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云(河南省新野縣上港鄉防檢站 473500)
新野傾力打造全新肉牛產業化集群
劉海云(河南省新野縣上港鄉防檢站 473500)
近年來,新野縣以建設肉牛產業強縣為目標,以科爾沁牛業落戶新野為契機,堅持用“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理念謀劃肉牛產業發展,抓龍頭帶產業,抓基地育牛源,抓改良創品牌,抓集群促發展,實現肉牛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自1986年以來,堅持引進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陽黃牛,開展皮南牛育種工作,向國家申報皮南牛新品種,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皮南牛核心產區。
依托“皮南牛”資源及品脾優勢,與內蒙古科爾沁牛業公司合作開發10萬頭皮南牛產業項目,引資6億元建設10萬頭肉牛加工廠、萬頭育肥場、10個千頭育肥場等項目,引進產業鏈配套項目,籌建中原肉牛產業科技園區。
積極與省市有關部門對接,編制《河南·新野肉牛產業化集群示范區建設規劃》,已于2012年12月17日,獲省發改委正式批復。
依托產業集群,先后引進項目11個,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已完成投資15.8億元,實現了肉牛產業化集群示范區的“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建設有肉牛品種繁育場、萬頭育肥場、10個千頭肉牛育肥場、28個百頭肉牛育肥場、TMR飼料加工廠和年屠宰10萬頭肉牛加工廠、熟食品加工廠等,形成了良種繁育、母牛養殖、肉牛育肥、飼草飼料生產、屠宰加工、物流運輸、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
成立科爾沁農機專業合作社,規劃10萬畝高效示范田,啟動蚯蚓養殖和生化制藥、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等項目建設,通過秸稈回收養牛、牛糞養殖蚯蚓、蚯蚓生化制藥、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等實現了農業生產系統內循環,達到污染物土地消納零排放。
投資1280萬元,引進質量安全管理技術,發展標準化養殖,實行統一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可視追溯體系,確保了農產品質量,研發的高檔牛肉向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供應。
圍繞肉牛產業鏈,種植10萬畝高效甜玉米,配套建設玉米脫粒加工廠、甜玉米食品罐頭廠,降低養牛成本,提高轉化效益,探索出以農促牧、農牧一體發展的新路子。通過以上項目帶動,全縣及周邊地區秸稈利用率提高30~40%,綜合利用牛糞、養殖廢水年產沼氣2.5億立方米、有機肥1140萬噸,示范區內年新增產值2.8億元,增加利稅收入6000萬元。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探索出了“政府+企業+金融+農戶+協會”五位一體運作模式,破解了制約肉牛產業規模化養殖的土地、資金、技術、環保等問題。新野縣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肉牛產業的意見》、《支持肉牛產業化集群示范區建設的意見》、《新野縣規模養牛場標準及補貼辦法》等政策,縣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對育肥場建設以獎代補,對養牛貸款財政貼息、投保補貼,免費開展母牛改良等。縣政府和科爾沁牛業分別出資500萬元建立信用貸款擔保基金,放大5倍向養牛戶提供貸款,每頭牛貸款約4000元,支持農戶承租科爾沁牛業公司的牛舍進行肉牛育肥,育成后由科爾沁牛業公司保護價回收。為加強協調管理,成立養牛貸款擔保協會,實行互聯互保,相互監督,自我管理,自主經營。日前,全縣建成標準化養牛場128個,1個場成為農業部標準化示范場,15個場通過了無公害產地及產品認定,建成母牛養殖小區12個,母牛養殖專業村30個,肉牛規模化養殖比重達60%以上。
對于直接用于生產的種植、養殖用地,用一般農田通過農地流轉的方式解決;對于倉儲、質檢、科研、培訓、疫病監測、辦公生活等服務設施用地,按照園區面積的5~10%解決,并將產業化集群內的附屬設施用地集中使用。
以肉牛產業化集群示范區為平臺,出臺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客商入駐示范區。
對肉牛產業鏈條中肉牛養殖和肉牛加工等生產環節所產生的糞便、污水等廢棄物進行定量分析,采取環保節能和綜合利用措施,探索零排放、變廢為寶、循環綜合利用新模式。
圍繞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以股份合作為紐帶,強化農戶、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利益聯接,建立產業協同發展、質量全鏈控制、效益合理分享的產業聯盟運作機制,切實增強產業化集群長效發展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