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仁華,尹設飛,劉日華,鄭建初
(1.遂昌縣三仁鄉農業推廣服務中心,浙江遂昌 323313;2.遂昌縣種子管理站,浙江遂昌 323300;3.遂昌縣妙高街道農業推廣服務中心,浙江遂昌 323300;4.遂昌縣科技局,浙江遂昌 323300)
雜交稻制種業農業保險現狀及發展對策
葉仁華1,尹設飛2*,劉日華3,鄭建初4
(1.遂昌縣三仁鄉農業推廣服務中心,浙江遂昌 323313;2.遂昌縣種子管理站,浙江遂昌 323300;3.遂昌縣妙高街道農業推廣服務中心,浙江遂昌 323300;4.遂昌縣科技局,浙江遂昌 323300)
農業是弱質產業,受環境條件影響很大,開展農業保險,降低農業風險,可以盡早恢復農業生產,保障農民利益。雜交稻制種更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抓好雜交稻制種農業保險,確保種子生產安全,也是從源頭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從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試點縣遂昌縣入手,了解雜交稻制種業保險現狀,分析制種保險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農業保險的對策。
雜交稻;制種;保險
為了穩定農業生產的發展,降低農業災害損失,提高水稻大災理賠效率,從2008年開始,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共同體開展了水稻氣象理賠指數試點工作,2010年進一步擴大了試點范圍,遂昌縣為擴大試點5縣之一[1_2]。通過近5年的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現根據遂昌縣雜交稻制種農業保險試點現狀,分析制種風險,針對理賠工作的難點和問題,提出雜交稻制種工作的發展對策。
遂昌縣是浙江省目前最大的雜交稻制種基地,由于隔離、氣候和技術水平等條件適宜雜交稻制種生產,遂昌制種基地面積較穩定、產量較高、效益較好,穩定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在667 hm2以上,制種產業已成為該縣的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但由于制種產業容易受到水澇、干旱等氣象災害因素的影響,造成種子產量不穩定。實施農業保險,加快推動雜交稻制種保險工作是種子企業和制種農戶的共同心聲。2010_2014年遂昌縣共落實雜交水稻制種5 816.7 hm2,全部實行了農業保險,保額0.6萬~0.9萬元·hm_2,保險費率5%,保險費總額的10%由投保單位浙江勿忘農種業公司承擔,中央財政補貼35%,浙江省財政補貼45%,遂昌縣財政補貼10%。2010_2013年發生水災、旱災2 210.7 hm2(其中沖毀絕收123.5 hm2),損失產量134.3萬kg,損失產值2 510萬元,共理賠406.6 hm2,理賠總額129.1萬元。
在目前的制種形式下,生產過程中有以下不利自然因素的危害,影響水稻制種產量和質量的穩定和提高。
播種期的低溫冷害。為了滿足制種的隔離條件和適宜的氣候條件,制種基地一般選擇在海拔200~300 m的半山區,空閑田播種期較早,在3月中下旬播種,容易遭受低溫冷害,爛種死苗現象時有發生,影響制種計劃的完成。
穗期的高溫干旱。制種生產特別是抽穗揚花期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較嚴格。遂昌縣8月上中旬往往會受到高溫干燥不利因素的危害而影響制種產量和質量。2010年是遭受高溫干旱危害嚴重的一年,2013年旱情重演,遂昌共落實制種1 206.1 hm2,8月上中旬發生嚴重的高溫干旱天氣,978.5 hm2制種基地受災,減產15%~70%,其中減產30%以上的931.5 hm2,占制種總面積的78%。
生產中后期的臺風影響。遂昌縣6_8月易受臺風影響,狂風暴雨,造成制種倒伏甚至沖毀,嚴重影響制種產量和質量。
3.1 缺乏理賠定損標準
目前,根據水稻制種不同生長階段、不同氣候災害條件影響,對水稻制種造成的損失做出較合理的判斷,尚缺乏較公正、科學的理賠標準,容易引發糾紛,且查勘定損人工成本較高。
3.2 理賠款項到位欠及時
遂昌縣理賠程序,一般是災情發生后,農戶申報縣人保公司或投保單位要求勘查理賠,保險公司組織水稻專家和人保公司的勘查理賠人員進行實地勘查后初步定損,報省人保公司確定理賠。由于氣象災害一旦發生,往往受災面積大、范圍廣,要定損到戶、理賠到戶,工作量大,從災情發生到理賠款到戶一般要耗時1個月以上。理賠款項到位欠及時,不利于農業再生產能力的及時恢復。
