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祥(貴州省關嶺自治縣畜牧服務中心 561300) 李干洲(貴州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550005)
鵝的飼養(yǎng)管理與疫病防控技術
馮明祥(貴州省關嶺自治縣畜牧服務中心 561300) 李干洲*(貴州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550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食用鵝肉和鵝副產品,使得鵝的價格居高不下,在一般情況下,市場價格高達40元/kg。鵝絨毛保暖性強,在國內市場一直是搶手貨,國際市場每噸達4.5萬美元。鵝肥肝營養(yǎng)價格很高,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極為暢銷,市場缺口大、出口前景好,所以養(yǎng)鵝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鵝以食草為主,耗糧少,屬于節(jié)糧型家畜;鵝生長快,全身都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俗話說:“吃飛禽一口,不吃走獸半斤”。鵝肉營養(yǎng)價值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風味獨特,有益于人體健康,有補陰益氣暖胃開津和緩解鉛毒之功效,鵝肉產品無污染,屬綠色食品,日益為消費者青睞,消費市場迅速擴大,目前,貴州省各市、縣都有一定規(guī)模的養(yǎng)殖基地,但市場需求量遠大于供應量,鵝的銷售仍然是賣方市場占主導地位,但是由于飼養(yǎng)管理水平和防疫技術水平不高,阻礙了鵝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筆者經過到關嶺縣養(yǎng)殖戶調研,通過多年來從事畜牧工作經驗,結合實際對鵝的飼養(yǎng)管理和疫病防治作如下介紹。
雛鵝是指從出雛到30日齡之前的鵝。
1.1.1 管理
雛鵝的絨毛較稀少,體溫調節(jié)的能力差,抵抗力弱,雛鵝的管理是確保存活率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整個飼養(yǎng)過程中的管理要點是:溫度和濕度要嚴格控制好,防潮保溫,注意欄舍的清潔衛(wèi)生,盡早的開食。鵝舍的氣溫應在25℃左右,防止打堆,加強看護,定時巡查,適當的驅趕鵝群,使之活動達到調節(jié)體溫、蒸發(fā)水氣,確保健康成長,勤換墊草,加強消毒。15d以后就可以開始放牧了,要選擇晴天,溫度較高時放牧,一定要采取“遲放早收”的原則,放牧時間切忌過長或露水未干、中午日光強烈時放牧,還要確保它們有充足的睡覺時間。
1.1.2 飼喂
剛出殼的雛鵝可千萬不能立刻吃東西,得先讓鵝苗飲水。用溫開水,再加適當的葡萄糖。您只需先拿起幾只鵝,用手輕按它們的頭,強行讓它們喝水,其它的鵝就會自個去喝水了。在雛鵝出殼24~36h后,就能夠開食了,前3d通常每日喂食4次,常用碎米和青飼料混合作為日糧,可在日糧中摻入少數的砂礫以協(xié)助它們消化,不可喂得太多,否則會影響雛鵝對體內蛋黃的吸收,不利于小鵝今后的成長發(fā)育。4~10日齡,鵝體內的剩下蛋黃現已悉數吸收結束,它們的消化機能和胃口也大大增強了,每天的喂食次數大概增加到6次了,6日齡后再增加到8次,每隔2~3h就喂一次,并且要注意調配。飼料中碎米或飯粒大概占30~40%,切碎的青菜60~70%;假如喂混合料,青料要占70~80%,混合料占20~30%就夠了。10~20日齡鵝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成長的速度也很快,到20日齡時體重就能夠到達出生時的10倍以上了。這個日齡的鵝能夠放牧,喂食的次數應削減,每晝夜喂5~6次就夠了,其間晚上喂2次。青飼料也改為紫花苜蓿、黑麥草、三葉草等為主,精料能夠由碎米、飯粒過渡到糠麩,并參加適當的豆餅用來彌補蛋白質。
仔鵝階段是指30日齡以上到育肥前的這段時期,這個階段鵝的增長最快,能大量利用青飼料,這段時期應多喂青料或進行放牧到牧草好的草地上去放牧,讓仔鵝自由采食大量的青綠飼料。
1.2.1 管理
鵝可以全天放牧。如草地牧草生長茂盛,應將鵝群趕在一起,使其充分采食;草地或牧草生長差,鵝群應盡量散開,以放草地污染和影響牧草再生,最好的方法是對草地進行分片輪牧,防止對草地造成破壞,傍晚放牧回來后要進行補飼,主要以精料為主和優(yōu)質高蛋白青綠飼料。每天要清飼槽和飲水盆,更換墊草,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鵝舍干爽清潔。
1.2.2 飼喂
