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一)臨儲收購價格首次下調,收儲政策四大變化 9月18日國家糧食局公布 《關于2015年東北地區(qū)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規(guī)定2015年東北地區(qū)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為1元/斤,相較于2014年國標三等玉米收購價,2015年黑龍江省玉米收購價格下調220元/t,降幅為9.9%;吉林省下調240元/t,降幅為10.7%;遼寧和內蒙古下調260元/t,降幅為11.5%。
與去年相比,東北地區(qū)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做了以下調整:一是臨儲收購價格公布時間提前了2個多月,2014年東北地區(qū)玉米臨儲收購價格11月25日公布,今年提前67天;二是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執(zhí)行時間調整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啟動時間比去年提前24天;三是增加了托市收購主體,今年玉米臨儲收購增加中航工業(yè)集團與中糧集團、中紡集團一同作為中儲糧公司的補充力量;四是嚴格了收購標準,今年玉米臨儲收購政策要求嚴格執(zhí)行國家標準,不再放寬生霉粒含量等相關質量標準。
從今年臨儲玉米收購政策的變化來看,國家在東北地區(qū)玉米保護收購力度并未減弱,市場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倉容不足和收購標準嚴格兩個方面。由于露天儲糧數量增加,東北地區(qū)托市收購倉容缺口并不是成為影響收購數量的主要問題。按照往年的經驗,黑龍江等省份大量玉米霉變粒含量會超過政策要求的2%,農民加大整理糧食的力度有利于降低超標玉米的總量,不過仍會有一部分玉米不能進入臨儲,從而對市場造成供應壓力。
(二)華北玉米價格領跌全國,地區(qū)差價明顯擴大 在臨時存儲玉米收購價格下調、玉米市場按照市場配置資源、國內玉米供大于求形勢繼續(xù)加劇的各種預期交織的復雜情況下,市場對于今年國內玉米價格下跌已經形成普遍共識,但華北和西北玉米價格下跌速度之快、下跌幅度之大,仍然出乎市場預料。華北黃淮地區(qū)玉米收購價格持續(xù)下跌,目前價格為6年來首次低于2000元/t運行。
主導價格下行的主要因素有:一是9月下旬國家公布東北臨時存儲玉米收購價格,市場對于價格下跌的預期得到確認,市場看跌心態(tài)統(tǒng)一;二是加工企業(yè)陳玉米庫存較高,隨后保持低庫存,收購采取隨用隨收,體現為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加工企業(yè)門前送糧車輛稍多就降價;三是今年華北黃淮地區(qū)新玉米上市速度較快,供應銜接順利,國慶前后部分農戶晚熟玉米地頭銷售數量增加;四是由于需求低迷,無法大量儲存的高水分玉米被壓低價格。
河南、湖北等省份玉米收購價格率先上市,價格超低并發(fā)生倒流山東的反常現象。9月中下旬山東地區(qū)玉米開始上市,玉米收購價持續(xù)下降,山東省加工企業(yè)降價達到330~460元/t。10月7日諸城加工企業(yè)收購價為1720元/t,較9月初大幅下降460元/t,降幅高達21.1%;濱州地區(qū)收購價1760元/t,較9月初大幅下降440元/t,降幅高達20%;棗莊地區(qū)收購價1800元/t,較9月初大幅下降350元/t,降幅高達16.3%。
華北地區(qū)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對隨后東北地區(qū)玉米開秤有較大影響,9月底部分東北深加工企業(yè)開秤價大幅下降。吉林市加工企業(yè)30%水分新糧開秤價格1662元/t,按1∶1.25比例折扣,折標后收購價格約為2080元/t,開秤價較去年下降120元/t;榆樹地區(qū)加工企業(yè)新糧開秤收購價格為2000元/t,較去年下降130元/t;松原地區(qū)加工企業(yè)開秤價格1950元/t,較去年下降290元/t。黑龍江青岡加工企業(yè)開秤價1860元/t,較去年下降340元/t。
(三)8月份替代谷物進口沖高回落,全年進口同比高于去年 8月份我國進口玉米60.76萬t,較上月減少49.99萬t,上月為單月進口歷史最高。玉米進口在歷經連續(xù)兩個月的高水平后,本月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1—8月份累計進口玉米436.47萬t,同比增加276.78萬t,自6月份起2015年玉米進口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進口總量。2015年1—8月份從烏克蘭進口玉米總量較上年增加273.94萬t,而且烏克蘭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大玉米進口來源國。
