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杰,王 群
(嘉善縣農業經濟局,浙江嘉善 314100)
嘉善縣農業標準化綜合建設的做法與成效
姚 杰,王 群
(嘉善縣農業經濟局,浙江嘉善 314100)
實施農業標準化綜合建設是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偨Y嘉善縣在創建省級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縣過程中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農業;標準化;嘉善
嘉善縣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命名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全縣區域面積506 km2,轄6個鎮3個街道,戶籍人口38萬,外來人口約35萬。2013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9.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 382元。嘉善縣是浙江省接軌上海的第1站,也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和供滬農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嘉善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農業農村工作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發展以“環境精、品種精、生產精、產品精、品牌精”為主要特色的“精品農業”,著力打造“生態環境無害化、產業布局區域化、農業保障體系化、產品生產標準化、產業經營集群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農業發展中,形成了“白色”食用菌、“綠色”蔬菜、“藍色”淡水養殖、“彩色”花卉、“金色”糧食的具有嘉善特色“五色產業帶”,并涌現出中國黃桃之鄉、中國蜜梨之鄉、中國雪菜之鄉、中國蘑菇之鄉等一大批農業特色鎮,縣精品農業項目被列入全省6個農業重大項目之一,南部現代農業綜合區等3個園區已通過省級驗收。2014年,嘉善縣獲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縣稱號[1_2]。
1.1 明確目標,加強領導,開創農業標準化工作新局面
1.1.1 鎖定工作目標
圍繞全面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總體要求,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業標準化技術與推廣體系,工作機制與制度進一步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環境更加優化,實現農業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的目標。
1.1.2 加強組織領導
嘉善縣高度重視農業標準化工作,在縣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以創建省級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縣為契機,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創建省級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分解落實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加大農業標準化工作在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形成全縣上下共同推進農業標準化綜合建設的強大動力。
1.1.3 政策扶持引領
嘉善縣不斷加大對農業政策的引導力度,2011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精品農業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的通知》,并配套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形成強有力的政策扶持體系。2013_2014年9月,縣級財政直接用于農業標準化的地方財政資金共計1 565.61萬元,使用創建專項資金57.1萬元,主要用于精品示范點獎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品牌建設、“三品一標”建設、綠色防控、農產品檢測等方面。
1.2 健全制度,強化執行,形成農業標準化工作新機制
1.2.1 建立健全制度
一是完善監測制度。基本形成了由例行監測、監督抽檢組成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監測體系。二是推行生產檔案制度。統一印制生產記錄手冊,加大指導培訓,強化監督檢查。明確精品農業示范點、“三品”生產基地、農業“兩區”等基地100%按要求規范建立生產檔案。三是推行聯場掛戶制度。在全縣范圍內推行聯場掛戶制度,確保每個規模種養殖基地有人負責,監管不留空白。四是實施產地準出管理制度。按照“五有一追溯”(指有管理制度、有專門人員、有生產記錄、有質量檢測、有農產品包裝標識,以及對農產品實行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要求,不斷建立健全產地準出管理制度,統一規范產地證明樣式、規格和內容,建立生產者質量安全責任制度。五是健全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探索實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和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制度。
1.2.2 狠抓制度執行
發揮制度制約和監督作用。一方面,組織工作人員、農業生產主體,加強對重要政策和制度的學習與宣傳,營造良好的執行氛圍。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專項行動、集中巡查督查等形式,形成持續高壓態勢狠抓制度的執行,狠抓涉農主體、監管人員對制度的執行。
1.3 整合資源,探索實踐,積聚農業標準化工作新優勢
1.3.1 組建標準化專家隊伍
嘉善縣農經局征集了39名技術素質過硬,工作經驗豐富,標準化意識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組建了一支農業標準化專家隊伍,從事標準化理論研究、標準科研、標準制修訂、標準審查、標準化工作推廣及服務等工作。
1.3.2 制修訂地方農業標準
嘉善對全縣67個地方農業標準進行了復審修訂,修訂保留17個地方農業標準,涵蓋糧油、蔬菜、水果、花卉、水產品等主導產業,包括產前、產中、產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形成層次清晰、較為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
1.3.3 編制農業標準綜合體
為進一步豐富標準體系,開展了主導產品標準綜合體編制工作,形成了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等相配套的主導產品標準綜合體。組織專家編寫了《嘉善縣精品農業技術叢書》。為解決農業標準抽象、看不懂等問題,編制了18個直觀、形象的生產模式圖。累計發放5 880份,入戶率達到86.5%。
1.4 注重推廣,示范引導,探索農業標準化工作新路子
1.4.1 加強推廣隊伍建設
一是建立培訓機制。以浙江省農科院、浙江大學等單位為依托,建立素質提升機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計劃、分層次地開展農業標準化系統培訓。例如2014年4月與省農科院聯合舉辦了嘉善縣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暨糧食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班。據統計,2013_2014年9月,已開展各類培訓班45期,培訓人數達3 000余人次。二是擴充人員隊伍。從2012年起每年開展定向招生基層農技工作人員,截至目前已開展3年,累計招生12名。
1.4.2 牢牢抓住項目示范
一是大力實施標準化示范項目。目前,嘉善縣已累計實施各類標準化示范項目共計18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4個股、縣級3個,累計示范面積達0.21萬hm2,輻射帶動面積達1.70萬hm2,主導產業各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面積占其總面積的81.7%。二是加強標準化核心示范區建設。以農業“兩區”、精品農業為平臺,以“五色產業帶”和“八大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強核心示范區的建設。建立金色糧食生產標準化核心示范區面積0.133萬hm2,建立“綠色果蔬”生產標準化核心示范區面積0.067萬hm2,建立“藍色淡水養殖”生產標準化核心示范區面積1 333 hm2,建立白色食用菌生產標準化核心示范區面積21.8 hm2,建立彩色花卉鮮切花生產標準化核心示范區面積33.3 hm2,形成縣有萬畝創建示范區、鎮有千畝創建示范片、村有百畝創建示范方的標準化生產新格局。示范區內全部實行標準化生產,“三品”認證率超過90%。