仔鵝應以采食牧草為主,補給料為輔。選擇良好的牧地并以趕牧方式進行整天放牧,把量好的草地作為傍晚放牧的地方,充分讓鵝能飽。根據牧草的質量、采食的情況和增重的速度,酌情的補料。補料以谷物和糠麩為主,另外可補給3%骨粉、2%貝粉和0.3%食鹽。圈養(yǎng)仔鵝的日糧青粗料比為5:5~6:4,同時注意供應充分清潔的飲水、礦物質和維生素。仔鵝在長出主翼羽后(45~50d)轉入育肥期,經過短期的育肥,肉質將得到改善,肥度增加,產肉量有所提高。
指的是從主翼羽長出后到出售前為育肥期,通過前階段時期選擇健康、生長發(fā)育快、體型巨大勻稱、外貌特征符合品種特征的留種,需要作為種鵝的留作種后備種鵝后,其余的均育肥作為高品鵝出售。
1.3.1 管理
注意清潔衛(wèi)生,場地與食槽必須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注意查看糞便,防止食欲減退和發(fā)生傳染病,嚴格剔除病鵝并及時處理,嚴禁使用殘效期長的藥品。注意鵝的自身衛(wèi)生,隔日清潔鵝身一次,最好是每日能讓鵝在池塘里游一下,清洗羽毛。
1.3.2 飼喂
育肥鵝的日糧以高蛋白、高能量為主。育肥前期日糧可按青料20%,精料50%和精料(糠麩類)30%組成,后期按青料10%,精料80%和精料10%組成。應少量勤添,讓鵝吃飽,全天供足飲水。
疫病的防治與飼養(yǎng)管理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俗話就“養(yǎng)殖效益在規(guī)模、成敗在防疫”,疫病的防治直接影響鵝飼養(yǎng)的經濟效益。鵝場需建立嚴格的獸醫(yī)衛(wèi)生防疫制度,嚴格地實施各項常規(guī)防疫措施,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消毒制度,密切注意疫病流行動態(tài),真正做到“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對鵝影響大的主要是幾種傳染病:禽流感、小鵝瘟、禽霍亂、大腸桿菌病等。
7~14日齡時,用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初免,在3~4周后可以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待開產前再用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進行強化免疫,以后根據免疫抗體檢測結果,每隔4~6個月用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苗免疫一次。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鵝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病。常發(fā)生于3日齡以內的雛鵝群,10日齡內的雛鵝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達100%,3~5d內很快發(fā)病,波及全群,造成大批死亡。雛鵝的發(fā)病與死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鵝有無免疫力,主要采取對種鵝進行免疫來進行預防,對雛鵝注射小鵝瘟免疫血清,是防治小鵝瘟的一項好措施,在1日齡接種抗小鵝瘟血清0.5ml/只,14日齡接種小鵝瘟弱毒疫苗1羽份/只。
禽霍亂是鵝感染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特征是發(fā)病急、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死亡率高,即使康復仍然帶菌。預防除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增強抵抗力外,還要杜絕病原體傳入,嚴禁從疫區(qū)和市場買禽、買蛋,不得利用屠宰場下腳料喂鵝,謝絕參觀。鵝舍應定期消毒,至少兩周消毒一次。飲水器和飼槽等用具要經常刷洗、消毒,一旦發(fā)病,應隔離治療。禽霍亂流行區(qū)應事先進行預防接種并結合藥物預防可有效控制流行。
大腸桿菌病是一種大腸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主要危害成年母鵝,表現為成年鵝的生殖器官病和雛鵝的下痢,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發(fā)病率在10~65%,死亡率可達10~40%。本病除引起死亡外,還導致產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和育雛率下降等,因此,本病對發(fā)展養(yǎng)鵝業(yè)危害較大。該病的防治,一是可用大腸桿菌疫苗進行免疫注射,二是及時發(fā)現及時治療,可用氯霉素、四環(huán)素、鏈霉素、氨芐青霉素等進行治療,均有較好的療效。
貴州省黔農科院院專項 [2009]020號。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