8月份我國進口高粱54.9萬t,較上月創(chuàng)紀錄水平下降56.5萬t,降幅達51%。1—8月份累計進口高粱701.91萬t,自7月起高粱進口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進口總量,1—8月進口量比去年進口總量增加124.34萬t,創(chuàng)歷史同期最高水平。8月份進口大麥77.8萬t,較上月創(chuàng)紀錄水平減少50.5萬 t,降幅為 39%;進口 DDGS 79.4萬 t,較上月減少31.3萬t,降幅為28%;進口木薯干62.6萬t,較上月減少 29.2萬t,降幅為 32%。1—8月份累計進口大麥 742.6萬t,累計進口DDGS 434.2萬t,累計進口木薯干740萬t。
1—8月份我國進口玉米、高粱、大麥、木薯干以及DDGS總量達到3055.2萬t,比去年全年進口總量的2776.4萬t增加278.8萬t,增幅為10%。
(四)9月份臨儲玉米成交20.8萬t,成交慘淡凸顯供求壓力 2015年9月國家競價銷售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地區(qū)存儲的國家臨時存儲玉米以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地區(qū)存儲的跨省移庫玉米共1587.51萬t,實際成交量僅為20.82萬t,成交率1.31%。其中,跨省移庫玉米全部流拍,東北臨儲玉米成交20.82萬t,成交率1.39%。今年自4月9日開始,國家開始向市場競價銷售政策性玉米,在截至9月25日的24周內實際成交量392.53萬t(不包含1月專場競價交易成交量),成交率僅為3.80%。相比之下,上年在截至9月25日的19周時間內成交2531.92萬t,平均成交率達到30.17%。
政策性玉米成交量及成交率均顯著低于上年同期,主要原因:一是進口替代品激增導致銷區(qū)對政策性玉米需求明顯減少;二是市場需求相對疲軟,大型貿易商和企業(yè)市場普遍看空,繼續(xù)壓縮玉米庫存;三是政策性玉米性價比偏低,存在出庫時間長、質量等問題,補貼企業(yè)隨用隨采;四是東北新糧上市在即,部分早熟品種供應市場,銷售價格較低,連帶陳糧價格走低,而政策性玉米銷售價格與市場價格相比明顯偏高。
(五)美國農業(yè)部報告利好,CBOT玉米價格上漲 美國農業(yè)部9月份供需報告顯示,2015/16年度美國玉米播種面積8890萬英畝,較2014/15年度減少170萬英畝,播種面積連續(xù)第2年下降。預估2015/16年度美國玉米單產為167.5蒲式耳/英畝,較上月預測值下調1.3蒲式耳/英畝,低于分析師預測的167.6蒲式耳/英畝,同樣低于2014/15年度創(chuàng)紀錄的171.0蒲式耳/英畝。預估2015/16年度美國玉米產量3.45億t,較上月預測值下調257萬t,較上年度減少1602萬t。USDA對玉米產量預期和月底季度庫存數據均相對利好。投機基金在芝加哥玉米期貨和期權上增持凈多單,空頭回補推動價格上漲,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投機基金在芝加哥玉米期貨和期權凈多單為67413手,較前一周增加788手。10月8月,CBOT12月合約報收于391.75美分/蒲式耳,較9月1日上漲23.25美分/蒲式耳,漲幅6.3%。
(一)制粉企業(yè)與飼料企業(yè)小麥需求均下降9月份面粉加工企業(yè)小麥需求逐漸下降。面粉經銷商“雙節(jié)”備貨結束,面粉采購量逐漸減少,使得面粉廠開工率下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jiān)測,9月底面粉加工企業(yè)整體開工率為55%,較8月底下降5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面粉加工企業(yè)的面粉庫存下降,9月底面粉加工企業(yè)的整體小麥庫存指數為50,8月底為52.5,上年同期為60.0。
9月份小麥飼用需求降至谷底。華北地區(qū)飼料企業(yè)以采購玉米為主,多數企業(yè)沒有采購小麥。玉米價格大幅下跌,9月底華北黃淮地區(qū)玉米進廠價為1700~1900元/t,而小麥價格為2350~2400元/t,玉米小麥的負價差較大,小麥沒有價格優(yōu)勢。此前小麥價格具備一定優(yōu)勢的江淮地區(qū),因為玉米價格下跌,使小麥失去了成本優(yōu)勢,小麥飼用量減少。
(二)農戶大量出售新小麥,貿易商看跌預期較強 9月份,農戶大量出售新小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jiān)測,9月底主產區(qū)農戶售糧進度為66%,上年同期為72%。今年農戶小麥出售進度同比偏慢,主要是因為今年收購主體收購積極性不高,收購量同比大幅減少。9月份,貿易商普遍預期小麥價格下跌,因此大量拋售小麥庫存,特別是中小經紀人貿易存糧出售積極。由于小麥價格壓力較大,9月份河北省啟動小麥托市收購,山東省也擴大托市收購范圍,不過由于啟動時間較晚,收購量不大。
