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仙(云南省彌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5600)
徐春麗(云南省祥云縣祥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2100)
豬瘟免疫失敗原因及防治措施
許春仙(云南省彌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5600)
徐春麗(云南省祥云縣祥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2100)
豬瘟是目前危害養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是養豬業首先要控制或凈化的疫病。在免疫密度很高的情況下,豬瘟免疫合格率仍未達標,仍出現豬瘟疫情,說明豬瘟的免疫存在失敗現象。本文從豬瘟疫苗的質量、免疫操作、免疫程序、豬群的飼養管理、健康狀況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對豬瘟免疫的影響,進行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分析,從而提出對豬瘟免疫失敗的防治措施,以控制豬瘟的地區散發性流行,促進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豬瘟;免疫失敗;原因;防治措施;疫苗;免疫程序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傳染病,其特點是傳染性強,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發生過豬瘟疫情的場地、圈舍如不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則長期成為傳染源,連續傳播的可能性極大,偶有耐過豬只則成為僵豬,失去飼養價值,是目前危害養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控制豬瘟的發生,對養豬業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防治豬瘟的若干措施中,免疫預防仍是防治豬瘟最為經濟而有效的方法,但在實際生產中免疫失敗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在農村散養戶,規模較小的養殖場,出現已接種疫苗的豬仍發豬瘟,其原因錯綜復雜。針對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分析影響豬瘟免疫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一些預防措施,以供臨床參考。
近年來,豬瘟的流行和發病特點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其流行形式從頻發的大流行轉為周期性、波浪式地區散發性流行。在發病特點上,出現非典型豬瘟、溫和型(慢性)豬瘟和無名高熱等,癥狀顯著減輕,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顯,必須依賴實驗室才能確診;并出現了豬瘟病毒的持續感染(亞臨床感染)、胎盤感染和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母豬繁殖障礙)。在出現上述種種跡象的地區和豬群,往往同時表現有無法解釋的免疫失敗。即使是免疫過的豬群,初生乳豬和小豬也常有本病的發生。
豬瘟凍干疫苗要求低溫保存,而且在不同溫度條件下保存的日期亦有不同,按規定保存期從生產日期起,于-15℃保存有效期為1年,0~8℃陰暗干燥處保存有效期6個月,8~25℃陰暗干燥處保存有效期為10d。使用時經稀釋后的降解速度加快,即稀釋后室溫在15℃以下6h內用完,15~27℃應在3h內用完。在保存與使用豬瘟疫苗時,應特別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時的有效期和溫度變化。
疫苗的貯存、運輸設備簡陋,未達到規定要求;運輸環節過多,疫苗瓶破損,運輸過程中溫度過高,造成疫苗污染、失效。
如注射小豬群使用孔徑大的針頭,藥液溢出;注射大、中豬群使用的針頭過短,低于脂肪厚度,疫苗不能直接進入肌層,停留在皮下脂肪內,影響抗原的效力;疫苗的稀釋劑、稀釋方法、稀釋倍數,稀釋的疫苗在使用前未振搖均勻,稀釋后的疫苗未及時使用,接種途徑,注射劑量等方法不當都會影響免疫效果。另外,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在稀釋液的pH值超過7.0時很容易失活。
2.4.1 器械消毒不嚴
有的農村獸醫員缺乏消毒觀念,預防注射時,不按要求消毒器械,有時注射器和針頭僅用開水,甚至冷水沖洗一下或一枚針頭連續使用,若遇潛伏期的豬瘟,不但致使針頭和注射器帶毒,而且會造成整瓶稀釋疫苗污染或帶毒感染,使防疫注射變成了帶毒傳播,引起注射后爆發豬瘟流行。
2.4.2 消毒藥品使用不當
防疫注射時,基層獸醫人員往往只用碘酊消毒,而不用酒精脫碘或應用過多的5%的碘酊消毒,碘酊未干就急于注苗,使碘酊接觸疫苗,造成疫苗變質,失去免疫效力。故注射部位涂抹碘酊消毒時,一定要酒精脫碘,或不宜涂得過多,避免注射時由針頭帶入,影響疫苗效力,降低防疫效果。
2.4.3 免疫接種劑量不足
根據免疫學理論,注入動物機體內的抗原量必須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獲得免疫。但在豬瘟防疫注射時為避免生豬亂動折斷針頭。基層獸醫人員多用16號粗短針頭頸部肌肉注射;還有的獸醫員“打飛針”。這樣由于針頭短粗,注射時又太快,造成疫苗外逸。這樣進入機體的抗原量就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而獲得免疫。
⑦ 劉譯: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is that one has heard the Way before the other and that one is more specialized in his craft and trade than the other-that is all.[4]38
(1)免疫程序存在缺陷也是造成免疫失敗的原因,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實施有效防疫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使有效的疫苗產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程序的內容包括使用疫苗的種類、首免年齡、接種次數、接種間隔時間等。制定免疫程序時應考慮當地的疫情和疾病狀況,豬的用途、飼養管理條件、母源抗體水平和疫苗質量等因素,其中母源抗體水平最為重要。如免疫程序設計不合理,首免過早或過遲、兩次免疫間隔時間過長或過短、接種次數過多或過少等等,都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導致免疫失敗。
(2)農村散養戶的重大動物疫病采取春秋兩季集中強制免疫結合平時補免的方法,每頭豬都要接種三種疫苗(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每種疫苗按照相應的免疫程序需要進行重復免疫,工作量大。基層獸醫隊伍力量薄弱,補免工作很難實施,有的豬僅接受過一次免疫,有的在集中免疫行動后出生或補欄的豬很容易漏免,出現免疫空白,導致豬瘟免疫抗體難于達到有效保護水平。
2.6.1 母源抗體的干擾