1.4.3 搭建產業化經營載體
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是推廣農業標準化的難點與障礙,針對這一問題,嘉善縣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不斷探索和努力,已培育市級以上示范性合作社17家,市級規范化合作社85家,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4家,省級以上示范性家庭農場3個。這些經營組織的興起和快速發展,輻射帶動了小規模生產者,推動了標準化向縱深發展。
1.4.4 大力實施品牌化經營
突出品牌資源整合,著力打造區域品牌+產品品牌的雙品牌發展戰略。注冊了銀加善區域集體商標,成立了精品農業展示展銷中心,實行品牌使用準入制度。牢牢抓住“三品”認證,整縣推進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目前,全縣有效期內“三品”總數113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01個,綠色食品11個,有機農產品1個,“三品”認證面積達到1.84萬hm2。2013_2014年9月,新增“三品”29個,新增認證面積0.37萬hm2。培育國家級馳名農產品商標1個,浙江省著名商標9個,市著名商標26個、浙江名牌產品9個、浙江名牌農產品4個、市名牌產品8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個。
1.5 突出監管,嚴格執法,維護農業標準化工作新環境
1.5.1 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嘉善縣建立了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科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健全監管機構建設。構建了以縣農產品檢測中心為總監控,鎮(街道)、市場、生產企業等檢測室為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全面推行農資信用體系建設,實施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及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不斷創新投入品監管體系。應用現代二維碼信息技術,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全程質量管控。目前,已在1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中建立了追溯系統,實現二維碼掃描查詢。
1.5.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度
根據嘉善縣實際,制定年度監測計劃,并嚴格執行。2013_2014年9月,開展各類監督抽檢702批次、合格率為99.43%,種植業農殘快速檢測6 017批次,瘦肉精快速檢測72 416批次,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也倒逼推進了農業標準化生產。1.5.3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力度
以“綠劍”系列專項行動為抓手,重點對種子、農藥、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以及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各類違禁藥物。2013_2014年9月,出動人員4 368人次,檢查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種養殖戶17 526戶次,排查風險隱患46個。檢查農資生產經營單位342家次,查處各類違法行為41起,罰沒款27.18萬元。
1.6 宣傳倡導,營造氛圍,樹立農業標準化工作新導向
嘉善縣牢固樹立宣傳也是監管,也是推進的工作理念,不斷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載體、深化宣傳內容,積極營造崇尚標準、制造標準,學標準、用標準、講質量的濃厚氛圍。據統計,2013_ 2014年9月,開展各類宣傳活動2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約1.8萬份,通過農民信箱發送手機短信60余條,新聞媒體刊播信息100余條,舉辦觀摩示范8場次,發表相關典型經驗12篇。
2.1 加快了農業轉型升級步伐
2.1.1 提升了農業標準化水平
2012年,非畜禽類農業標準化面積16 843.1 hm2,非畜禽類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為62.88%;2014年,非畜禽類農業標準化面積18 511.5 hm2,非畜禽類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為69.33%。2年來,農業標準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增幅為10.25%。
2.1.2 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程度
“企業(公司、合作社)+基地+標準+農戶”的種植經營模式,規范了農民生產行為,培育壯大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提高了組織化程度,使農民成為農業工人,田間成為車間,實現了企業與農戶的雙贏。
2.1.3 提高了農產品品牌效應
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做法培育壯大了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牌農產品,有效提升了如楊廟雪菜、錦雪牌蘑菇等一批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拓展了對外發展空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12年農民純收入為18 496元,2013年為20 382元,一年來提高了10.19%,預計2014年增幅在10%以上,農民增收明顯。
2.2 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通過建機制、抓落實、重應用、強宣傳等方式,使農業生產者深刻認識到了走規范化、標準化路子帶來更多的效益,標準化意識不斷提升,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2014年,省市縣開展定量檢測227批次,合格率為100%;瘦肉精快速檢測25 444批次,合格率為100%。
2.3 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質量
通過強化產地環境監管,全面推行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商品有機肥,實施統防統治,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探索建立了農業生態循環模式等措施,降低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了資源循環利用率,減輕了環境壓力,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1] 金仁耀,鄭勤,汪鋼.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生產模式圖研制現狀與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3(4):361_363.
[2] 金仁耀,汪鋼.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1(2):231_235.
(責任編輯:張才德)
F 303.3
A
0528-9017(2015)02-0261-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36
2014-12-15
姚 杰(1981_),男,江蘇吳江人,碩士,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農業標準化等方面工作。E-mail:40400178@qq.com。
文獻著錄格式:姚杰,王群.嘉善縣農業標準化綜合建設的做法與成效[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2):261_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