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梅 張會中 張潤輪
(1,云南省鶴慶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1500;2,云南省鶴慶縣云鶴鎮畜牧獸醫站 671501)
淺析鶴慶縣動物疫病防治現狀與對策
李麗梅1張會中1張潤輪2
(1,云南省鶴慶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1500;2,云南省鶴慶縣云鶴鎮畜牧獸醫站 671501)
動物防疫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正確認識動物防疫的社會地位和畜牧業的發展規律,明確動物防疫任務,從認識、思想、技術、管理、工作機構設置上,實現傳統的動物防疫體系向現代動物防疫體系轉變是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認真分析和總結了鶴慶縣近年來動物防疫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以期待能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快鶴慶縣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現狀;對策;鶴慶縣
畜牧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對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建設和完善鶴慶縣動物防疫體系,提高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能力,是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必然要求。畜牧業也是鶴慶縣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而動物疫病是影響本縣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鶴慶縣動物防疫工作有了很大發展,但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本文就鶴慶縣動物疫病防治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淺析,并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以期對工作的進一步順利開展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鶴慶縣是馬廠當歸的原產地和聚散地,還有一個云南規模最大的肥豬交易市場。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北部,縣境北與麗江市毗鄰,往南距大理州州府140km,東通麗江永勝、賓川縣,往西通劍川、洱源縣等地。由于交通便利,畜禽販運較為頻繁,給動物疫病防范增加了難度,也影響了動物的健康流通。全縣轄區內7鎮2鄉115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城鎮社區,1176個村民小組,2013年底總人口28.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6萬戶24.19萬人,占總人口的84.1%。2013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32.87億元,比上年增3.21億元,增長9.76%;糧食總產量14.78萬噸,比上年增長2.21%;大牲畜存欄49155頭,出欄14434頭;生豬存欄279857頭,出欄245152頭;羊存欄31241只,出欄15921只;家禽存欄568407羽,出欄877958羽;肉類產量達24654t;畜牧業總產值47155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5928元,比上年增長18.2%[1]。養殖業以豬、牛、羊、禽為主,畜牧業已經成為農業增收的主導產業,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尤為重要。
動物疫病是影響畜牧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的流行,是保障鶴慶縣畜牧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雖然過去十多年來,鶴慶縣畜牧業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動物傳染病的時有發生,使鶴慶縣畜牧業經濟遭受損失,人們食用肉食品安全同時也帶來了很大危害。
全縣基本建立健全縣、鎮鄉、村三級動物疫病防疫體系,擁有防疫人員181人,其中:縣級11人,9個鎮鄉45人,115個村(居)民委員會125人[1]。除了承擔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和常規動物疫病防疫之外,還要負擔畜種改良、種草養畜、科技培訓及畜牧獸醫項目的實施。
主要做好牲畜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傳染性水泡病、豬囊蟲病、牛出敗、牛結核病、布氏桿菌病、馬傳染性貧血、馬鼻疽、雞新城疫、禽流感、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馬立克氏病等疫病的免疫預防。普及推廣生豬“321”免疫新技術,解決了分三次完成費時費力費工的實際困難,體現了一次完成的好處。而動物檢疫工作主要做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使之每年各種動物防疫密度均達到應免動物的100%,產地檢疫率100%、屠宰檢疫率100%。防疫工作為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發揮了作用。
疫原變異,型別增加;繼發感染,混合感染,并發病增多,使疫情趨于復雜;非典型感染病例增多,診斷難度增大;傳播迅速,控制難度加大。
承擔動物防疫的人員主要由鄉鎮畜牧獸醫站和村級防疫員組成。鄉鎮站獸醫人員多則5~7人,少則2~3人,況且由于本行業社會地位低,很多大專院校專業畢業生剛考取參加工作沒幾年就考公務員或另謀其他職業調離獸醫崗位,造成鄉鎮畜牧獸醫人員嚴重短缺。而村級防疫員作為動物防疫的主力軍,多數是非獸醫專業人員,隊伍素質和專業化程度低、技術水平不高、人員老化、思想陳舊,對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難以掌握,不能適應新科技時代的要求,加上防疫員待遇低和防疫收費難,多數防疫員不愿干。導致防疫隊伍不穩定,人力不足的不良局面。
很多養殖農戶防疫意識差,存在“重養輕防,輕防重治”的思想,意識不到動物防疫的重要性和疫病的危害性,片面認為打與不打都無所謂,思想上不重視,缺乏防疫工作的主動性,當防疫員要求免疫時不積極配合,有些疫苗注射后引起應激反應會造成牲畜生長緩慢或死亡,有些農戶以其為借口拒絕進行防疫,動物防疫工作相當被動,嚴重影響免疫密度。
由于縣、鄉鎮動物防疫經費困難,使在動物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過敏反應搶救費、反應死亡補償費、防疫設備、運行、維護更新所需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因此,達不到較高的防疫密度和較好的防疫效果。加上國家對動物防疫投入資金較少,防疫員付出的勞動和得到的經濟報酬反差大,致使農村動物防疫工作很難開展。
