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利 張娜
(山東省章丘市畜牧獸醫局 250200)
淺談豬鏈球菌病的防治
李中利 張娜
(山東省章丘市畜牧獸醫局 250200)
豬鏈球菌病是由多種致病性豬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也是人類動物源性腦膜炎的常見病因。豬是主要傳染源,該病在人類中不常見,但普遍易感,主要表現為發熱和嚴重的毒血癥狀。本文介紹該病發生、流行以及防治,強調必須重視豬鏈球菌病的危害。
豬;鏈球菌病;發病特點;防治
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引起的一種細菌性、急性、熱性、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在我國規定為二類動物疫病。2005年,四川省曾發生過不明原因生豬和人死亡病例,后來經國家工作組確定,死亡原因為豬鏈球菌病。豬常發生腦膜炎、敗血癥、心內膜炎、關節炎等癥狀[1]。
鏈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呈鏈狀排列,無鞭毛,不運動,不形成芽胞,本菌抵抗力不強,60℃30min即可殺死,常用的消毒藥物,如2%火堿,10%石灰乳消毒效果明顯。對青霉素、頭孢類、磺胺類等藥物敏感。
該病的流行雖無明顯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夏、秋季節較為多發。各種年齡、各個品種的豬都可感染。本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土壤和動物與人的腸道、呼吸道內,病豬、死豬的尸體和臨床康復豬均可帶菌,皮膚傷口、消化道、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母豬可經呼吸道傳染哺乳仔豬[2]。
主要發生于架子豬和妊娠母豬,最急性病例往往不見任何異常癥狀突然死亡。急性型病例表現發熱,體溫升高到41~42℃,食欲下降或廢絕,便秘,眼結膜潮紅,流淚,呼吸困難,皮膚發紫,隨著病程發展出現關節炎、神經癥狀等。
主要發生于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有時大豬也可發生,常常由于斷奶、去勢、轉群、氣候突變等誘發。病初體溫40~42.5℃,不食,繼而出現神經癥狀,如磨牙、轉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狀、弓背、昏睡等。后期出現呼吸困難,關節炎等,如治療不及時死亡率很高。
多由敗血型和腦膜炎型轉化而來,表現一肢或幾肢關節腫脹,疼痛,跛行。
多發于仔豬和架子豬,多見于頜下淋巴結,其次是咽部和頸部淋巴結。淋巴結腫脹,堅硬,有熱有痛,可影響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膿成熟,腫脹中央變軟,皮膚壞死,自行破潰流膿,以后全身癥狀好轉,局部逐漸痊愈。病程一般為3~5周。
此外,豬鏈球菌還可引起耳部腫脹化膿,母豬流產、陰道炎等癥狀。
敗血型常表現各臟器充血、出血,心包液增多,脾腫大,暗紅色。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病程長的可出現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腦膜炎型表現腦膜充血、出血,腦脊液增加。關節炎型表現關節腫脹充血,滑膜液增多而渾濁,嚴重者關節軟骨壞死,關節周圍組織有多發性化膿灶[3]。
在臨床上,如果病豬表現癥狀突然死亡,發現高燒、耳和鼻發紺、呼吸急促、神經癥狀,部分有關節腫、跛行等癥狀的,均可懷疑為豬鏈球菌病。確診需要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和血清學鑒定。
(1)發生本病時應采取隔離封鎖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2)對發病嚴重、出現高熱癥狀的病豬(敗血癥、關節炎)應大劑量使用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頭孢噻呋、慶大霉素等藥物,2次/日,退熱可配合安乃近或安痛定肌肉注射。對腦膜炎病豬,使用磺胺嘧啶鈉注射液,首次倍量,2次/日。對淋巴結膿腫型,待膿腫成熟變軟后,及時切開,排除膿汁,用0.1%高錳酸鉀液沖洗后,涂上碘酊,可配合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菌素藥品[4]。
(1)搞好豬舍環境,保持舍內環境清潔、干燥、通風,定期驅蟲、消毒。
(2)閹割、豬舍、產仔、斷臍等要嚴格消毒,防止從傷口感染本病。防止豬圈和飼槽上有尖銳物體刺傷豬體。
(3)疫苗預防。豬鏈球菌病滅活疫苗,頸部肌肉注射,每次一頭份,2ml。種公豬一年免疫2次,后備母豬產前8~9周首免,3周后二免,以后每胎產前4~5周免疫1次,仔豬4~5周齡免疫1次。
(4)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最好是全進全出模式。從信譽度高的豬場引進種豬,引進后隔離觀察30d,無異常后混群飼養。
(5)人的預防。人群普遍易感,但不常見。1998年我國江蘇省在豬群暴發豬鏈球菌病期間有25人感染發病,14人死亡。2005年我國四川省人感染豬鏈球菌共有215人感染,38人死亡。屠夫、屠場工人、飼養者、獸醫、市場豬肉經營者發病率高。其它人群如運輸、清理病、死豬的人也易感染豬鏈球菌引起發病。主要是通過開放性傷口傳播,也可因吃了不潔或沒有熟透的豬肉。
加強人的預防意識,確實做好個人防護,如戴好手套、口罩,工作服及個人環境的消毒工作。尤其是生豬飼養、宰殺和加工人員做好自身防護,嚴禁屠宰病、死豬,死豬應就地深埋或焚燒,禁止拋入河、溝、塘等水體。群眾不要接觸、購買及食用病、死豬肉。要到正規的市場購買經過檢疫的豬肉。講究食品衛生,家庭生熟刀具、菜板等要分開。食用肉類要徹底煮熟、煮透,不要生食、半生食肉類。
總之,豬鏈球菌病雖然是一種危害較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只要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嚴格防疫制度,就能夠有效控制豬鏈球菌病。
[1]林義明,曹禮靜,等.豬病防治[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39.
[2]耿艷紅,徐軍,王兆山,等.豬鏈球菌病[J].動物醫學進展,2005(9):101-104.
[3]邊連全.養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260-264.
[4]陳詩禮.豬鏈球菌病的診斷和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