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明 車明俊 羅燕蕓(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龍潭鄉農業服務中心 665004)
淺析黑山羊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
李學明 車明俊 羅燕蕓(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龍潭鄉農業服務中心 665004)
黑山羊是龍潭鄉特色優勢產業,群眾具有一定的飼養技術和經驗,近幾年來由于羊肉價格猛漲,農民養羊積極性高漲,促進了黑山羊養殖業的發展,養羊戶得到了實惠,每年為城區提供肉羊8000多只。本文通過分析當地飼養管理、品種改良、養殖方式、扶持引導、疫病防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黑山羊科學持續健康的發展途徑。
黑山羊;飼養管理;疫病防治;分析
龍潭鄉位于普洱市思茅區西部,距普洱市行政中心60km。龍潭鄉99%為山區,地形多為卡斯特地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旱少雨,晝夜溫差較大(10℃左右),年均氣溫17.9℃,年均降雨量為1517mm。最高海拔2143m,最低海拔665m。龍潭鄉森林面積11933.7ha,森林覆蓋率為56%,植物種類繁多,共有灌木林及林下草山263200畝,平均每頭黑山羊可擁有20畝草地,草料比較充足,山羊養飼條件較好。冬春季節干旱缺水,山頭村落普遍缺水,牛羊飲水均為共用死水塘,易引起疾病的傳播;人、畜飲水主要靠水窖蓄積雨水解決。
龍潭鄉是一個農業鄉鎮,畜牧業是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龍潭鄉共有6個村委會,54個村民小組2282戶農戶,所有農戶均采用傳統的飼養方式飼養畜禽。2014年龍潭鄉生豬存欄24873頭,生豬出欄22603頭;大牲畜存欄5149頭,出欄1555頭;山羊存欄12875只,出欄8129只,出欄率57.55%;家禽存欄101329羽。肉類總產量23175.5t,其中羊肉138.2t。農業總產值為13545.3萬元,其中種植業6354.3萬元,畜牧業產值6201.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79%,占種植業的97.6%。
思茅黑山羊(屬云嶺黑山羊品系)體型大小適中,肌肉發育良好,骨胳不外露,體型清秀。據調查:成年公羊體高59~64cm, 體重 32~40kg; 成年母羊體高 57~63cm, 體重 28~38kg;成年揭羊體高55~68cm,體重32~56kg。公羊、母羊體型呈長方形,結構勻稱,體質結實,被毛多為黑色,也有黃色、黃黑或黑白花等。公羊、母羊多為有角,少數無角。屠宰率一般為40~45%,閹羯羊可達50~55%,一般放牧飼養條件下,日增重一年齡公羊日增重約85g,母羊80g。
龍潭鄉共有黑山羊養殖戶199戶,規模養殖黑山羊100~200頭26戶,200~300頭4戶,500頭1戶,成立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個,其余為30~100只不等。2014年存欄總數為12875頭,占全區山羊存欄3.016萬只的42.68%。年出欄8129頭只肉羊,主要供應思茅中心城市。一年半左右成年羊體重可達35~45kg左右,目前市場價毛羊38元/kg,閹羯羊40元/kg,平均每頭肉羊可賣1500元,羊糞可賣約200元;依此計算,每頭羊價值1700元,龍潭鄉黑山羊一年可產生養殖效益1382萬元。
廣大農戶飼養黑山羊以放牧為主。白天11點左右放到山上自由采集樹葉雜草,下午4點左右趕回圈內關養,放牧時間一般5h。羊圈比較簡單,在房前屋后或在離家較遠的山上建蓋開放式圈舍,屋面多用石棉瓦,羊床就地取材用圓木搭成高床漏縫地板,四周為1.2~1.5m2圓木圍欄,用鐵釘釘制而成。這種圈舍通風、干燥較好,但冬春季保溫效果差,容易得病。飼草以多樣性雜草樹葉為主要食物,基本無其它精飼料添加飼喂。有少數養殖條件好的適當補飼少量玉米面等精料和鹽巴。飲水多為常年累積的壩塘水和水窖水,在山頭的3個村尤為突出。總體上飼養管理粗放。
農戶羊群均為自然交配,公母比例不當,小公羊不及閹割,種公羊長期使用不調換、不淘汰等較突出,長期近親交配易造成品種退化,個體變小。大多農戶不注意品種選育,只要是母羊就留著做種,公母羊的選優汰劣選育措施不力。黑山羊初配年齡,公羊約9月齡,母羊10月齡,母羊一般一年生產1~2胎,生產兩胎的約占80%,雙羔率約占30%,羔羊初生重2.5kg,3月齡斷奶體重為12.5kg,母羊具有繁殖力高的特性。羔羊培育技術差,適時斷奶、補飼、疫病防治等管理較差,成活率較低。
