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賈世燕,丁 桔
(杭州市蕭山區種子管理站,浙江蕭山 311201)
杭州市蕭山區種子監管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
王 偉,賈世燕,丁 桔
(杭州市蕭山區種子管理站,浙江蕭山 311201)
針對蕭山區種子種苗企業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生產經營還存在一些違法行為、種子市場監管技術和手段落后等問題,提出扶持和壯大優勢經營主體、加強農作物品種管理、健全種子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建立穩定的良種繁育基地、減少非種子質量引起的投訴、強化種子市場監督管理等對策措施。
種子監管;對策措施;蕭山區
文獻著錄格式:王偉,賈世燕,丁桔.杭州市蕭山區種子監管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5):610-6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512
種子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業科學技術和各種生產資料發揮作用的載體。品種的創新和推廣應用是推動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蕭山區通過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組織實施種子種苗工程,積極引進、示范和推廣優良品種,使良種在保障糧食安全、穩定菜籃子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蕭山區種子種苗企業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生產經營還存在一些違法行為,加之種子市場監管技術和手段落后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種業的健康發展。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和現代種業發展,迫切需要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切實抓好種子監管工作,保障蕭山區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1.1 種子生產與經營現狀
蕭山區現有種子經營單位41家,其中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蕭山分公司和浙江傳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家是持證種子企業。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蕭山分公司承擔蕭山區主要農作物種子的供應工作,年銷售各類農作物種子30余萬kg,銷售額400萬元左右;浙江傳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代育部分瓜菜種苗,年育苗400萬株以上,銷售額超100萬元。近幾年蕭山區通過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建設了一批新品種試驗、展示示范和良種生產基地等種業基礎設施。目前,蕭山區有新品種試驗基地1個,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5個,良種繁育基地33.3 hm2、年生產種子20萬kg,有力地推動了優良品種推廣,保障全區農作物種子供應。
1.2 優良品種推廣成效明顯
近年來,蕭山區每年引進農作物新品種60余種,通過試驗示范,篩選了一批優良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使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5%,推廣的主導品種更加突出,集聚度達到70%。在糧油生產上,常規晚粳稻以浙粳88、嘉58等高產、穩產、優質、抗倒伏、抗逆性強的品種為主;雜交晚稻以甬優系列為主;小麥以揚麥20為主;油菜以浙大619、浙油50、中雙11等高產高油雙低系列品種為主。旱糧生產上推廣應用優質高產毛豆3號、浙農6號大豆和先甜5號玉米等品種;蔬菜生產上,推廣應用了白雪春2號蘿卜、越蒲1號蒲子、錢塘旭日番茄等優良品種,推動了以適應設施栽培為主攻方向的蔬菜產業快速發展。
1.3 種子生產經營行為日趨規范
對種子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品種審定及保護、種子經營檔案、種子標識標簽等進行檢查,規范種子市場秩序。對種子經營單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種子質量抽檢,做到檢查關口前移,嚴把種子質量關。每年抽檢糧油、蔬菜等作物種子60個批次80個樣品以上,對不合格種子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及時進行處理,避免流入市場。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巡查,對種子生產許可證、田間生產檔案等進行檢查,對存在問題要求及時整改,從源頭上確保種子質量。
1.4 加強種子市場管理
