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美
(河北省廊坊市農業局 065000)
廊坊市肉羊產業現狀及建議
蘇曉美
(河北省廊坊市農業局 065000)
肉羊產業是廊坊市的傳統養殖產業,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變化,羊肉消費持續快速的增長。但是受飼養成本上升、集約化飼養發展滯后和母畜養殖效益低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羊肉生產增速減緩,供求關系趨緊。為進一步摸清廊坊市肉羊產業的發展現狀,肉羊生產經營水平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肉羊生產提出科學穩定健康發展的對策,筆者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肉羊產業發展狀況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目前,全市肉羊飼養品種主要包括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杜波、半細毛羊、絨山羊等,以小尾寒羊居多,約占廊坊肉羊飼養量的80%。從2012~2014年底的統計數字來看,肉羊養殖戶分別為33753戶、31269戶,29860戶,肉羊存欄數為161.15萬、136.49萬、123.43萬,能繁母羊存欄數為60.45萬、53.19萬、48.77萬,肉羊出欄數200.91萬、181.67萬、157.91萬,整體呈下降趨勢。
飼料等投入品的價格不斷上漲、人工費用的不斷增長,導致養殖成本持續增加,大批養殖戶在肉羊價格回暖時已無資金投入再生產。部分養殖企業由于先期基礎建設投入過高,導致后續生產經營資金不足,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廊坊市肉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
生產管理水平落后,經濟效益較差。盡管廊坊市在肉羊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戶改建暖棚圈舍,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加工利用技術,但大部分養殖戶目前還沿襲著傳統的生產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產速度慢,羔羊發病率、死亡率高。肉羊養殖尚未徹底從“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擺脫出來。
規模養殖場建設用地難問題突出,養殖場戶沒有合適的土地來擴大規模,即使承包土地,也大多是基本農田,不能用于規模化養殖,土地因素是制約肉羊規模化發展的最大瓶頸。缺少扶持政策。廊坊市不是肉羊生產大市,除國家健康養殖扶持項目外,市及縣區均沒有肉羊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
自主培育的肉羊專用品種少,核心種群依賴進口,地方品種選育改良滯后,沒有一家引進肉羊品種繁育場。經營方式相對粗放,管理技術相對落后,生產成本較高,個體產量低,畜群周轉慢,出欄率較低,規模化比例低,效益不明顯。真正懂牛羊疫病防治的技術人員少,缺少羊病防治和飼養管理經驗。
一是要多渠道增加對肉羊產業發展的投入。認真落實國家扶持肉羊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建立對肉羊產業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二是要實現反周期逆向調控政策。建立肉羊收購保護價制度,在肉羊價格處于低谷時,及時按保護價實行收購,在肉羊價格處于高位時,適度拋出庫存平抑市場價格。三是要著力打造地方良種肉羊肉類品牌。
組織肉羊飼養場(戶)、飼料生產企業、種羊繁育場、羔羊生產場(戶)、屠宰加工企業等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個上下銜接、左右配合的網絡體系,架起飼養戶、企業與市場的橋梁,進一步推動肉羊產業化發展。通過專業合作組織對分散的養羊場戶實行統一設計、建設、進羊、供料、指導、服務、收購、銷售的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減少市場風險,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沒有規模,科學的養羊技術就難以在養羊戶中推廣應用,養羊生產水平就難以提高,羊肉質量安全和市場肉食供應就難以保障,因此,廊坊市肉羊產業發展必須以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為抓手,以規模化帶動標準化,以標準化提升規模化,通過規模化標準化來轉變肉羊生產方式,實現肉羊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羊肉產品供需平衡、羊肉質量安全可靠。
加大肉羊品種引進改良力度,切實提高肉羊品質。以品種改良為核心,實行引進良種和改良土種相結合的辦法,提高優質肉羊品種普及率,帶動產業升級。小尾寒羊適應性強,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長快、產肉多、肉味好、裘用價值高等遺傳特點,是優良的地方良種,被譽為“國寶”,對其雜交改良后,可以進行高檔羊肉生產。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純復壯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引進國外大型肉用綿羊品種進行經濟雜交,發展肥羔和高檔羊肉生產非常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
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組織教學、科研、生產單位,對肉羊產業化經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聯合攻關,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圍繞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標準化生產場(區)設計、生產工藝、飼養技術、疫病防治技術、環境控制技術和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指導投入品的合理使用,盡快建立起支撐標準化的技術體系,促進肉羊產品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