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瓊 張文庚(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勐先鎮農業服務中心 665104)
淺談勐先鎮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
朱石瓊 張文庚(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勐先鎮農業服務中心 665104)
2013年春防起,勐先鎮對豬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全面實施“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進”的免疫創新模式進行強制免疫。采取強化組織領導,層層簽訂防疫目標責任書,統一免疫時間和免疫效果監測,保障防疫器材、疫苗等物資供給,以免疫小分隊形式逐村逐戶展開免疫注射;對生豬重大疫病實施三苗兩針的“321”免疫新技術;提高免疫注射密度和免疫質量,縮短免疫注射時間、節約人力和物力,縮小免疫窗口期,有效防止疫情發生。
重大疫病;強制免疫;整村推進;321技術;分析
勐先地處寧洱縣東南部,是一個集老、少、山、窮的多民族農業半山區鎮,為寧洱縣行政大鎮之一。距縣人民政府駐地37km。海拔935~2293.2m,轄區土地面積487.18m2,耕地總面積57800畝,擁有林地368100畝,森林覆蓋率達74%。勐先鎮轄管11個行政村,167個村民小組,4957戶,農業人口21201人,哈尼族人口占60%。2014年,勐先鎮生豬存欄28846頭,出欄53433頭,大牲畜存欄6022頭,出欄709頭;羊存欄1824只,出欄295只,家禽存欄79832羽,出欄86532羽;肉類產量2710.2t,實現產值6404.7萬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35%,畜牧業已成為勐先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鎮農業服務中心有職工25人,其中畜牧獸醫技術員6人。每個村委會設動物防疫員1人,雅鹿村有2名,共12人,負責勐先鎮畜牧科技推廣和動物免疫防治工作。2013年開始,勐先鎮實施了重大動物疫病“整村推進”和生豬“321”免疫新技術,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顯著提高,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促進了農村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動物防疫要求開展“整村推進”工作。各級政府統一組織領導,市、縣畜牧獸醫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縣、鎮政府分管領導和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參加,層層簽訂防疫責任書,并實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進,責任到人。縣政府每年對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工作做出部署安排,對防疫工作進行考核表彰。要求畜牧獸醫站和各村委會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增強動物免疫工作的責任感,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
結合勐先鎮實際情況,每季防疫成立4個免疫小分隊,由鎮畜牧獸醫站、村委會、村防疫員、村民小組負責人等人員4~6人組成一個免疫小分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逐村逐戶實施豬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四種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整村推進,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
即統一集中免疫時間(春防2月15日至3月底,秋防8月15日至9月底完成)統一疫苗種類、統一免疫程序、統一免疫操作規程、統一免疫標識、統一免疫檔案、統一免疫戶口冊、統一免疫質量監測評價。對“病畜、弱畜、幼畜(不足免疫年齡的)、孕畜、肥畜(將要出欄的)”不予免疫。對應免動物逐村逐戶登記填寫免疫檔案和免疫戶口冊,寫明免疫時間、疫苗種類,免疫動物數量,并由免疫注射的防疫員簽名。漏免或新補欄畜禽由村級防疫員負責進行適時補免,動物出現免疫反應的給予治療,反之死亡的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
2013年,勐先鎮嚴格按照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方案,全面實施動物防疫“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進”的免疫模式,按照“應免盡免,不留空檔”的要求,組織免疫小分隊對11個行政村進行逐家逐戶地毯式開展強制免疫工作。組成免疫小分隊3個,共對11個村委會,54個村民小組的畜禽進行集中免疫。縣、鄉、村組各級參加人員500余人次。組織方法得當,推進力度大,推廣面達100%,達到了上級部門下達的目標要求。
2013年起在勐先鎮范圍內全面推行了生豬重大疫病“321”免疫新技術,按照普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制訂的“生豬重大疫病 ‘321’免疫技術操作方案”,將國家要求強制免疫的豬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三種疫苗,從過去的3針3點3次分別注射,改為3苗2針1次注射同時完成,這是生豬免疫技術上的一大突破,效果非常明顯。即用豬瘟疫苗稀釋液(或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稀釋液),將豬瘟活疫苗和高致病性藍耳病活疫苗稀釋,充分混勻后,在豬耳后頸部一側一針注射兩種疫苗,另外一側肌肉注射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做到三苗同步、兩點注射、一次完成。
春、秋防強制免疫,嚴格按照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方案,全面實施動物防疫“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進”的免疫模式,按照“應免盡免,不留空檔”的要求,切實抓好重大動物疾病的強制免疫,全年勐先鎮對11個村委會167個村民小組,4957戶農中的3785戶(其中不養畜禽272戶,拒免148戶,免疫時戶主不在125戶)的畜禽進行強制免疫,勐先鎮共注射生豬存欄28846頭,實施“321”免疫注射27569頭,應免動物免疫密度達到95.6%;牛存欄6015頭,牛口蹄疫免疫5605頭,應免動物免疫密度達到93.18%;羊存欄1842頭,羊口蹄疫免疫1715頭,應免動物免疫密度達到93.1%;家禽存欄79823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74859只,動物免疫密度達到93.83%。群體免疫密度達到90%以上,應免密度達100%。
2014年勐先鎮動物免疫中共發生免疫副反應豬129頭、牛38頭、羊21只。對疫苗注射后出現嚴重應激反應的動物,選用腎上腺素、阿托品、撲爾敏,柴胡、板藍根、復方安膽注射液、VC、VB6、地塞米松注射液等進行急救或治療,沒有出現免疫副反應造成死亡。免疫反應率大幅下降,減少了免疫反應和反應死亡造成的損失。
畜禽注射40d左右,統一由縣動物疫控中心對免疫動物抽樣采血,進行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進行實驗室檢測,或把血清樣品送到市動物疫控中心檢測,進行判定確認,免疫抗體合格率未達到70%的,應及時做好補免或加強免疫,提高群體免疫保護率。2014年勐先鎮免疫抗體合格率均達70%以上。
2014年由于提高了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勐先鎮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病。豬、牛、羊、禽的疫病死亡率分別為2.9%、1%、1.2%和5%,達到了省、市、縣畜牧獸醫部門要求的控制指標,減少了養殖戶畜禽死亡損失,增加了收入。
2014年秋防結束后,寧洱縣畜牧獸醫局對勐先鎮免疫工作進行檢查和考評,對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較高評價和肯定。通過鎮、村、組各級人員參與組成免疫小分隊,以“整村推進”形式開展工作,改變了過去由村防疫員個人單打獨斗搞防疫的局面,提高了免疫數量和質量的可信度,提高了基層獸醫防疫隊伍的技術水平和工作凝聚力,得到廣大養殖戶的認可與好評。
春秋防疫從過去每季60d減少到現在40d完成,縮短了免疫時間,降低了防疫經濟成本,節約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疫苗有效性和利用率,降低免疫反應率和反應死亡率;縮短了免疫窗口期,降低了發病風險;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顯著提高,有效防止了重大疫情發生,減少了疫病帶來的經濟損失。
朱石瓊(1976-),女,漢族,動物醫學專業,大學本科,助理獸醫師,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