3.3 保險理賠覆蓋面較小
按人保公司有關規定,災害受損產量30%以上的田塊才是理賠對象田,全縣理賠總額不能超過水稻保費的50%,這樣勢必影響理賠覆蓋面,不利于抗災救災工作的全面開展。2010年、2013年高溫干旱危害嚴重,制種面積2 577.8 hm2,受災面積1 730.1 hm2(其中絕收101.3 hm2),損失制種產量98萬kg,損失產值1 760萬元,人保公司理賠220.0 hm2,理賠金額70.8萬元,理賠面積和理賠金額分別只占受災面積和損失產值的13%和4%。農保理賠覆蓋面少,影響了農戶自主參保的積極性。
3.4 間接影響缺乏理賠標準
目前農業保險主要理賠水災、干旱所引起的倒伏、斷水、高溫而造成減產的直接影響,而對于災情發生后引發大面積病蟲害等的間接影響缺乏理賠規定和標準。
4.1 提高保險額度
糧食生產是弱質產業,經常遭受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而減產。實施農業保險政策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舉措,遂昌縣政府已把雜交水稻制種生產列入保險范圍,保險額度2010_2012年為6 000元·hm_2,2013年后為9 000元·hm_2,但保險額度與普通水稻生產等同,缺乏合理性,因為雜交水稻制種的產值一般為單季稻的4~5倍,生產成本是單季稻的5~6倍,建議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的保險額度應提高到普通水稻生產的3~5倍。
4.2 擴大保險范圍
制種生產肥力投入較高,相對于普通水稻生產容易引發稻瘟病、紋枯病和稻飛虱、螟蟲等病蟲害,但目前制種保險僅局限于氣象災害,建議將稻瘟病、紋枯病、黑粉病和稻飛虱、二化螟等主要病蟲害列入制種保險范圍。
4.3 科學定損標準
要減少糾紛和協商,減輕政府協調的工作量,減少道德風險的發生,災害的科學定損、提高公信力是關鍵。我們認為按制種生產的不同階段來確定損失補償標準較為合理,如苗期絕收可理賠保額的30%,分蘗期可理賠50%,孕穗期可理賠80%,穗期應理賠100%。因為前期受災一般可以通過補播改種來彌補,后期受災投入較大,季節延誤,恢復再生產的空間較小。
4.4 設立制種發展資金
俗話說“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糧食生產以種為本,雜交水稻制種產業保持穩定和發展,是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基礎。而制種保險是穩定種子生產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議從農技推廣基金中分設雜交水稻制種災害補助專項資金,以扶持制種基地的鞏固和發展。
4.5 設立制種風險金
實施農資綜合補貼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講,助推了農資價格的上漲,影響了制種大戶的積極性,引發了制種大戶與承包農戶間的利益矛盾,而且對農業生產促進力度不大。建議制種基地農資綜合補貼改為農業風險金,用于自然災害的生產自救補助,更有利于制種產業的發展。
[1] 鄭權富,徐遼鳳,鄭智愷.遂昌縣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實踐與啟示[J].浙江農業科學,2012(3):426_428.
[2] 應霞,朱奇彪,章偉紅.農業保險概況及其發展對策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05(6):247_249.
(責任編輯:張才德)
F 320
A
0528-9017(2015)02-0272-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40
2014-12-12
葉仁華(1959_),男,浙江遂昌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尹設飛,高級農藝師。E-mail:scseed@126.com。
文獻著錄格式:葉仁華,尹設飛,劉日華,等.雜交稻制種業農業保險現狀及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2):272_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