截至目前,河北、河南兩省農戶余糧同比均增加,其中以豫南地區(qū)最為突出。9月下旬河北省農戶存糧在5成左右,往年同期為4成左右;河南省豫北地區(qū)農戶存糧在3成左右,略高于往年同期,河南中部的鄭州、開封一帶農戶存糧低于3成,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河南南部地區(qū)農戶存糧在5成左右,往年同期在3成以下。
(三)小麥價格穩(wěn)中偏弱,預計10月仍存壓力9月份小麥上市量較大,市場收購積極性不高,小麥價格穩(wěn)中偏弱。9月底,石家莊地區(qū)大型制粉企業(yè)二等小麥進廠價2360元/t,較8月底下降20元/t;濟南地區(qū)進廠價 2350元/t,下跌 30元/t;鄭州地區(qū)進廠價2350元/t,下降30元/t;宿州地區(qū)進廠價2340元/t,下降20元/t;徐州地區(qū)進廠價2340 元/t,下降 20 元/t。
(四)9月份國際小麥小幅上漲 9月份,國際小麥價格小幅上漲。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15/16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7.32億t,較上月預測值增加506萬t,較2014/15年度增加637萬 t;預計全球小麥消費量為7.16億t,較上月預測值增加162萬t,較2014/15年度增加887萬t,其中全球小麥飼用消費量預計為1.38億t,較上月預測值增加198萬t,較2014/15年度增加532萬 t;預計全球小麥期末庫存量為2.27億t,較上月預測值增加509萬 t,較 2014/15年度增加 1525萬 t,庫存消費比為31.6%,較上月預測值提高0.6個百分點,較上年度提高1.7個百分點。美國和黑海地區(qū)冬小麥播種遭遇的不利天氣對小麥價格有所支撐,9月30日,CBOT軟紅冬小麥12月合約報收于513.00美分/蒲式耳,較8月底上漲28.75美分/蒲式耳,累計漲幅為5.9%。
(一)9月份豆油供給總體充足,沿海地區(qū)價格窄幅波動,但基差波動上漲 9月份我國油廠開工略低于上月,但小包裝油需求弱于預期,油廠庫存小幅增長。預計9月份豆油進口量為12萬t,略高于8月份進口量,但與7月份進口量的峰值相比,已經出現顯著下降。受需求不旺影響,9月份豆油價格走勢疲軟格局持續(xù),9月底,沿海地區(qū)一級豆油出廠價格為5450~5700元/t,其中華南地區(qū)比上月底下降20~50元/t,其他地區(qū)與上月基本持平。華南地區(qū)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當地豆粕需求較好,油廠開工率較高,豆油供給量較大。
在進口成本方面,9月份南美豆油對我國到岸報價小幅上升,月底到岸完稅成本比月初上漲了約120元/t。國內價格走勢弱于國際市場,導致國內價格與進口成本重新出現倒掛跡象。9月底,沿海地區(qū)四級豆油價格比11月船期進口毛豆油到港完稅成本低6元/t,此前兩個月國內價格高于到岸完稅成本的局面得到初步改變,對未來豆油進口存在抑制作用。
(二)9月份沿海豆粕需求較好,價格普遍上漲 9月份豆粕需求總體較好,但油廠開工率低于上月,對豆粕價格形成支撐作用。月初華北地區(qū)油廠開工率較低,南方地區(qū)開機正常,國內豆粕產量低于8月份。沿海地區(qū)豆粕價格波動上漲,9月底,43%蛋白豆粕出廠價格集中于2700~2800元/t,比月初上漲100~150元/t。飼料養(yǎng)殖企業(yè)對未來價格并不看好,但擔心外盤價格的波動及局部地區(qū)油廠開工率下降,存在逢低補充庫存的意愿,當月各地豆粕成交較好。除此之外,與其他飼料原料相比,豆粕價格仍存在優(yōu)勢,替代消費是推動豆粕需求的一個動力。
9月份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下降,生豬價格波動略降,養(yǎng)豬收益總體較高,企業(yè)存在較強的補欄意愿,生豬存欄量繼續(xù)上升。家禽養(yǎng)殖收益較差,可能對企業(yè)補欄積極性形成抵制,但家禽存欄量處于較高水平,短期內對豆粕需求存在促進作用。
進口大豆成本對豆粕價格走勢存在較大影響。總體看,進口大豆到我國成本下降趨勢還未得到扭轉。按照美國大豆及南美明年收獲的新季大豆到我國成本及豆粕基差測算,9月份油廠能夠獲得套保正收益,預計未來油廠銷售豆粕鎖定收益的意愿將比較積極。
(三)9月份進口大豆到岸報價繼續(xù)下降,但植物油到岸報價上漲 9月份進口大豆到我國報價繼續(xù)下降。9月底,11月船期美國大豆到我國CNF報價392美元/t,比上月底下降4美元/t;明年2月船期巴西大豆到我國CNF報價376美元/t,比上月底下降13美元/t。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大豆豐收、巴西貨幣貶值,且市場預計明年巴西大豆豐收。9月份進口植物油到我國報價總體上漲,9月底,11月船期阿根廷毛豆油到我國CNF報價690美元/t,比上月底上漲15美元/t。
