本刊訊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經濟林產業是我省特色優勢產業,是維護食品和糧油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和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德州市《關于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正在征求意見中。平原縣經濟林產業發展規劃也正在緊羅密鼓地調研中,經濟林產業發展“新春”即將來臨。平原縣是傳統的果樹生產大縣,1994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經濟林生產先進縣”。近年來,平原縣抓住當前果品市場回暖企穩和省、市政府振興果業等五大產業的機遇,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果業振興規劃,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以技術服務促發展,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產業化發展,全縣果業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截至2014年底,全縣經濟林面積達2 153.33 hm2,全縣年產經濟林產品產量3.0萬t,總產值1.71億元。一是經濟林發展運作資本化、生產規模化。2013年以來,平原縣啟動食安山東品牌引領行動,在各類生態果園、果品基地等各類果樹生產者中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等果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推進“三品一標”果品建設。2014年9月,平原縣煙七三釀酒葡萄合作社成功申請了“銘諾嬌”品牌,2015年有機品牌認證也已通過,今年合作生產的葡萄通過互聯網賣到了北京等地,葡萄價格36元/kg以上,保護地葡萄每棚收入在6萬元以上,每盆葡萄盆景賣到了三四百元。王杲鋪鎮的匯耕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其生產的桃等果品注冊了“匯耕甜水灣”品牌,生產的桃銷售到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價格8~10元/kg。平原縣嘉鑫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2011年注冊了 “嘉鑫”品牌,生產的草莓獲“有機轉換產品證”,草莓80多元/kg。百通莊園秋霜梨按照富硒功能果標準進行生產,所產梨全部銷往濟南、廣東等地。二是經濟林產業與旅游業融合化。果業是平原縣的傳統產業,涉及一、二、三產業的復合產業,平原縣以果樹資源為依托,興建的以觀光游、生態游、體閑游、農家樂等為主的第三產業。目前平原縣已建成平原欣逸碩果生態園、前曹鎮蘇家洼村露緣生態園、王杲鋪鎮甜水灣生態園、王廟鎮百通梨樹生態園、平原縣匯豐生態園、安華生態園等6個依托果樹資源發展生態觀光采摘生態園,每年吸引近郊游客達萬人。三是經濟林發展合作組織化。近年來,平原縣成立各類果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5家,促進了果業的健康理性發展。目前煙-73釀酒葡萄專業合作社、龍門釀酒葡萄合作社、平原縣嘉鑫果蔬專業種植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評為 “山東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四是經濟林栽植模式密植化。密植矮化栽培是我國果樹發展的大勢所趨,目前該縣已有王廟鎮王世安村、孫莊村,張華鎮大崔村,前曹鎮韓莊村,王打卦鎮張序班村等地建成密植果園,全縣高密度栽培蘋果園推廣面積達到66.67 hm2。隨著果園矮化密植已為廣大果農逐步接受,必將成為果園栽培主流模式。五是經濟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常態化。10月11—23日,平原縣林業局組織3人的食用林產品安全嚴打重治檢查組,按照縣級突出重點,深入重點監管區域后,重點檢查農藥及化肥等投入情況,重點檢查庫存農藥、化肥等農資,查說明看現場,用相機拍照和記錄有關情況,向食用林產品生產者發放宣傳頁,縣級與生態園、生產大戶、農場主、合作社、專業村等重點食用林產生產監管對象簽訂 《食品安全責任書》,并通過相關村莊負責人在廣播上將宣傳內容進行廣播。到果園內一方面宣傳食品安全法,另一方面落實責任主體,與47個重點監管對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自2013年以來,山東省林業廳連續三年對加強果品質量安全監管進行了專項部署,平原縣制定了采樣的地點、時間、責任及相關措施等,明確果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實施方案和果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加強對農藥入園關、生產過程使用關、果品上市前的安全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