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東
隨著冤假錯案得到糾正,群眾在感到震驚之余,也更多地對我國司法機關勇于正視錯案、糾正錯案而拍手稱快。國家司法的權威并未因此受到重創,反而司法的公信力在社會公眾層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冤假錯案帶來的危害嚴重性絕不止于個人,其輻射范圍是很廣的,既有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更有對司法公信力的致命損傷。
雖然冤假錯案只有少數幾例,比重不大,但它特別能震撼人們的心靈,吸引人們的眼球,產生巨大的社會負面共鳴。
其一,如果發生越來越多的冤假錯案,社會百姓將會對司法產生不信任,質疑司法機關裁判活動的公正性、中立性,在內心否定司法的作用、價值,不愿意接受司法的裁判,轉而傾向于選擇“法外方式”解決糾紛,這樣一來,司法權威難以樹立。
其二,司法公信力也與司法工作人員的表現聯系緊密,前者正是通過后者每項工作的合法性積累起來的。然而,冤假錯案的出現,直接反映現有司法人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訴訟活動中嚴重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老百姓由此會感到失望,甚至會對整個司法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持否定態度,司法遭遇信任危機定會產生連鎖反應,而侵害到國家的法治建設。
因此,深刻認識到冤假錯案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司法機關、偵查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嚴格依法行使職權,重視防范、糾正冤假錯案以保障基本人權,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經之路,更是契合我國當前全面深化司法改革進程基本精神、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