由于防疫經費投入不足,導致辦公地方簡陋、設施陳舊和缺乏先進的儀器設備,造成防疫、檢疫、檢測手段落后;對防疫所需的冷藏包、防護服、電動噴霧器、手套、連續注射器、耳標鉗等防疫設備都無法配備配全,在疫苗運輸、保管條件上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所用免疫疫苗沒有條件進行有效貯藏,因而免疫效價低,免疫保護率低,免疫后發生疫病的動物時有發生。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成為動物防疫工作有效開展的瓶頸[2]。
近年來,一些學習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都不到或不愿到基層動物防疫的第一線工作,留在這支隊伍的技術人員,大多是靠跟師學藝、部門短期培訓獲得的專業技能。這樣的專業理論根基,面對現代化養殖業方式的改變、快速發展的動物防疫技術和現代社會對動物防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部分人卻力不從心。
動物防疫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地區畜禽養殖的水平,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廣大干部群眾一致認為動物防疫就是搞好預防、診療、控制和撲滅疫情等工作。致使鶴慶縣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手段落后,基礎不實,沒有建立科學的動物防疫秩序。
全縣各鄉鎮動物防疫工作由政府統一領導,采取“政府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要求,層層落實動物防疫責任,發動相關部門做好群防群控,建立完善的動物防疫網絡,開展集中免疫和每月補免相結合,實行逐村逐戶拉網式免疫,全面完成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禽流感、雞新城疫、牛出敗、山羊痘病等動物疫病的免疫預防工作,切實做到“鄉(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針”,確保免疫效果,各種動物免疫密度均達到100%。
采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畜牧獸醫專業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到鄉鎮從事動物防疫工作,對招聘的畜牧獸醫科技人員要求5年內不準調離本職工作崗位,做到留得住,用得上,既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又有奉獻精神,以此增強鄉鎮動物防疫力量。對充實村級動物防疫隊伍上,應出臺優惠政策,提高工資待遇,由每人每月100元,增加到每月人均200元,且防疫收取的費用按多勞多得作為報酬,提高競聘村級防疫員的積極性,實行新老交替,60歲以上的給予解聘不用,并從該村具有高中學歷以上的人員中選聘,這樣,既解決了村級防疫員不足的問題,又提高了業務素質。
動物防疫工作是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應當加大基層動物防疫經費的投入,每個鄉級畜牧獸醫站每年的工作經費給予滿足,改善辦公條件,增加儀器設備的購置,特別是常規化驗器材、消毒藥品和疫苗貯存等設備應配備完善。同時,應保障村級防疫人員的物資發放,對防疫所需的冷藏包、防護服、電動噴霧器、手套、連續注射器、耳標鉗等防疫設備都應給予滿足。況且在動物防疫過程中出現的免疫應激反應死亡或搶救費均由縣級財政承擔,以解決其顧慮,調動積極性[3],使其集中精力投身于防疫工作,保障動物防疫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各級畜牧獸醫行政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長期堅持不懈地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科學防控知識,加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的宣傳、貫徹力度,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群眾自覺遵紀守法、科學防病治病,正確認識畜禽疫病防治科普知識、綜合性疫病防治措施、疫病監測的重要意義、免疫接種的作用、畜牧獸醫法律法規、獸醫工作對保證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廣大畜禽養殖從業人員的疫病防控意識,并積極主動地配合疫病防治工作。
一是搞好村級防疫員的相關業務培訓,每年要定期對村級防疫員的業務培訓,并進行統一測試,將測試結果納入村級防疫員的考核內容,以此提高業務素質。二是加強對村級防疫員的考核,把動物免疫、免疫標識佩戴、免疫戶口冊填寫、免疫檔案建立和動物疫情報告等情況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對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檢查考核和綜合評價,工作業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反之,工作不能完成,造成損失的給予批評、處罰。這樣,既能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積極性,又能加強他們的責任心,從而提高動物防疫工作的效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動物疫情的嚴重化、復雜化,動物防疫工作方針已從“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災”轉變為“不發生”,動物防疫工作手段從過去的“望、聞、問、切”向科學的符合國際要求的疫情監測轉變,要切實實現“以執法為手段、以實驗室為基礎、以技術為核心”的防疫能力建設。
要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對動物防疫的任務、地位、觀念、性質、技術、管理等的認識,即刻向現代畜牧獸醫轉變,把疫病為中心的理論體系擴展為以疫病管理體系為中心的理論體系;從傳統的“望、聞、問、切”向精確的、科學的實驗室檢測轉變;從對飼養過程的動物疫病防治向全社會、全過程的畜產品安全管理轉變,真正做到畜牧業健康發展,畜產品質量安全,人民身體健康,社會穩定和諧。
當前最重要的是科學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重視集約化飼養和龍頭企業帶動。按照縣畜牧業發展目標,在適宜畜禽養殖的地區重點建設一批畜牧業養殖產業基地,以發展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為載體,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生產和管理水平,使產業發展與市場相對接、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實現畜禽養殖現代化。
[1]鶴慶縣統計局編.鶴慶縣統計年鑒(2013年)[M].鶴慶縣:鶴慶縣統計局出版,2014:23-107.
[2]周旭剛.動物疫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27(6):22-23.
[3]楊旭芹.做好動物防疫工作,促現代畜牧業發展[J].中國動物檢疫,2013,3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