(四)未來影響我國油脂油料價格的因素分析 國際市場大豆供應充足,南美貨幣貶值預示種植面積存在增長潛力,在天氣正常情況下,充足的供應將會持續(xù)較長時間。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慢,預示油脂油料需求將受到一些影響,供需層面對價格的抑制作用預計還將持續(xù)。厄爾尼諾氣候可能對明年東南亞棕櫚油產量存在輕度的抑制作用,可能拉動國際市場植物油出現階段回升。
匯率變化也是影響未來價格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美元加息的可能性偏大,帶動美元走強,美國大豆種植收益下降,不利于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的增長。但南美貨幣貶值,將帶動南半球大豆種植面積的擴張,大豆供應重心將向南半球轉移。
(一)玉米市場 10份預計,2015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820萬公頃,較上年增加107.7萬公頃,增幅2.9%。臨時存儲托市收購繼續(xù)支撐東北地區(qū)玉米面積攀升,由于玉米種植效益大幅高于大豆,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將繼續(xù)下降;華北黃淮地區(qū)棉花面積繼續(xù)下降,部分棉花將轉種玉米,將會提高玉米面積。預計2015年全國玉米每公頃產量達到5.969 t,較上月下調26公斤/公頃,較上年增加160公斤/公頃,較上年增長2.8%。綜合面積和單產的情況,預計2015年全國玉米產量22800萬t,較上月調減100萬t,較上年增加1235.4萬t,較上年增幅5.7%,將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水平。
受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國內外價差居高等根本性因素影響,玉米消費增長速度將保持較低水平。由于國內畜禽存欄有望回升,加工企業(yè)開工率也將有所擴大,而且玉米價格下跌有利于擴大下游消費、產品出口和抑制替代谷物進口快速增長,2015/16年度國內玉米消費有望恢復性增長。10月份預計,2015/16年度國內消費總量為17920萬 t,較上年度增加920萬t,增幅5.4%。預計國內玉米飼料消費為10600萬t,較上年度增加600萬t,增幅6.0%。預計國內玉米工業(yè)消費為5350萬t,較上年度增加300萬t,增幅為5.9%。
受國內玉米價格下跌以及國家加強替代谷物進口管理的影響,2015/16年度(10月份到次年9月份)國內對大麥進口數量預計為650萬t,與上月持平,將較上年減少250萬t;對高粱進口數量預計為700萬t,與上月持平,將較上年減少300萬t左右。替代谷物進口和消費的減少,有利于恢復國內玉米的消費。
10月份預計,2015/16年度我國進口350萬t玉米,與上月持平,較上年度減少140萬t,減幅27.1%。國內玉米供應充足,庫存壓力較大,玉米價格下跌,總體上抑制國內玉米進口需求。由于玉米產量的大幅增長、玉米需求相對疲軟,預計2015/16年度玉米結余量預計5200萬t,較上年度擴大105萬t。國內玉米供過于求的局面難以扭轉,反而進一步加劇,國內玉米供求調整需要更長的時間。
(二)小麥市場 10月份預計,當前小麥市場整體供求仍然寬松,預計小麥價格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市場價格預期不高,豫南、安徽、江蘇、湖北農戶仍有大量余糧,市場糧源較為充裕;大型貿易商仍將繼續(xù)觀望,10月份面粉經銷商面粉采購量將進一步減少,面粉加工企業(yè)的小麥需求將下降,采購小麥仍不積極。托市收購結束之后,小麥市場價格預計存在一定壓力。
(三)大豆市場 10月份預計,2015/16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預計為8950萬t,其中國產大豆產量預計1100萬t,大豆進口量預計7850萬t。該年度大豆榨油消費量預計為7600萬t,較上年度增加400萬t和5.6%,其中包含250萬t國產大豆及7350萬t進口大豆;食用大豆消費量預計為1120萬t,飼料大豆消費量預計為320萬t,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預計為150萬t。
10月份預計,2015/16年度,我國豆粕新增供給量為5975萬t,較上年度增加312萬t,其中豆粕產量預計為5972萬t。該年度飼用豆粕消費量預計為5600萬t,較上年度增加250萬t,年度國內總消費量預計為5750萬t,較上年度增加255萬t。該年度豆粕出口量預計為200萬t,年度國內豆粕供需結余量預計為25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