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清根 劉方發
(1,江西省新干縣農業局 331300;2,江西省南昌市傲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30013)
營養調控緩解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
敖清根1劉方發2
(1,江西省新干縣農業局 331300;2,江西省南昌市傲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30013)
隨著畜禽養殖業規模及數量的不斷擴大,其對環境的污染也就日益嚴重。本文簡述了從營養調控等方面介紹畜禽污染的防治。
畜禽養殖;污染;營養調控;防治
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畜牧業有了很大的發展,80%左右的規?;B殖場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資,隨之而來的養殖業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有的養殖場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未對養殖場的廢棄物進行處理就排放到環境中,從而造成了較嚴重的后果。養殖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養殖規模的擴大,數量的增多,其帶來的污染就越來越嚴重。畜禽養殖污染主要是指其對水體、大氣以及其固體廢棄物所造成的污染。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對全國23個規?;笄蒺B殖集中的省、市調查顯示,我國畜禽糞便的年產量為19億噸,是工業固體廢物(7.8億噸)的2.4倍,估計到2030年可達到45億噸。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僅COD一項就達7118萬噸,已遠遠超過工業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COD總和(1388.9萬噸)。除了從立法和加強廢棄物的處理等方式外,還主要從營養方面來控制污染[1]。
通過精確的數據庫及科學的配方技術,能夠充分利用各種營養物質,減少營養物質的浪費。許多實驗表明,在日糧氨基酸平衡性較好的條件下,日糧蛋白質水平降低2個百分點對動物的生產性能無明顯影響,而這可使氮的排泄量下降20%[2]。
飼料中常常通過添加單體的氨基酸來達到氨基酸的平衡,滿足動物體的需要。Bridges等(1994)和Carter等(1996)證明,飼喂蛋白質水平降低4%并添加了合成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玉米-豆粕型日糧,氮的排出量減少了30~40%[3]。在飼料技術中常常也采取了該種技術。在保證合理的氨基酸水平的同時,不僅能夠減少其他營養物質的浪費,同時又不降低動物的生產性能,據報道,在玉米-豆餅型仔豬日糧中添加0.2%的賴氨酸,使日糧中粗蛋白含量從18%降至16%,既不影響豬的生產性能,又可使糞便中干物質、氮的排泄量降低了22.51%和17.51%[4]。
飼料中通過一些非營養性的添加劑的添加能夠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率,乳添加植酸酶,能夠有效的提高動物對日糧中植酸磷的利用率,減少了磷的排放。據報道,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減少排出量2~50%,同時在飼料中特別是乳畜中添加酶制劑,能夠提高動物對蛋白,脂肪類等物質的消化率,減少了營養物質向環境中的排泄量。Officer等(1992)報道,在豬日糧中添加植酸酶,蛋白消化率提高了2.3~12.8%[5]。
另外,添加益生素,能夠補充有益菌群,提高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率。減少營養物質的排泄,梁明振(2002)研究發現,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0.2%的益生素,可使仔豬日增重提高4.6%、飼料利用率提高5.7%[6]。
養殖中動物產生的氨氣不僅對動物生長有害,同時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在飼料中添加絲蘭等植物提取物可以有效減少氨氣的產生量,減少量達40~60%;據報道,增加日糧中的非淀粉多糖(15%上升為49%時),氨的排放量從35.8%減少到6.4%[1]。
動物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隨著代謝體重的變化而變化。在飼料配制時常常是通過平均體重來設計動物配方的,這樣對體重較小的動物,營養供給就不足夠,對體重較大的動物就造成浪費。動物飼喂階段的區分能夠很好的根據動物的需要設計飼料配方,減少營養物質的浪費。
飼料加工中常常通過物質的方式改變飼料原料的消化率,如粉碎、混合、制粒以及膨化等有助于消除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排泄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于粉碎粒度而言,可以改變飼料轉化效率5~10%,但不同動物要求不一樣。制粒則可減少成品飼料的分級現象和分離程度,保證動物采食全價的平衡日糧,從而改善飼料利用效率;膨化可以改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分子結構,不僅提高了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率,而且降低了大豆等飼料原料的免疫原性和抗營養因子,可改善飼料的消化利用率。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如果對畜禽廢氣物的防治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畜牧業的污染將會越來越嚴重,將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危害。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畜禽污染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緩。只有處理好畜禽生產和環境的關系,畜牧業才能穩定、健康的發展。
[1]李慶康,吳雷,劉海琴,蔣永忠,潘玉梅,等.我國集約化畜禽養殖場糞便處理利用現狀及展望[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0,19(4):251-254.
[2]石軍,孫德文,陳安國,等.減少畜禽養殖污染的營養學途徑[J].糧油食品科技,2002(3):32-34.
[3]劉紅.養豬場對環境的污染改善對策及處理利用技術[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0,19(2):101-103.
[4]朱有為,段麗麗,等.浙江省畜牧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控制對策[J].環境污染與防治,1998(1):40-43.
[5]韓延明,楊鳳,周安國,等.生長豬飼糧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或麥麩對生產性能和植酸磷利用率的影響[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95(3).
[6]梁明振,梁賢威,梁坤,等.益生素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及血清相關指標的影響[J].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2,19(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