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晏(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28021)
淺析昭化區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
張培晏(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28021)
本文重點介紹了廣元市昭化區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現狀,從動物防疫監督機制、動物檢疫監督、投入品監管、無公害等方面分析了本區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情況,指出了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主要因素,從完善防疫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強獸藥飼料流通領域監督力度、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畜產品;安全;監管;現狀;對策;廣元市昭化區
昭化區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廣元市中部,總面積1434.71km2,轄28個(鄉)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24萬人口。全區現有規模養殖場(小區)226個,規模養殖戶2923戶,無公害畜牧企業5個,肉類屠宰加工企業2家,生豬定點屠宰場5個,飼料生產企業2家,GSP獸藥店60家,飼料經營門店275家。昭化區2011年成功注冊全國生豬地理標志、2013年成功進入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3、2014相繼兩年入選全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2014年成功創建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2014年,全區豬、禽、牛羊存出欄量分別達到72.21萬頭、76.58萬羽、5.55萬頭;肉、蛋總產量分別達到62299t、6822t。截止目前,未出過一起畜產品安全事故。
1.2.1 確立健康養殖新標準
以四輪驅動為動力、生態養殖為原則、多元發展為方向,以“六分離”、“六配套”為要求,推動畜牧業由粗放經營型向現代管理型、由資源消耗型向環境友好型、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走出了一條盆周山區現代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大力實施養殖標準“六統一”的生態健康養殖標準,與業主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建立場(廠)的生產、用藥、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等監管登記制度,確保主體責任落實,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
1.2.2 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近年來昭化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效顯著,全區清凈無疫。全區村防員在獸醫站技術人員指導下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原則,以春秋集中免疫為主,常年補免、騸割雙免為輔加規模場程序化免疫的方式開展強制免疫工作,并承擔了疫情監測工作。村防員實行鄉聘村用,并定期組織進行培訓,為昭化區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夯實了基礎。
1.2.3 嚴把市場準入關
一是要求進入昭化區銷售飼料、獸藥等產品的企業,必須先持企業生產許可證、“生產批準文號”、產品檢測報告等到農業主管部門登記備案。二是對生產、經營、使用人員加強教育培訓、嚴格行政審批、加強后期監管。明確獸藥經營企業、養殖小區等獸藥經營使用單位和區域的監管人員和職責,同時認真開展假獸藥等查處工作。
1.2.4 建立安全誠信體系
從2013年開始,昭化區啟動了畜產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工作,以規模養殖場(廠)為試點,明確體系建設目標和任務,強化技術指導和監管,實行獸醫掛牌制度,要求業主如實記錄反映生產過程,規范養殖檔案。
1.2.5 動物衛生監督扎實高效
昭化區現有77位官方獸醫,承擔了全區動物檢疫監督執法、產地檢疫和駐場屠宰檢疫工作;建立健全了檢疫工作規章制度,嚴格實施動物檢疫,執行檢疫操作規程,切實做好了動物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實現了檢疫工作“四到位”,檢疫設備等硬件得到了加強。
投入品特別是飼料和獸藥的添加使用不當,是產生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飼料和獸藥可促進生產、防控疫病,但也會形成殘留。
據農業部調查表明,建國以來,我國相繼消滅了牛瘟、牛肺疫兩種烈性傳染病,但同時又新引入了60多種外來動物疫病,我國現有的220多種動物疫病,60%可傳染給人。近年來禽流感、鏈球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發生,不僅給養殖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也給人類健康帶來了極大危害,對畜產品加工、流通業也造成了嚴重打擊。
一是畜禽屠宰工藝落后不能全面杜絕微生物的污染。由于畜禽經長途運輸或過度疲勞,未經休息而立即宰殺時,其血液、肌肉和實質性器官有細菌侵入;在剝皮、去內臟、沖洗、冷卻、包裝等階段都可能會受到微生物等的污染。二是畜產品流通領域包括運輸和銷售等環節產生新的污染。鮮活畜產品具有品種復雜,易腐敗變質、保鮮難的自然屬性,為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創造了條件。
隨著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畜禽產品的藥殘問題日趨嚴重,畜產品安全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對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的檢測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一是檢疫檢驗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影響檢疫檢驗結果。二是檢疫、檢測設備跟不上當前工作和群眾需要,采用“望、聞、問、切”的傳統檢疫方法,也將導致畜產品安全風險。三是部分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場。受利益驅使,違法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造成病死畜禽肉進入流通環節,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四是畜產品加工手段落后,污染比較嚴重。屠宰、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影響了畜產品的品質。
