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有
(吉林省東豐縣二龍山鄉畜牧獸醫站 136300)
淺談豬瘟的防治方法
劉恒有
(吉林省東豐縣二龍山鄉畜牧獸醫站 136300)
豬瘟作為一種迅速傳播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對養豬業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危害,嚴肅對待豬瘟問題,掌握豬瘟流行情況、臨床特征,及時采取豬瘟防治措施,進而把養豬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就顯得尤為重要。
豬瘟;傳染性疾病;發生原因;防治
豬瘟作為一種由豬瘟病毒引起,能在豬群中迅速傳播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對養豬業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危害,已經被我國農業部列為動物的第一類傳染性疾病。近幾年來,豬瘟主要分為繁殖障礙型豬瘟和非典型性豬瘟兩類。非典型性豬瘟的潛伏期和病程相對較長,其流行方式多呈散發性,流行速度較為緩慢。繁殖障礙型豬瘟大多源于生產母豬體內,母豬本身呈隱性感染,其臨床癥狀并不明顯。豬瘟病毒可由胎盤屏障傳染給發育到不同時期的胚胎,從而使其發病。
1.2.1 非典型性豬瘟
患豬體溫在41℃左右,大多患豬腹下呈現輕度瘀血或四肢下部發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少數患豬皮膚出現出血點,甚至會有神經癥狀或腹瀉。
1.2.2 繁殖障礙型豬瘟
主要在母豬體內傳染,繁殖出木乃伊胎、死胎、弱仔。仔豬出生后,部分表現為精神沉郁、震顫、間歇性腹瀉;部分則呈現嘔吐、運動失調,皮膚有出血斑、皮下水腫等癥狀。仔豬死亡率很高,一般在產出后2~3d內死亡。
豬瘟發生的原因主要有:種豬引進不規范性,養豬場環境較差,免疫失敗等。免疫失敗主要由5種原因引起的:①由于疫苗受到保存、運輸條件的制約,其質量難以保證;②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造成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③豬瘟疫苗的使用劑量不正確,接種疫苗的操作不規范;④在免疫時有傳染性疾病產生,使機體免疫器官受損,免疫力下降,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⑤抗生素藥物致使免疫效果差甚至失敗。
豬群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了其在免疫時所產生的免疫力,這就要求我們為豬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從而提高豬的整體健康水平。
(1)保證喂糧數量充足、質量合格。
(2)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安全引種,以防止病毒的傳入,并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和防檢疫措施。
(3)保證一定的飼養密度、光照、濕度、溫度、空氣質量等環境因素。
3.2.1 疫苗的選擇、保存及運輸
對于具有多種血清型或亞型的病原微生物,需選擇血清型合適的疫苗;要選擇質量可靠、穩定、效果明顯,符合GMP標準的疫苗。疫苗的貯存條件和有效期十分嚴格,必須按照出場規定儲藏并在有效期內使用,從而避免疫苗質量下降,免疫保護效果不明顯。在注射之前,疫苗最好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在指定的溫度下進行保存。
3.2.2 疫苗的使用劑量及操作
使用正確計量的疫苗,保證操作的規范性,是防疫接種中必不可少的條件。
3.2.3 正確選擇稀釋液
稀釋液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疫苗的效果,需要我們根據疫苗生產單位所推薦的方法來合理的選擇稀釋液。
3.2.4 疫苗有效性的檢測
檢查疫苗的生產日期、有效期、質檢證明、包裝完整性、運輸及保存狀況,初步掌握疫苗的質量。另外需要檢測活疫苗的真空度。對于滅活疫苗,重點檢查是否破乳分層、變色、破損。不過,疫苗的有效性最終還是通過動物接種來驗證。
霉變飼料變質變性,含有各種霉菌毒素,嚴重破壞機體免疫器官,造成機體的免疫抑制。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環狀病毒感染、喘氣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趨勢,這些疾病都能破壞豬體免疫器官,致使免疫失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加強對這些疾病的預防及控制。
(1)加強免疫監測,隨時掌握豬群的免疫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并淘汰免疫耐受豬,從而降低豬瘟發生的可能性。
(2)保證免疫程序的合理性。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綜合豬群的年齡、種類、飼養管理情況、母源抗體的干擾、疫苗的性質、類型、免疫途徑等多方面因素及免疫監測結果,制定適合養豬場的免疫程序。
劉恒有(1968-),男,滿族,吉林省東豐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