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勤
(寧夏西吉縣新營農牧技術服務中心 756299)
中西結合治療仔豬泄瀉
王毅勤
(寧夏西吉縣新營農牧技術服務中心 756299)
仔豬腹瀉是仔豬生產中常見和多發病,往往因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造成仔豬生長發育停滯,甚至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以冬春、晚秋季節多發,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邪氣漸盛,正氣不足以拒邪,輕者,食欲大減,走路搖擺,皮毛松亂,抗病力差,生長發育受阻;重者,食欲廢絕,糞便失禁,嚴重脫水而死亡。
引起豬腹瀉的原因很多,某些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都可引發。但最主要還是由于飼養管理不良,氣候多變,感受外邪,飲食所傷,臟腑虛衰及臟腑功能失調等因素引起。仔豬腹瀉外因與濕盛的關系最為明顯;內因與脾胃有關。由于脾喜燥惡濕,主食物和水液運化,脾氣宜升;胃潮百脈,喜潤惡濕,主腐熟,胃氣宜降,兩者共同完成“運化水谷,升清降濁”之功能。任何外邪或內傷因素影響脾胃功能,都能引起運化失調,腐熟無力,納食不佳,清濁不分,傳導失職,形成腹瀉。因體虛或病久,損傷腎陽,致命火不足而無以脾土的陽氣,則可加重病情。
病初精神沉郁,被毛粗亂,四肢無力,唇色淡白,腹部虛脹,食欲不振,糞下清稀混有粘液,粘在肛門周圍,肚腹疼痛,脈濡細,喜飲水,口內少津而干燥,尿少色黃,繼而腹瀉明顯,糞中帶血,氣味腥臭,中后期,食欲停止,收腹拱背,里急后重,泄瀉,糞便血多糞少,腥臭難聞,眼球凹陷,口色淡白,耳鼻及四肢末梢發涼,消瘦,臥多立少,后期脫水。
治宜健脾消食,益氣止瀉為主。方用:黨參、炒扁豆、茯苓、白術、山藥、炙甘草、神曲、砂仁。熱盛者,可加大黃、茵陳、烏梅、炒地榆、焦山楂、大棗。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1d/劑,連用2~3d。
宜強心補液,增強抗病力。方用:10%葡萄糖,輔酶A,黃芪多糖,三磷酸腺苷,混合一次靜注。VB12、VB1混合,肌肉注射。若腹瀉腹痛嚴重者可加鹽酸山莨菪堿注射液5~8ml,混合肌肉注射,1d/次,連用2~3d。糞便帶血者肌注止血敏6~8ml;重癥病畜,靜脈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 500~1000ml,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300ml,VC注射液30ml, 10%安鈉咖20ml。
2015年3月西吉縣新營鄉紅莊村張某家1頭約20kg仔豬求診。主訴:患畜長期時瀉時溏,久治不愈。癥見:神疲乏力,食欲減退,多臥,糞渣粗并帶有未消化的食物,臭味不重,體瘦毛焦,兩眼凹陷,尿失禁,四肢浮腫,口色淡白,用西藥治療癥狀消失,但幾天后又復發。改用中藥:黨參、炒扁豆、茯苓、白術、山藥、神曲、砂仁、豬苓各30g,煨訶子、澤瀉各20g,甘草15g,共為細沫,候溫灌服。5%葡萄糖氯化鈉1000ml,5%碳酸氫鈉50ml,雙黃連注射液20ml,安鈉咖5ml,地塞米松4ml,混合靜注,1d/次,用藥1d稍有好轉,癥狀減輕,第2天糞便成形,繼用上述中藥2d,第3天痊愈,后未見復發。
(1)本病結合臨床癥狀、病因及病勢進行正確的辯證方可確診。一般外邪與飲食所傷而致急性腹瀉者,治當祛邪為主。風寒宜疏解,濕盛宜分利,暑熱宜清化,食傷宜消導。由于臟腑功能失調而成慢性腹瀉者治應扶正為主,虛寒應溫補,陷下宜升提,滑脫宜固脫。急性不可補澀,以免礙邪;慢性不能分利,以免傷正。
(2)在臨床上對于食積腹瀉可單純用中藥治療,濕熱、虛寒型腹瀉以中藥為主,脫水時配合補液。對重癥腹瀉需配合補液和抗生素、激素及維生素進行治療。對急癥腹瀉先用西藥滴注治療,同時中藥治本,能獲得滿意療效。
(3)腹瀉導致畜體體液和消化液喪失,引起機體脫水,鈉、鉀、碳酸氫根等電解質離子喪失,使機體電解質代謝紊亂,酸堿平衡障礙和血液循環衰竭,組織細胞分泌等新陳代謝功能降低,以致有毒代謝產物滯留于體內發生自體中毒。體內堿儲減少,同時體內酸性代謝產物增多,造成酸中毒。血液濃縮衰竭,大腦皮層下各級中樞的機能相繼紊亂,病豬發生昏、休克甚至死亡。機體呈酸中毒,而消化道鹽酸喪失。腹腔注射補液,可補充體液和電解質,糾正酸中毒,增強機體抵抗力和防止消化道酸度降低。
王毅勤(1968-)男,獸醫師,長期從事動物疾病預防控制與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