目前畜禽產品質量管理涉及多部門,部門之間職責范圍不清,造成對危害畜產品質量安全者的監管、執法打擊的力度不夠,特別是對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病害動物肉的打擊力度不夠,不能追究違法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
現代畜牧業以布局區域化、養殖規?;⑵贩N良種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商品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等方式來實現養殖業增收、產品安全,但這一方式要求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環境承載壓力大,通過最近幾年的發展,盡管昭化區規模養殖場發展快速,但該區大多數的散養戶由于受到地域限制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內暫時無法實現轉變。
在當前傳統養殖模式尚占多數,市場行情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下,廣大養殖戶不愿也無力在糞污處理上增加投入,多采取直排,污染大環境,間接危及到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
一是受監管部門人手、經費、資質、設備等的制約。二是部分養殖戶從人用藥店或互聯網等直接購買使用違禁投入品,造成監管漏洞。三是養殖戶不按禁藥期、休藥期停飼獸藥、飼料添加劑,帶來了畜產品安全風險。四是畜禽產品抽樣檢測面有限。
堅持把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為“民生之本”、“安國之策”來抓,切實增強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建立健全“分責全覆蓋、知責全落實、履責全方位、問責全過程”的責任體系,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到位,實現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形成了“全區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良好工作格局。
進一步強化行政管理職能,完善鄉(鎮)村級防檢疫服務隊伍,提升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福利待遇,增強對全區的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能力。加強對官方獸醫的管理,選拔專業技術骨干擔任檢疫派出機構負責人,嚴格考核,不斷提升官方獸醫職業道德素養,不斷規范檢疫行為,加大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監控力度,搞好產地和屠宰檢疫。加強村級畜產品監管網絡建設,形成以區級日常監管檢測為主體、鄉(鎮)簡易快速檢測、村級巡查為補充的三級網格化監管網絡。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動物防疫水平,抓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做到“五不漏”,確保存欄畜禽強制免疫率達100%,抗體水平達到國家標準,真正構筑起堅固的免疫保護屏障,最大限度地減少畜禽的死亡率,從源頭上提高畜產品質量。
一是要強化機構建設和執法隊伍建設,落實財政投入,提升行政執法能力,規范執法行為,推進依法行政,要嚴格防止和認真解決好監管脫節和相互推諉等問題,做到協調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二是落實監管經費。夯實畜產品質量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檢驗檢測、安全保障能力,確保開展工作的需要。三是確保屬地化管理和分級負責落實到位,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落實相關責任制度,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監管任務細化到具體單位和監管責任人。加強執法隊伍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增強執法觀念,規范執法行為,實行文明執法,樹立行業新風,建立一支政策法規水平高、業務技術能力強、廉潔高效的執法隊伍。
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小區,推行“1211”生豬代養模式,扶持農戶建設標準化飼養場,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規模化飼養程度、分階段飼養,提高飼養管理和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水平。從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入手,積極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從加大標準推廣應用力度入手,建立畜禽養殖標準化體系,推行健康養殖、清潔養殖、生態養殖;從加強教育培訓入手,積極指導養殖場(廠)合法、合理使用投入品,提高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和科學生產水平;從完善制度入手,積極推行養殖企業按照《畜牧法》嚴格執行養殖檔案制度,產品準出制度,把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關。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推動企業和農戶承諾生產和銷售的畜產品質量安全,使廣大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對生產、銷售等各環節的監管。繼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堅持標本兼治、治標要治本的原則,從根本上整頓和規范飼料、獸藥和畜產品生產經營秩序,保證畜產品的質量和消費安全。督促市場、企業認真執行對入市(企)產品的索票索證制度并建好購銷臺帳,建立報告制度,確保上市產品質量安全。
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是增強生產經營主體質量安全職責、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徑。嚴格按照從產地到市場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溯的原則,建立生產、經營記錄檔案登記制度,記錄投入品的管理、使用等信息,確保全程質量控制信息的傳遞和可追溯,形成互聯互通、產銷一體化的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同時加強畜產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建立養殖戶、生產加工企業、流通企業的質量安全信用警示系統,適時公布有關生產者、流通者的誠信狀況,并實行失信懲罰機制。
張培晏(1985-),男,漢族,大學本科,獸醫師,從事畜牧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