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彩蘭(山西省文水縣畜牧獸醫局 032100)
加快發展文水縣畜牧業發展的建議
彭彩蘭(山西省文水縣畜牧獸醫局 032100)
文水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以農為主的縣,干旱少雨的自然條件常常影響農民的收入。為了加快畜牧業發展步伐,對本縣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考察,現將實際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以發展養雞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畜牧龍頭企業和養殖小區,不斷壯大專業村、專業戶的養殖規模,畜牧業已占據了農業的半壁江山,呈現出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家禽飼養量2015萬只。禽蛋總產67873噸。文水縣畜牧業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目前,全縣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牧養殖小區存欄10萬只以上的蛋雞養殖小區4個,年出欄40萬只以上的肉雞養殖小區3個,年出欄百頭以上的種豬場2個、肉牛養殖場2個。
集中經營,如大象禽業有限公司,是由個人投資興辦,目前已完成投資2100萬元。
一是加強了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形成了以縣畜牧部門為中心,縣、鄉、村三級畜禽疫病防治服務網絡。二是加強了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立了養雞、養羊、養牛等專業協會。并以鄉鎮駐地為重點,規范建設了保賢等一批中小型畜禽產品交易市場。三是加強了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縣、鄉、村形成了較為健全的技術推廣網絡,對養殖龍頭企業、養殖小區、養殖大戶進行技術承包,切實解決了畜牧養殖技術方面的難題。
在深入考察、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以發展壯大養殖小區為切入點,穩定豬、雞生產,重點抓好牛、羊生產,突出抓好禽業生產”的畜牧業發展思路,定位了畜牧業結構調整方向。不斷優化畜禽品種,形成了家禽、豬、羊養殖全面發展的格局。
用龍頭企業帶動小區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解決小區內產品的銷售問題,促進小區健康發展。用優質服務推動小區建設,搞好良種服務,確保小區使用優質畜禽良種;搞好技術服務,指導小區實行標準化生產;搞好防疫服務,確保小區安全生產。多種模式加強小區建設,大象禽業有限公司,存欄種雞分別達到2萬余套、年孵化雞苗300萬只,帶動周邊1000余戶從事養雞業。
建立了一座設備先進的動物疫病監測化驗室,推行動物“健康證”管理,開展動物健康檢查,定期進行免疫,保證了全縣畜牧業的穩定發展。加強飼草、飼料體系建設,依托玉米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林草間作、秸稈青貯,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飼草資源。加強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成立了養雞、養羊、養豬等各類養殖協會,組織規模養殖戶定期召開座談會,互通信息,協調解決產、加、銷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建立了農業信息網,定期發布信息,幫助養殖戶規避市場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
主要表現為畜牧業工業化、工廠化、規模化水平低。特別是能形成一定規模和帶動效應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畜產品生產、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很好地形成,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不緊密,不能有效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造成市場競爭乏力,產銷銜接不暢,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畜牧業的快速長遠發展。
在農村,沿用傳統習慣飼養畜禽的現象還很普遍。飼養各階段,不是根據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運用生物技術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還很少。粗放經營、品種更新換代不及時,都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應該采取多種形式,推進規模化生產統一規劃,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和規模飼養環境、提高養殖質量、促進環保畜牧業和清潔化生產的基礎。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突出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環境清潔、質量安全、效益明顯的發展目標。
一是抓好養殖業基地建設,以加快小區建設和發展規模飼養場為重點,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合理布局、優化結構的原則,創立無公害品牌,形成區域性養殖優勢,實現畜牧業發展規模化。二是抓好良種工程建設,從優良品種培育、改良管理入手,使良種化覆蓋到全縣所有養殖戶。三是壯大龍頭企業,發展優勢產業,做到產、加、銷一體化,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路線。
一是在規模養殖上求突破。引導和鼓勵規模養殖場與加工企業開展畜禽產品的無公害認證,創建一批無公害畜禽品牌、名牌和精品。二是在全程質量控制項目上求突破。建立完善的畜產品質量全程監控體系,抓好生產領域,依法加強管理養殖企業的飼料、獸藥、添加劑采購、使用休藥期及養殖環境等主要環節,從根本上解決畜產品的內在質量問題,對重點養殖企業實施全程質量控制。
彭彩蘭(1964-),女,漢族,本科,高級獸醫師,從事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