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季(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鄭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現狀
王季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450052)
〔摘要〕目的分析鄭州市養老機構中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的基本情況。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方法,對鄭州市11所養老機構(含公辦和民辦),275位老年人的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一些老年人對于體育活動缺乏正確的認識,且活動頻度相對偏低,加上基礎設施不夠健全,導致鄭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體育活動受到限制。結論應該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養老機構老年人自主鍛煉的意識,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老年人定期組織體育活動,以達到老年人自主參與、全民健身的目的。
〔關鍵詞〕養老機構;體育生活;老年人健康
第一作者:王季(1986-),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
我們的國家已經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在各種社會問題中逐漸突出。河南作為一個人口大省,老齡化問題更是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健康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特別是到了老年,對于自身健康的愿望更加迫切。科學、適當的體育鍛煉,就成為了老年人獲取健康的一個正確途徑。養老機構由于統一管理,易形成一致的群體和一致的行為,更容易影響老年人全體參與〔1~3〕。
1.1對象以鄭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體為研究對象,對鄭州市11所養老機構(包含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346位60歲以上、具有自主活動能力的老年人的體育生活方式進行了調查。1.2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針對鄭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本文設計了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調查問卷。被調查的老年人涉及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狀況,對于體育活動的偏好和理解等一般情況和體育鍛煉行為的現狀與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其中,對11所養老機構共發放調查問卷346份,回收問卷298份,有效問卷275份,回收率86.13%,有效率為92.28%。對于視力不好或者不方便做問卷的老年人,采取問答形式,替老年人代答問卷,但保證問卷的回答都來源于老年人本身。
1.2.2專家訪談法從問卷的設計開始,到數據的整理分析過程中,征求了5位學者的意見,為研究的順利開展及編制合理的問卷,以及數據分析的科學性提供有力支持。
1.3統計學方法以Excel為原始數據的錄入,篩選有效數據,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再由Excel作為檢驗手段,檢查數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同時為了保證本文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采用的數據分析結果均采用四舍五入原則并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將偏差降低到最小。
2.1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年齡分布養老機構被調查的275名老年人,大部分年齡段集中在65~70歲〔152例(55.29%)〕,在這個年齡段可以自主進行活動的老年人人數較多;其余分別為70~75歲74例(26.91%),60~65歲34例(12.36%),75歲以上15例(5.46%)。
2.2養老機構老年人的體育活動認可程度鄭州市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對于日常體育活動的認可程度普遍較高,占被調查者的71.64%(197例),認可程度一般69例(25.09%),不認同9例(3.27%)。
2.3養老機構老年人的體育活動頻率狀況老年人對于體育活動利弊的認知程度偏高,但實際參與程度卻并不高,經常參與〔48例(17.45%)〕和頻繁參與〔7例(2.55%)〕體育活動的老年人僅占總體被調查人數的20%。而更是有9.45%(26例)的老年人根本不參與日常體育活動。偶爾參與體育活動的老年人占70.55%(194例)。
2.4養老機構老年人體育活動的動機鄭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主要出于增強體質、強身健體的原因〔129例(46.91%)〕,而具有體育鍛煉習慣的老年人也占據了18.91%(52例)。同時,和年輕人不同,老年人更想通過體育活動參與競爭和展示自我的欲望幾乎不存在,反而更注重了自身的健康和體質。閑暇娛樂〔28例(10.19%)〕、消磨時間〔14例(5.09%)〕兩項已經占據了總體比例的15.28%,表明鄭州市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在體育功能的認識上有所拓寬,但反面也襯托出了養老機構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并不豐富。以成肥健美為目的者8例(2.91%),以提高技能為目的3例(1.09%),不參與者26例(9.45%),其他動機者15例(5.45%)。