制定《蕭山區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及事故調解規范》《蕭山區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流程圖》《蕭山區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扦樣規范》等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增強依法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開展種子市場打擊侵犯品種權和監督抽檢專項行動,對不合格種子依法進行嚴厲查處。及時受理種子質量糾紛投訴事件,妥善進行調解處理。
1.5 救災儲備種子保障災后恢復生產
蕭山區每年安排救災儲備種子24.5萬kg,確保災害來臨及種子緊缺時全區農業生產用種需求,發揮了應急供種保障能力。2013年早稻種子供應緊缺,及時動用中早39早稻儲備種子7 500 kg,播種面積100余hm2。2013年超強臺風“菲特”過后,為及時恢復災后生產,迅速組織發放蔬菜救災種子1 000 kg,補播面積近667 hm2。2014年,蕭山區浙粳88晚稻種植面積擴大后種子供應緊缺,及時動用1.6萬kg浙粳88晚稻儲備種子,播種面積267 hm2。
1.6 加強種子市場調控
開展春花、夏季、晚秋作物主要品種面積統計和各季作物種子供需情況調查。及時召開種子供需情況分析會,協調種子企業做好全區各季作物種子保障供應及品種余缺調劑工作,保障農業生產用種需求。
2.1 種子經營主體整體實力較弱
蕭山區現有種子經營主體41家,種子經營許可證、種子生產許可證雙證齊全的只有2家;其余39家均為規模較小的個體經營戶,主要經營一些不再分裝的包裝蔬菜和旱雜糧種子,經營數量較小,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
2.2 種子市場存在違法行為
少數種子經營戶,因人員素質較低、專業知識缺乏,在經營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出現一些坑農害農事件。主要表現為無種子經營檔案或種子經營檔案記載不完整;拆包銷售和散裝銷售種子;銷售的種子標識標簽不符合要求甚至沒有標識標簽;不提供購種憑證,一旦出現種子質量糾紛,其經營情況無處可查,使農戶造成的經濟損失得不到賠償;以次充好現象時常發生,有的經營戶沒有自己的種子繁育基地,從產地收購商品大豆、商品花生等,裝入包裝袋冒充種子銷售,從中謀取暴利,這不僅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同時也擾亂了種子市場。
2.3 盲目引進推廣新品種
近年來某些種子經營戶引進新品種未經試種,便盲目推薦給農戶大面積種植,引發較大經濟損失。如2012年個體經營戶李某引進捷如美蘿卜秋播品種,在不掌握品種特性的情況下銷售給農戶用作早春蘿卜栽培,導致10 hm2蘿卜提早抽薹,給農戶造成損失6萬余元;2013年個體經營戶董某未經試種將雪松65松花菜種子銷售給蔬菜種植大戶,導致5.3 hm2松花菜花球發育不良,給農戶造成損失5萬余元。
2.4 良種繁育基地不夠穩定
由于種糧效益偏低,現有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穩定性差,直接影響到種子產量和質量。目前,土地流轉之后每667 m2承包費在1 200元以上,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加上繁育種子需要去雜保純等工序,增加了勞動成本,而種子收購價一般比合同定購糧加價10%左右,經濟效益偏低,影響了繁種積極性。其他如鮮食大豆種子,利用異地氣候條件適合繁育大豆良種且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在省外建立良繁基地,但在種源緊缺的情況下種子數量和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2.5 非種子質量引起的投訴有所增加
種子質量符合國家標準,但由于栽培、氣候等非種子質量原因引起的投訴事件有所增加。個別農戶在育苗過程中由于浸種或催芽技術不當等原因出現發芽率偏低,往往誤認為種子發芽率不好而投訴;玉米、蘿卜等作物在生產過程中存在不按照品種栽培技術說明要求提早或延后播種,引起生長不良而減產減收,誤認為是種子質量問題而投訴。
2.6 種子監管力量薄弱
由于種子經營店分布較為分散,銷售的糧油、蔬菜等農作物品種多達200余種,而區級從事種子管理的工作人員較少,鎮街沒有專職從事種子管理工作的人員,種子管理技術力量較為薄弱,監管技術和手段落后,監管專項工作經費又不足,給監管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3.1 扶持和壯大優勢經營主體
通過政策引導帶動企業和社會資本進入現代種業,重點扶持培育具有專業優勢的種業骨干企業,對具有自主品種、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規模較大的種業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增強其創新能力。在全區重點培育2家種業骨干企業,在有關鎮街設立15家左右連鎖供應點,形成機制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供種體系,保障全區農作物生產用種有效供給。
3.2 加強農作物品種管理
