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1963年底,我國開發了大慶油田,結束中國人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還鍛煉出一支有一定技術素質、有組織紀律、能吃苦耐勞、能打硬仗的石油工業隊伍,涌現出“鐵人”王進喜這樣的先進典型。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號召全國其他部門學習大慶油田的經驗?!肮I學大慶”的口號從此在全國傳播。大寨原本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員們開山鑿坡,修造梯田,使糧食畝產增長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新華社記者的通訊報道《大寨之路》,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農業戰線學習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國農村興起了“農業學大寨”運動。
備戰、備荒、為人民——1964年5月之后,由于蘇、美加緊了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中共中央作出決定,對我國國民經濟作一次重大的區域性布局調整,對東部(“一線”)和中部(“二線”)經濟建設項目實行“停”、“壓”、“搬”、“幫”,重點開發和建設西部(“三線”、“戰略后方”)。對這一戰略方針,毛澤東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加以概括。這個口號后來成為國民經濟困難時期我國國際戰略防御構思的概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并于11日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光明日報》發表,很快引發一場全國范圍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此文闡明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等馬克思主義基本道理。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推動了解放思想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了思想準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