2.5養老機構老年人體育鍛煉的項目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體育活動的主要方式來自于體育健身器材〔88例(32.00%)〕。而太極〔39例(14.18%)〕、健身操〔64例(23.27%)〕等柔和的體育鍛煉方式同樣收到了大多數老年人的青睞。長走和慢跑38例(13.82%),球類15例(5.45%),其他方式5例(1.82%),不參與26例(9.45%)。
2.6養老機構老年人體育活動的地點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地點大部分是在養老院內〔142例(51.64%)〕,養老院或者老年人本身或家屬為了其人身安全,將其活動限制在了活動范圍有限、活動內容單一的養老院。活動地點在廣場公園67例(24.36%),在周圍空地17例(6.18%),在馬路附近12例(4.36%),其他地點11例(4.00%),不鍛煉26例(9.45%)。鄭州市養老院的位置大部分和公園、廣場的距離相對較遠,這也使得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體育活動范圍受到約束。而老年人自身也出于不便外出、身體狀況不夠良好等自身因素,主觀上也不愿意外出活動〔4〕。
老年人對于體育鍛煉益處認可度較高,但參與度較低。國務院從2009年起,將每年8月8日設置為“全民健身日”。健康的體育鍛煉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利,更是老年人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抵抗力的一個有力途徑。養老機構是老年人聚居的地方,對于體育活動易達成共識。本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對于體育活動對自身健康的影響是持積極態度的,但由于場地限制或者器材等外界因素,以及老年人自身的身體狀況影響,導致養老機構老年人的體育活動參與度偏低,即使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較高,但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偶爾參與”。目前,很多社區和公園都設立了便捷的健身器材,這些健身器材具有方便、參與性強等特點,深受廣大老年人的認可。所以,為了促進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政府機構在對養老院進行建設的時候多關注健身器材的投放,更應對于健身器材進行改革變通,增強全民參與、全面鍛煉;同時鼓勵和督促養老機構在健身器材上多做投資,或對老年人的體育活動多關心一些。
體育鍛煉的益處人盡皆知,特別是對于追求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但是,老年人身體素質和理論知識等方面相對較弱。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更多的是出于對自己健康的考慮,當然也有很多自己本身就有鍛煉習慣的老年人。因此,如何使老年人正確意識體育活動的意義,并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合理調整體育項目和運動頻率,都是需要專業運動健身知識的普及。投入基礎設施的同時,更應該保證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在運動中循序漸進,如何搭配飲食獲取健康等,這些都是老年人愿意主動去獲取的。如在養老機構里建立廣播站,每天固定的時間段播放體育和養生知識,使老年人閑坐時順便獲取有利信息,方便高效,也增強了日常生活的豐富性。因此,養老機構應普及體育健身知識,帶動老年人的自主參與。
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是一個整體,便于組織和管理,但是這個機構應該對老年人的生活全面負責。這不僅包含了老年人的飲食起居和安全問題,同時也要注重老年人的日常文化、體育生活,幫助老年人豐富晚年,消除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感,更有益于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5〕。本研究表明,老年人更偏好集體的統一的活動,經常會在公園、廣場等地方看到很多人在跳舞、練太極,這種生活不僅可以在養老院外存在,養老院內同樣也可以豐富多彩。合理安排和組織這種集體活動,不僅是為老年人的健康著想,更是豐富了老年人在養老機構的日常生活。有時候,老年人需要的不僅是對他們的關心,也需要他們自己能參與的娛樂活動。這就需要養老機構抓住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多關注他們的健康和生活。
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地點大多是在養老院內。但在走訪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這些養老機構的空場地并不多,甚至養老機構內部的場地使用率很高,這就使老年人沒有專門的運動場所,集體舞、太極劍等活動無法進行。馬路又是人流量車流量很大的地方,很容易威脅老年人的安全,這就需要在養老院及附近開發利用有限的資源,合理利用公共場地,為老年人體育活動提供基礎的保障。
1徐霞.河南省民辦養老機構老年人健身現狀及對策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1.
2馬業康,羅東,李鐵.烏魯木齊市養老院體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 4(1) : 48-51.
3王峰.陜西省養老機構體育服務實施的現狀及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 3(20) : 1-2.
4武杰,劉曉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狀況調研報告〔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0(2) : 58-62.
5廖八根.養老院老年人鍛煉行為及心理變化階段與生活質量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 11(39) : 7764-6.
〔2015-01-13修回〕
(編輯袁左鳴)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6-4656-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