要建立新品種引進管理登記制度,在新品種推廣前,必須進行試種、試驗、示范,了解掌握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對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新品種,要嚴格遵守《種子法》有關規定,必須通過審定后才能進行推廣。同時,要加強品種權保護,加大對侵權假冒行為的處罰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農作物新品種引進、展示示范基地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支持國內外育種單位來蕭山區展示示范新品種。農技部門應建立新品種試驗、展示示范基地,每年推介一批糧油、蔬菜等農作物主導品種,引導和帶動農民應用優新品種,提高全區良種覆蓋率。
3.3 健全種子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把全面質量管理貫穿于種子生產、加工和經營的全過程。要嚴格按照種子生產程序及技術要求,通過加強對檢測、精選加工、標準化包裝、儲藏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層層把關,確保種子質量。同時要加強對種子生產者和經營者法律知識、業務知識的培訓,著力提高種子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3.4 建立穩定的良種繁育基地
加大對良種繁育基地的投入,不斷改善生產條件,保障基礎設施配套;鼓勵和支持種業企業采取土地流轉,或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良種生產基地,增強良種生產能力;建立良繁基地的生產保險、良種訂單獎勵、土地流轉補償補助等多種形式的扶持機制;利用異地氣候條件適合繁育大豆、玉米、馬鈴薯等良種且成本較低的優勢,在省外建立一定比例的良繁基地,不斷擴大種源,提高供種能力。
3.5 減少非種子質量引起的投訴
要加強對種子經營者和使用者種子法律法規的培訓,切實保護種子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種子經營者首先要掌握品種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措施等必要知識,特別是對品種栽培要點及注意事項要告知種子使用者。要加強對農戶的技術培訓,使其了解品種特性及栽培管理要求。對非種子質量引起的事件,有關部門、種子經營者要做好解釋工作,提供相應技術指導,幫助農戶采取必要技術措施減少經濟損失。
3.6 強化種子市場監督管理
認真貫徹執行《種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范種業市場準入,加強種子種苗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種子種苗等違法行為,規范種子種苗市場秩序。
進一步規范種子生產經營行為。種子生產經營要依法辦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非持證企業只能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代銷種子要有持證企業的書面委托協議,還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并到種子管理部門備案。
建立健全種子監管體系。建立區和鎮街兩級聯動的種子監管網絡,對涉及面積較小種子質量的糾紛事件,應由所在鎮街及時調解處理;面積或損失較大的種子質量糾紛事件,應及時投訴到區種子管理部門進行查處。
建立品種登記制度。主要農作物品種在銷售、推廣應用前應當進行登記和備案。
加強種子質量監管。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種子質量抽檢,種子生產基地要定期進行巡查,確保種子質量。
加大對非法經營行為打擊力度。與農業行政執法、工商等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依法取締無照經營,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加大對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強對種子管理人員的法律法規、專業技術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建立一支業務精通、監管有力、作風優良、廉潔公正的種業管理隊伍。
建立種子管理技術支撐體系。建立品種展示示范、種子質量檢測、種子種苗標準等種業管理技術與支撐體系,抓好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物質裝備和手段,提升品種管理、種子種苗質量監控水平。
[1] 趙新生,王云飛.非種子質量事故的認定與處理[J].種子科技,2011,29(6):18-19.
[2] 楊海粟,高群革,閻春波,等.對石家莊市主要農作物用種安全的思考[J].中國種業,2011(6):48-50.
[3] 俞斌,邵喬兒,駱銀兒,等.加強種子質量監管措施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0(4):708-709.
[4] 李少弟,付長岐,李紹亮,等.對推進種子監管長效機制建設的探討[J].種子科技,2010,28(6):4-6.
(責任編輯:高 峻)
F 304.3
A
0528-9017(2015)05-0610-03
2015-03-30
王 偉(1964-),男,浙江蕭山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種子管理工作。E-mail:wangwei129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