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立英
(吉林省梅河口市杏嶺鎮畜牧獸醫站 135004)
牛環形泰勒焦蟲病的防治
喬立英
(吉林省梅河口市杏嶺鎮畜牧獸醫站 135004)
牛環形泰勒焦蟲病是由環形泰勒蟲寄生于牛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紅細胞內引起的一種血液原蟲病,又叫熱帶泰勒蟲病。該病是一種季節性、蜱傳播的地方流行病,多呈急性經過,以高熱稽留、貧血和體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給養牛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多年來,筆者共治療環形泰勒蟲病13例,治愈11例,療效顯著,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環形泰勒焦蟲病在我國北方流行,傳播者主要是殘緣璃眼蜱,而隨著地區的溫度不同,出沒時間也不同,因此發病時間也不一致。4月下旬或5月初開始出現,7月最多,8月顯著減少,9月完全消失,在流行地區,以滿1~3歲的牛多發,患過本病的牛成為帶蟲者,不再發病。新引入疫區的牛發病率高,疫情嚴重,死亡率也高。本地牛發病率、病情嚴重程度和死亡率都較引入牛低。
2014年7月2日吉林省梅河口市曙光鎮永富村于某家飼養1頭3歲黃色母牛發病,膘情中等,前些日子天天到山上放牧,此日發現該牛精神沉郁,食欲廢絕,肌肉顫抖,體溫41.6℃,脈搏98次/min,呼吸41次/min。
環形泰勒焦蟲病的潛伏期為14~20d,常呈急性經過,病初體溫升高到40~42℃,呈稽留熱。呼吸增數,心跳加快達100次/min,結膜潮紅,咳嗽,流鼻涕,體表淋巴結腫大,有痛感,大多數病牛一側肩前淋巴結核腹股溝淺表淋巴結腫大,按壓有痛感;中期淋巴結顯著腫大,初便秘后腹瀉或二者交替發生,食欲廢絕,反芻停止,可視粘膜、肛門周圍、尾根、陰囊等皮膚薄處有出血斑或出血點。隨著貧血的發生,可視粘膜黃疸,可見溢血斑點,排帶粘液或血絲的干黑便,產奶量下降;后期迅速消瘦,臥地不起,血液稀薄,瀕死前體溫降至正常之下,逐漸導致極度衰弱而死亡。
全身皮下肌間、粘膜和漿膜上均有大量的出血點和出血斑;血液稀薄;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真胃粘膜充血、腫脹,有許多潰瘍灶;脾腫大,脾髓質軟呈黑色泥糊狀;腎臟腫大、質軟;肝臟腫大,質脆。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可做出初步判斷,為進一步確診需淋巴結穿刺涂片到實驗室進行鏡檢,可查到石榴體(大裂殖體和小裂殖體);也可采取病牛耳靜脈血涂片鏡檢,可在紅細胞內找到環形泰勒蟲體得到確診。
防止感染,根據臨床癥狀采取強心、補液、止血、補血、健胃、緩泄、輸血、舒肝、利膽等綜合療法進行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對貧血和衰弱的病牛應進行靜脈注射5%葡萄糖1500ml、復方氯化鈉1000ml、安那咖注射液 20ml、VC注射液 100ml,一次靜脈注射,一天一次,連注3~5d。貧血嚴重時,應輸健康牛血2~3L。同時要投殺蟲劑(貝尼爾等藥)。
6.2.1 貝尼爾
按每千克體重7~10mg劑量,以滅菌生理鹽水配成7%的溶液,一次臀部或頸部作深部肌肉分點注射,每天一次,連用3d。用藥后再進行一次血檢,如紅細胞內蟲體數明顯下降,可停藥,如紅細胞內蟲體下降不明顯,可繼續用藥2次。
6.2.2 殺蟲磷酸伯氨喹琳(焦蟲散)
按每千克體重0.75~1.0mg,一次內服,每天一次,連服3d。
(1)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2)制定綜合性預防措施,加強對病牛的飼養管理和護理工作,使病牛得到充分休息。
(3)牛體滅蜱。分2次,第一次在12~1月份,是蜱的幼蟲在牛體越冬期;第二次是在5~7月份,蜱的活動季節,放牧時向牛體噴灑0.05%蠅毒磷水溶液,來阻斷傳染環節。每次在噴后15d,再進行一次。夏季注意在雨后要補噴,直至感染季節過去。
(4)牛舍和環境滅蜱。圈舍可在4~5月份和8~9月份用泥土堵塞墻縫,以悶死雌蜱幼蟲。應用殺蜱藥物消滅圈舍內的成蜱。廄舍附近保持清潔,定期清理圈外雜草,保持環境衛生,實行牧場輪牧,要到無蜱的牧場放牧,并做好滅蜱處理。
(5)調入、調出牛只,應選擇蜱不在牛體活動的時期進行;對調入、調出牛只之前,應做好藥物滅蜱工作,防止外來牛只將蜱帶入本地。
喬立英(1970.3-),女,吉林省梅河口市人,大專,獸醫師,主要從事獸醫診療、畜禽疫病防控、動物衛生監督、檢疫及畜牧業新技術推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