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原校長章開沅近日撰文提到,不能說現今人們不重視教育。從國家領導人到地方官員,從社會到家庭,幾乎人人都在談教育,關心教育,教育幾乎成為隨時可以聽見的話題。然而,仍然有為數極為眾多的人為教育犯愁。因為教育確實是已經生病,概括起來,可能就是“我們的教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曾說過:“社會需求是多樣的、復雜的,具有雙重性,社會需要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社會需要高校的專業結構與社會的人才結構基本一致,大學生能充分就業。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若要滿足社會需求,就不能拋開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而僅僅滿足于找到一份工作。”
目前,有的學校有“重教書而輕育人”的情況,沒有真正把知識傳授與品格陶冶密切融合在一起。有的人認為,所謂“社會需要”就是“市場需要”,所謂“人才結構”就是“就業結構”。其實,市場只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場服務于社會,教育并非僅僅服務市場,而是服務整個社會。因此,教育必須超越“教育”本身,把教育與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