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勇
(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畜禽技術推廣中心 835300)
牛布氏桿菌病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郭偉勇
(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畜禽技術推廣中心 835300)
牛屬于布氏桿菌的易感動物,如果在飼養中不注意對布氏桿菌病的防治,會極大危害牛群健康,使飼養單位的經濟安全受到損害。本文從牛布氏桿菌病的病原、發病途徑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具體有效的疾病防治建議。
牛布氏桿菌;疾病防治;人畜共患
牛布氏桿菌病屬于牛的生殖傳染病,母牛發病時易出現流產或不孕,且可能發生人畜共患現象。目前,隨著我國各地區間畜牧流通逐漸頻繁,牛布氏桿菌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因此,研究人員有必要對該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辦法做深入探討、保證牛飼養業的穩定發展。
該病病原牛布氏桿菌呈現球桿狀或短桿狀,無法運動、無芽孢,屬于革蘭氏染色陰性桿菌。該菌在陽光直射或70℃下10分鐘內就會死亡;若在腐敗、病料中會很快喪失活力,采用常規消毒即可實現滅菌[1]。
(1)對該菌易感性。很多禽畜都對布氏桿菌有一定的易感性。在動物中,牛對該菌的易感性較高,出現病例較多。通常來說,成年牛較犢牛易感性更大、母牛較公牛易感性更高。
(2)傳染源。該病傳染源就是病牛。在牛的生殖器官中會分布較多的布氏桿菌,在精液、乳液、膿液中會發現該菌;若母牛流產,其下體分泌物、羊水、死胎、乳液中也可能會有該菌排出[2]。
(3)傳播途徑。通常來說,帶菌飼料、飼喂用品及病牛所處區域,接觸病牛及間接接觸均會成為本病傳播途徑。進一步講,基本上所有渠道都可能發生疾病傳播。若發生感染,先是個別孕牛流產,接著流產牛不斷增加,弱胎及死胎率較多;繼而,會出現胎衣不下、乳房或子宮發炎、膿腫,公牛睪丸發炎等很多病癥。對牛群治療后,可能還會有隱性病牛,仍應做好防控措施、降低再次發病可能性。
第一,在牛被引入后,進行全面檢查。注意牛在引入后一個月內不得與其他牛接觸。若隔離期內觀察到該牛有病不得將其合群;第二,反復檢查發病區牛,確保所有牛二次血檢后均呈陰性,若有牛不合標準不得留在牛群;第三,若牛已經發病,應將其隔離或直接淘汰;第四,注意對健康牛及犢牛的疾病預防。先確保犢牛食用無病菌乳;并在其出生6個月后進行病菌檢查,依其結果送入不同牛群飼養。
對病牛所處區域、飼養工具、其流產后羊水和胎體及其排泄物,都須深埋、消毒等。進行細菌消毒時可采用消毒藥消毒、光照消毒及加熱消毒三種方法。具體來說,可將石灰液、克遼蘇、氫氧化鈉與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消毒液對病牛所經場所消毒,其排泄物須發酵,奶水須煮沸滅菌。
工作人員應定期使用M5、S2苗、S19苗等對牛群接種防病。關于S19苗,須在犢牛6~12個月內注射,并視情況可在初次配種前二次注射。孕牛、病牛、出乳牛及6個月以后的犢牛不得接種[3]。關于S2苗接種,對孕牛也可使用,一般采用口服法即可。若將該苗混入飼料,若產生“熱飼料”及“發酵飼料”不得對牛飼喂;同時,在牛接種前1d到接種后1d期間內,不可飼喂發酵料;氣霧法及注射法適用于M5苗的接種。
若有牛在流產后出現炎癥,應使用KMnO4溶液和抗生素對其生殖器官消毒及治療;除了西藥,還可使用益母散等中藥制劑醫治病牛。
首先,有關單位應依國務院要求進行布氏桿菌病的防治宣傳教育工作。宣傳者要通過宣傳讓養殖人員、疾病防治人員了解該病相關知識,提高科學養殖水平及自我防范意識;其次,管理者應完善疾病防止制度,科學管理牛檔案,提高牛飼養全過程安全性、降低發病可能。若出現發病牛,應將其隔離管理,防止與健康牛接觸;養牛者應加強個人防范意識,穿好專業工作服后才可進飼養區,離開后脫下服裝嚴格滅菌;養牛用具、飼料等不來自病區;最后,控制人與牛接觸時間,降低人發病可能。
飼養的任何環節中若不注重防治,均有使牛出現布氏桿菌感染的可能。為做好布氏桿菌病的防治工作,負責人員應從牛引入時就抓好檢疫,在飼養中若發現病牛應及時隔離及治療、降低病菌擴散可能。此外,有關單位還應完善對牛飼養業的管理,使從業人的職業素質及安全防范意識得到提高。
[1]王素華,王忠才,杜愛芳.牛布氏桿菌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J].中國畜牧獸醫,2012,4(3):79-82.
[2]朱素萍.人和動物布氏桿菌病疫情時空趨勢分析及其相關性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3.
[3]董鵬,宋建臣.牛布氏桿菌病的診斷及防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5(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