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玲(青海省共和縣鐵蓋鄉畜牧獸醫站 813000)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與診療
賈玉玲(青海省共和縣鐵蓋鄉畜牧獸醫站 813000)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為“爛肺病”,是由支原體引起羊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咳嗽、胸和胸膜發生漿液性和纖維素性炎癥,病死率較高,對養羊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自然條件下病原菌只感染山羊,且3歲以下的羔羊最易感,綿羊肺炎支原體即可感染山羊,也可感染綿羊。病羊和帶菌羊是主要的感染源,主要經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細菌,一個新疫區爆發本病基本都是由引進病羊開始的,發病后傳播迅速,在3周內基本可波及全群。
本病潛伏期在5d~5周,根據病程和臨床表現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種。
最急性型:病初體溫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呼吸急促,數小時后出現肺炎癥狀,咳嗽、呼吸困難,鼻孔流出漿液性帶血鼻液,肺部叩診出現濁音,聽診肺泡呼吸音減弱、消失或呈捻發音。
急性型:臨床最常見,濕咳,伴漿液性鼻漏,4~5d后咳嗽變干,鼻液變為膿性,呈鐵銹色,頭頸伸直,極度衰弱委頓,有的發生腹瀉或鼓脹,部分少毛皮膚發生潰瘍或皮膚疹子,瀕死前體溫降至正常之下,不死者轉為慢性經過,有70~80%孕羊發生流產。
慢性型:夏季多見,癥狀輕微,體溫升高,伴有咳嗽、腹瀉、流鼻涕,被毛雜亂無光,在慢性經過中如果出現飼養管理不良、抵抗力低下等應激因素會急速導致死亡。
本病的病理變化局限于胸部臟器,有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肺臟最初為炎性充血和水腫,隨后發生肝變,根據病情不同,肝變區呈局灶性和彌漫性兩種,前者在通氣良好的膈葉和中間葉發生局限性的紅色實變區,逐漸擴大,后者表現為一側肺膈葉全部發生炎癥,對側也可能出現大小不等的肺炎灶。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可作出初診。若進一步確診則需要進行實驗室診斷,采集病料進行染色鏡檢、分離培養病原微生物,可在血清瓊脂上37℃培養3~6d出現細小、半透明、微黃褐色的菌落,中心凸起呈“煎蛋”狀,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細小的多形狀菌體。尤為注意的是和巴氏桿菌病進行鑒別診斷。
目前有效預防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措施為免疫接種,臨床上普遍采用的是氫氧化鋁組織滅活苗,注射后2周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在1年左右,有效保護力達75%,一旦羊群中發生確診病例,則立即進行隔離處理,對健康羊群進行緊急免疫接種疫苗處理。
加強羊群的日常飼養管理,注意羊舍的通風換氣,增強羊只體質,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溫度過低、飼養密度過大等應激因素,適當的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以達到提高羊群抵抗力的目的。
堅持自繁自養,新引進羊群時要隔離觀察1個月,確認健康后方可混群飼養,對于疫區假定健康的羊,使用疫苗接種,發病羊群進行全群檢查。
病初使用青霉素和先鋒霉素治療無效后可排除巴氏桿菌病的可能,對病情嚴重的羊使用30%泰樂菌素注射,0.1ml/kg體重,1次/d,效果顯著。此外黃芪多糖具有調動機體免疫防御功能和抑菌殺菌的作用,可特異性的排除侵入機體的異物,對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達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