母源抗體具有雙重性,對初生仔豬既有保護作用,也會影響仔豬人工免疫的效果。在給仔豬使用高質量的疫苗時,能否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與母源抗體效價有關,當母源抗體效價高時實施免疫接種,疫苗病毒會被母源抗體中和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2.6.2 免疫耐受
有的因先天感染的仔豬產生了免疫耐受,而不表現臨床癥狀,但日后的疫苗免疫卻不產生免疫應答,一旦環境條件惡化,就可發病。
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等疾病,可使動物機體對其它病原的易感性增強,對多種疫苗免疫反應會下降,甚至導致免疫失敗。霉菌毒素(尤其是黃曲霉菌毒素)、中毒病和弓形蟲等寄生蟲也可引起免疫抑制,導致免疫失敗。
飼養密度過大,豬舍通風不良,空氣中有害氣體濃度過高,使豬群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下,免疫應答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失敗。飼料中VE、VA和鋅、鐵、硒等微量元素營養物質缺乏或不足均會影響抗體的生成速度或生成數量而導致免疫滯后。霉變飼料對機體的影響更大,由于含有各種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細胞的變形和壞死,淋巴結出血、水腫,嚴重破壞機體的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因此,合理的飼養密度、良好的通風以及飼喂高質量的飼料對提高免疫效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基層防疫注射中,要實施強制免疫還有難度,主要是個別畜主不能很好地配合,提出多種理由加以阻撓。其次是獸醫防疫員的報酬難以兌現。當發生豬瘟時,還不能及時的做出準確的診斷,并采取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等措施,使豬瘟得以擴散和蔓延。
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規定保存、運輸和使用疫苗。豬瘟疫苗的儲存條件要求較高,應在冷藏條件下運輸,在-15℃以下保存。因此,冷鏈系統正常運轉是保證疫苗質量的前提。要注意避免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帶來的不利影響,尤其是在市往縣、縣往鄉、鄉(鎮)往村的運輸過程中,大多無疫苗專用運輸車,多靠普通車輛運輸,貯存條件達不到要求。雖然疫苗包裝箱內有保溫用冰塊,但在外界環境下冰塊保持時間有限,因此應選擇在氣溫相對較低時運輸,同時行車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停車,縮短行車時間。夏天要避開酷熱的中午和下午時段,可選擇在清晨或晚上運輸,盡力保持疫苗在較低溫下運輸。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免疫時要配備疫苗專用冷藏箱,疫苗保存要做到“苗隨冰行,苗完冰未融”。此外,疫苗的使用盡量做到現用現配,稀釋后應放在低溫下保存并在2h內用完。
提高防疫人員素質,定期對防疫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業務技能。要求防疫人員要有很強的責任心,注射疫苗時應細心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
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據當地的疫情、豬群的免疫狀態、飼養管理等實際情況而確定。豬群的免疫接種時間應在疫病流行之前進行。要做好母源抗體的監測,以確定首次免疫接種的時間。依據自身條件,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及免疫劑量在母豬抗體不明的情況下,新生仔豬可進行零時免疫,在仔豬未吃初乳時進行豬瘟疫苗注射,細胞苗2頭份,脾淋苗l頭份。母豬抗體切實可靠的仔豬,可于25日齡首免,細胞苗4~6頭份,脾淋苗2頭份,一月后進行二免,用法、劑量同首免。母豬在產后20d進行免疫,種公豬每年3次免疫,使用劑量細胞苗6頭份,脾淋苗2頭份。應用豬瘟疫苗的同時最好加用轉移因子,仔豬每頭0.5ml,大豬每頭1ml,以提高疫苗效力。
對免疫力低下的豬可加大免疫劑量。目前許多養豬業主已將每頭豬的免疫劑量加大至已往用量的2~4倍,甚至更高。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增強其非特異性抵抗力;加強平時的檢疫與衛生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和臨時消毒,徹底切斷病源傳播途徑。實行自繁自養,提高防控疫病水平,嚴防疫病的傳播。
近幾年來,豬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趨勢。免疫抑制疾病的存在,如藍耳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肺炎支原體感染、寄生蟲病等造成免疫抑制,往往導致豬瘟的免疫失敗。因此,在生產實踐中,當發生這些疾病時,不能進行豬瘟免疫,應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加強對這些疾病的控制。
健康狀況良好的豬群在免疫時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而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和處于應激的豬群,或患有慢性病的豬群,在免疫注射后所產生的免疫應答能力都很差。因此,在豬群飼養密度、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和飼料的質量等方面都需采取優化措施,為豬只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加強宣傳并制定相關配套的政策法規加以落實,撲滅豬瘟要像撲滅禽流感一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實施按計劃免疫制度,進行強制免疫,確保免疫質量與免疫密度,防治該疫病的發生與傳播。對于已感染的動物,要采取緊急、嚴厲的防治措施諸如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緊急免疫接種等,以達到控制和撲滅該疫病的目的。對于貧困地區,可考慮免費注射。政府方面負責組織、宣傳、動員和收費工作,畜牧部門負責做出防疫計劃、采購藥品、組織防疫注射等工作,真正做到“政府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免去了邊注射邊收費的繁瑣手續和難度,獸醫防疫員的報酬得以落實,確保強制免疫的實施。對基層的畜牧獸醫業務人員,要專人專用,讓他們一心一意從事防疫業務并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制,分片包干,責利掛鉤,獎懲分明,加大養畜防病的科技含量,使科學養畜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豬瘟的預防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加強飼養管理,充分了解豬的抗體水平,科學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加強疫苗管理;同時切實加強豬場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的保護率,減少疾病的發生,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豬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