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憲夫 張慧慧〔東營市纖維檢驗所,山東東營257000〕
東營市棉花收購全面鋪開監管部門加強質量監管
■申憲夫張慧慧
〔東營市纖維檢驗所,山東東營257000〕
進入2015年9月份,雖然東營市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大多數已開秤收購,但是由于棉農盼高惜售,收購加工企業懼高慎收,皮棉無人問津,因此,收購進度緩慢,收購企業和棉農都處于觀望僵持階段,9月16日左右籽棉價格已升至6.5元/kg,而有的收購企業日收籽棉量僅有幾百千克。
東營市纖檢所及時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棉花收購第一線,檢查指導棉花收購加工工作,共出動檢查人員53人次,檢查棉花加工廠38家,檢查籽棉大垛41個。從檢查情況來看,東營市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基本能夠執行棉花國家標準,堅持“一試五定”,控制超水棉和異性纖維進廠,大部分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工作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
很多企業受棉花資源短缺、棉農惜售以及國家收儲期間收購加工習慣的影響,在棉花收購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混存混收
收購過程中存在不同類型、級別棉花混存混收的現象。檢查中發現不少收購單位沒有采取分存措施,同一垛籽棉的不同顏色級摻混在一起存放。有的檢驗員根本不清楚所收購籽棉的顏色級、長度級,也沒有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棉花檢驗的意識。
(二)收購超水棉
收購超水棉現象十分普遍。個別單位收購的籽棉回潮率偏大,超出國家規定的最高限度,現場檢測發現有的籽棉大垛回潮率高達16%,這會給棉花存放、加工、儲運帶來極大的隱患。
(三)不具備專業的檢驗人員和設備
個別收購單位沒有合格的棉花檢驗室,不按照GB 1103—2012規定的檢驗程序進行檢驗,搞室外檢驗、估驗、“一口清”。有的單位檢驗人員根本不懂棉花檢驗技術,更不具備檢驗資格,甚至沒有專職棉檢人員。
(四)異性纖維控制措施不利
多數棉花收購單位收購塑料編織袋包裝的棉花,收購環節不設專門的異性纖維挑揀人員,有的沒有安裝三絲排除設備,任由異性纖維泛濫,嚴重影響了東營棉花的信譽。
(一)個別企業領導質量意識淡薄
東營市的棉花資源減少,加工企業偏多,加工能力大,僧多粥少,企業普遍存在一邊觀望一邊搶資源的矛盾心態。
(二)收購渠道混亂
大量“棉販子”活躍在棉花收購第一線,使棉花質量失去控制,擾亂了正常的棉花收購秩序。同時,2014年后國家不再收儲,小包棉、小皮輥也有所抬頭。
(三)“優棉優價”政策不好落實
受國際市場影響,棉價低迷,棉農惜售盼高價,四分不好,出現了混級混存現象,既影響了棉花質量,又影響了正常的棉花收購秩序。
(一)及時召開全市棉花質量工作會議
9月10日召開全市棉花質量工作會議,對2015年的棉花質量工作早部署、早提要求、打預防針,防患于未然。重申了《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產品質量法》所規定的生產者的質量義務,分析了新年度面臨的嚴峻形勢,增加了棉花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會上組織全市棉花企業簽訂承諾書,各企業分別對其加工、銷售的棉花做出六項承諾,承諾內容主要涉及異性纖維、轉圈棉、超水棉、樣品真實性等方面。
(二)做好棉檢人員培訓及繼續教育工作
9月份對全市棉花檢驗技術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并考核,考核合格后發給合格證,使一線檢驗人員學習掌握新標準,為提高全市棉花質量奠定基礎。培訓內容還包括《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棉花收購加工與市場管理暫行辦法》、《避免在棉花采摘、交售、加工過程中混入異性纖維的暫行規定》等,使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掌握和了解有關棉花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質量義務。
(三)加強棉花售后質量監督
面對新的形勢,纖檢所將加強棉花售后質量監督。隨時對紡織企業入廠原棉進行監督抽查,要求紡織企業杜絕采購、使用存有質量隱患的棉花。為維護紡織企業的合法權益,對向紡織企業銷售無質量憑證、無質量標識、標識不全和標實不符、偷換條碼的棉花加工企業進行嚴肅查處,對使用無質量憑證、無質量標識、標識不全原棉的紡織企業也將按《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進行處理。
(四)加強宣傳教育
督促棉花收購、加工、經營企業嚴格執行棉花標準,繼續實行“一試五定”、“四分”的收購要求,提高收購質量。重點是加大《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求使廣大棉農真正了解異性纖維對紡織工業的危害,引導棉農自覺在采摘、交售過程中盡可能避免異性纖維的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