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平
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原因的臨床分析
湯小平
目的 探討頭孢菌素類藥物在臨床使用中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方法 回顧性分析80例無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史患者的臨床資料, 分析總結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 治療期間使用的頭孢菌素類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頭孢美唑、頭孢西丁以及頭孢唑啉等, 觀察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后的臨床癥狀。結果 注射頭孢菌素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和患者自身年齡、飲食、情緒、藥物使用量以及飲酒等都有相應關系。結論 隨著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量的逐年增加, 在臨床應用中不僅要充分了解藥物的抗菌性反應, 同時也要重視導致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 了解藥物常規使用劑量以及用藥注意事項等, 做到及時、規范地使用藥物, 防止不良反應發生。
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原因;臨床分析
頭孢菌素類藥物因抗菌、殺菌能力較強, 且在臨床上的毒性較低, 和青霉素類藥物相比, 出現過敏性反應的幾率較低, 因而在臨床中應用地較為廣泛[1]。受到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影響, 頭孢類藥物的使用數量也在逐漸增加, 為了深入分析頭孢菌素類藥物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無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史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無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史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5例, 平均年齡48.58歲, 女35例, 平均年齡47.64歲;所有患者均未出現頭孢類藥物過敏反應, 其中有過敏史患者32例。在治療期間使用的頭孢菌素類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頭孢美唑、頭孢西丁以及頭孢唑啉等。
1.2 分析方法 臨床治療中, 由醫生上報各類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 并統計各類不良反應中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及時了解患者情況, 做好詳細的記錄, 分析不良反應產生原因以及臨床表現。
2.1 不良反應原因 80例患者中, 因飲食導致的不良反應15例, 因年齡導致的不良反應9例, 因情緒導致的不良反應10例, 因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期間飲酒引起的不良反應25例, 因患者自身身體狀況差異性導致的不良反應21例。
2.2 不良反應臨床表現 ①泌尿系統反應:患者出現尿頻、血尿、尿急;②消化系統反應:患者出現嘔吐、惡心以及腹瀉等癥狀;③過敏性反應:患者出現皮疹、藥熱或是哮喘等反應;④循環系統反應:患者出現早搏或是血壓下降等反應;⑤血液系統性反應: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或是發生溶血性貧血。
經臨床觀察分析后發現, 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過敏性反應, 并且有過敏史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要顯著高于無過敏史患者, 這是由患者個體差異性所導致的,因某些患者屬于過敏體質, 和普通人相比, 發生過敏反應的幾率更大, 其中過敏反應在通常情況下為哮喘、皮疹型反應,更為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2]。同時在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期間應禁止患者飲酒, 否者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惡心或是心律失常等癥狀。出現這種癥狀的原因是頭孢骨架結構中因具有甲硫四氮唑側鏈, 在酒精的作用下, 就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 致使血液中乙醛含量水平上升, 對藥物的正常代謝形成干擾, 有時還會導致藥物和乙醇之間發生反應,進而使患者出現“雙硫侖”樣反應[3]。因患心腦血管疾病或是肝功能不全患者在發生不良反應時持續的時間更長, 不良反應程度也更加嚴重, 因而要特別注意。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除個體差異性因素外, 和藥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關聯。
在生產藥物的過程中, 可能會混合進其他類型的雜質,和人體代謝過程中的蛋白大分子等發生結合, 進而引起抗原-抗體性反應[4]。目前, 隨著頭孢類藥物使用的范圍逐漸擴大, 在臨床治療中, 使用的劑量也越來越大, 同時各類藥物生產廠商也逐漸增加了藥物的生產數量, 因而這就使藥品質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致使有些藥物不會導致過敏反應,有些則極易導致不良反應。另一方面, 經有關研究后得知,過敏反應會因環境以及某種條件的改變而發生一定的變化。患者在饑餓、焦慮等狀況下, 都會處于一種應激反應狀態下,這時會對體內抗原的形成帶來一定的影響, 導致出現不良反應。同時, 經有關研究證實, 頭孢菌素類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和患者年齡也具有一定的關聯, 患者的年齡越高, 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越高。在本次研究中, 因飲食導致的不良反應15例, 因年齡導致的不良反應9例, 因情緒導致的不良反應10例, 因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期間飲酒引起的不良反應25例, 因患者自身身體狀況差異性導致的不良反應21例,這和調查研究的結果極為相似。
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過程中, 不但要重視藥物具有的抗菌效應, 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其發生不良反應后為患者帶來的主要危害。做到合理、規范使用該類藥物, 才能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同時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原則》中的具體要求進行操作, 并結合患者自身病理以及生理特點, 選擇適宜的頭孢類藥物, 規范用藥劑量[5]。在本次研究中, 患者的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血液系統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因而, 在臨床治療中醫生要準確地掌握發生不良反應的臨床癥狀, 進而在發生不良反應時可以及時發現,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同時, 醫生在為患者開頭孢菌素類藥物時, 要對患者進行藥物不良方面的健康教育, 告誡患者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期間不能飲酒, 若是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如停藥或是換藥, 若是出現過敏性反應, 要及時進行急救。唯有采取合理、正確的方法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 才能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
綜上所述, 隨著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量的逐年增加, 在臨床應用中不僅要充分了解藥物的抗菌性反應, 同時也要重視導致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 了解藥物常規使用劑量以及用藥注意事項等, 做到及時、規范地使用藥物, 繼而防止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1] 吳向文.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作用特點不良反應及合理應用.基層醫學論壇, 2012(17):265-267.
[2] 孫媛媛.頭孢菌素類藥物的臨床不良反應與防治.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10):157-158.
[3] 邢增瑤.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防治.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4):113-114.
[4] 全心榮.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70例分析.臨床醫學工程, 2012(1):267-268.
[5] 王進,李家泰,郝鳳蘭.國產頭孢吡肟與進口頭孢吡肟隨機對照治療中重度細菌性感染臨床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2(3):137-1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98
2015-03-18]
436000 鄂州市優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