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十二五”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預計到2015年底,投產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超過300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達到1億t/年。專家認為改變能源結構,實現經濟轉型,我國應從政府宏觀調控層面鼓勵垃圾焚燒發電。
目前瑞典正在向鄰國買垃圾,說明垃圾資源化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有其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據瑞典大使館提供的數據表明,目前瑞典已有99%的垃圾實現了再利用,其中49%實現工業焚燒熱電聯供。可見,瑞典的垃圾多數被轉化為能源或電力。
預測,“十二五”末期,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將接近2億t。2012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超過了1.7億t,已運營垃圾焚燒廠達到138座,焚燒處理量超過3500萬t/年,躍居世界第一。
2013年起,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正迅速發展,各大環保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優勢,深耕垃圾發電領域。例如在鎮江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廠區聞不到一點異味,比瑞典處理得還好。通過焚燒垃圾實現熱電聯供,產出大于投入。環境指標達到國標甚至歐標,設備也實現了國產化。這些成功案例說明,我國進行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潛在條件已經具備。
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對垃圾焚燒發電影響頗深,近年來,我國垃圾焚燒處理利好政策頻頻出臺。
2012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其中東部地區達到48%以上。這是國家首次對垃圾焚燒做出明確要求。
在此之前,同年3月,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垃圾焚燒發電280 kWh/t以內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0.65元/kWh,超過部分按當地電網標桿電價執行。該政策規范了以生活垃圾為原料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價格,直接利好企業,被譽為垃圾焚燒行業走向規范化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