龍潭鄉養羊歷史悠久,羊的疫病也比較落后復雜。據近15年來的情況,危害較大的主要有羊巴氏桿菌病、魏氏梭菌病、羊角膜結膜炎、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病、羊口瘡、羊痘病、附紅細胞體病等;寄生蟲病有焦蟲病、肝片吸蟲、線蟲、絳蟲、羔羊球蟲等。以上疫病時有發生,給養殖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2001年和2013年羊巴氏桿菌病、魏氏梭菌病、羊焦蟲病、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造成了較大損失。
選擇個體大、體質結實,身體勻稱、毛色一致公羊做種羊。種羊保持中上等膘情,性欲旺盛,精液品質好。除自然放牧外,種公羊要補充一定的蛋白質、能量飼料、維生素等,如玉米、豆粕,其它有胡蘿卜、南瓜、糠麩、骨粉等。種公羊晚上宜單圈飼養(或拴養),白天和母羊放在一起。要定期預防接種疫苗和防治體內外寄生蟲,并注意觀察日常精神狀態。種公羊使用1.5~2年要作種羊交換或調種,進行血緣更新,以提高和保持種群優良特性。注意在交換種公羊時一定要注意檢查體質體況,不能帶有傳染性疫病。
配種前,對母羊抓膘復壯,為配種妊娠貯備營養。除自然放牧外,晚上要適當補給混合精料約0.2kg。混合精料配方:玉米60%,豆餅粕25%,糠麩15%。條件差的適當補給玉米面0.2kg。妊娠母羊還要適當補給蛋白質飼料和VA和VD,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哺乳期母羊即產后2個月內,是羔羊的重要營養物質,所以應保證母羊充足的飼養營養。產后1~3d內,哺乳母羊不能喂過多精料,羔羊斷奶前,應逐漸減少多汁飼料和精料喂量,防止發生乳房疾病,一般羔羊到2月齡左右必須斷乳。
初生羔羊要盡量早吃初乳,吃得越早,吃得越多,增重越快,體質越強,成活率越高。從10日齡后開始給草,20d開始訓練其吃料,以促使羔羊正常發育,對于不作種用的公羔羊必須盡早手術去勢。
育成羊的管理,主要以自然放牧,自由采食為主。培育青年羊最理想的飼養方式,斷奶后至8月齡,每日在放牧吃足天然牧草的基礎上,補喂一定的蛋白質和玉米面等混合精料0.2kg,平時圈內放置牛羊微量元素舔磚,讓其自由舔食,以補充礦物元素。及時出欄肉羊,當體重達到35~40kg時要及時出欄銷售;對年老或繁殖差的母羊要及時育肥作肉羊淘汰處理。
羊圈的好壞直接影響養羊成敗,在農村要推廣新型羊圈。羊圈要建設在斜坡上,坐北朝南或東南方向,背風干燥,陽光照射好的地點。依斜坡建蓋,羊床前面離地高約50cm后圍墻離地高約150cm,圈高2~2.5m。依坡建羊糞池。前面應設水泥地面,設飲水池、藥浴池、料槽等。此外應單獨建蓋母羊分娩圈、公羊圈、病羊隔離治療圈等。羊床用圓木搭成,四周用木板圍成。面積按公羊1.5m2/只,母羊0.8m2/只,哺乳羊2m2/只,羔羊0.5m2/只,育成羊0.6m2/只的標準建蓋羊圈,使山羊有一個合理的居住空間條件。
根據龍潭鄉山羊傳染病情況,建立科學免疫預防制度,按免疫程序定期進行免疫注射。
(1)口蹄疫苗,每年春秋兩防用牛羊口蹄疫二聯滅活疫苗肌肉注射。
(2)山羊痘病疫苗,無論大小每只用山羊痘活疫苗在尾根下皮內注射,每年注射一次。
(3)羊小反芻獸疫疫苗,用小反芻獸疫疫苗每只羊頸部皮下注射,可免疫3年。
(4)傳染性胸膜肺炎苗,用黑山羊傳染性胸膜肺肌肉免疫注射,每年一次。
(5)梭菌性多聯疫苗,用羊快疫、羊猝疽、羊腸毒血癥和羔羊痢疾四聯干粉滅活疫苗,肌肉或皮下注射,每年一次。
(6)羊膿包性皮炎疫苗(羊瘡疫苗),每只羊在口腔粘膜內注射0.2ml,半年一次。
4.2.1 體內寄生蟲的防治
成羊體內寄生蟲驅蟲,根據寄生蟲種屬及季節感染動態,定期進行體內寄生蟲全群預防性驅蟲,采取廣譜性驅蟲和相對廣譜性驅蟲相結合。成年羊應在春季用廣譜驅蟲藥丙硫苯咪唑5~15m/kg進行多種線蟲、絳蟲驅蟲,秋季驅蟲一次。此外可用伊維菌素注射驅蟲效果很好,同時可防治體外寄生蟲。羔羊的球蟲病也不可忽視,要注意觀察羔羊體況和糞便狀況,如出現消瘦和糞便帶血時,羔羊已感染球蟲,要及時驅蟲防治。
4.2.2 體外寄生蟲的防治措施
體外寄生蟲有跳蚤、虱、蜱及疥螨,進行每年3~4次藥浴,3~4月和9~10月各進行2次全群藥浴,可用20%乳油速滅殺丁以1毫速滅殺丁加水1000ml稀釋,再用該稀釋液涂擦羊體表或進行藥浴。也可用伊維菌素注射或外用給藥驅除山羊體表和體內寄生蟲。
4.2.3 防疫衛生措施,注意滅鼠和滅蚊蠅
運動場、飲水槽、圈舍保持清潔衛生,做好消毒工作。
龍潭鄉常見的山羊疾病有:一般疾病主有急性瘤胃臌氣,羊傳染性口瘡(傳染性膿包性皮炎),羊梭菌病,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焦蟲病,片型吸蟲病和線蟲病等寄生蟲感染。羊群一旦發病,要及時到現場調查,進行初步診斷、治療,并采取相應隔離消毒措施。不能作出初步診斷的要采集病料送縣、市實驗室檢驗診斷,然后再作進一步治療。若發現疑似口蹄疫、羊痘病、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時,要按規定及時將疫情逐級上報相關業務部門,立即采取相應措施處理,防止疫情擴大蔓延。
李學明(1982-),男,大專,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和疫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