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遲
張之洞自幼人稱“神童”,于咸豐二年(1852)16歲中順天府第一名“解元”,同治二年(1863)27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浙江鄉試副考官、湖北四川學政、禮部侍郞、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等職,官至太子太保。
像這樣一位地位赫赫、成就巨大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軍機大臣、大學士,官居一品,相當于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軍委副主席、上海市委書記;而且他還生有13個兒子,但一生清正廉潔,艱苦樸素,辦理后事時竟然連喪葬費都拿不出,還是靠其親朋門生籌集的。盡管清廷賞銀3000兩治喪,但仍遠不夠開銷。
張之洞為官清廉,從不索賄受賄,因家中人口多,日子過得很艱難。有時年關實在挺不過去,他就派人典當衣服之類。當年,武昌“維新”等大當鋪有一規矩:凡是總督衙門拿皮箱來當,每口箱子都給200兩銀子,并不開箱驗看,只照箱數付給銀兩。開春后張之洞手頭松動一點,必會派人用銀兩贖回箱子。
臨終前,他給子孫留下遺囑:“人總有一死,你們無須悲痛。我生平學術治術,所行者不過十之四五,所幸心術則大中至正。為官40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望你們無忘國恩,勿墜家風,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爭財產,勿入下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