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亞, 王彥華, 陶 剛, 吳建新, 張養東
(1.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甘肅蘭州 730030;2.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海淀 100193;3.河南省飼草飼料站,河南鄭州 450008;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奶業辦公室,新疆烏魯木齊830063;5.河南省畜牧局奶業管理辦公室,河南鄭州 450008)
草食畜牧業是現代畜牧業和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草食畜牧業是保障居民“菜籃子”中牛羊肉、乳制品等草食畜產品有效供給的主要途徑。2014年10月,國務院在研究草原保護建設和畜牧業發展問題的主題會議上,提出發展草牧業,并要求確立草牧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任繼周,2015)。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青貯玉米是草食動物的“口糧”,也是草食動物生產的基礎。因此,發展草牧業,青貯玉米的推廣應用是其中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的重點工作,作用和意義重大。
當前,草食畜牧業發展及其輻射的牛羊肉生產及奶制品供應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在政策支持方面,國家先后推出了“農業綜合開發秸稈資源利用項目”“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青貯專用玉米推廣應用示范”等項目,出臺了“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探索和實踐秸稈資源化利用和青貯玉米發展的路子,對于促進我國肉牛、肉羊和奶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提高草食畜牧業發展水平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李新一,2015)。本文針對青貯玉米發展問題,特別是青貯玉米的種植、收獲、制作、使用及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實際狀況,與有關專家在河南省對青貯玉米推廣應用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走訪和調查,從產業發展角度將有關新情況進行了總結歸納,為開展青貯玉米生產、管理、研究、技術服務等人員提供信息參考。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畜牧業、飼草生產和推廣應用大省,在青貯推廣工作上,立足“技術保障”,定位“優質發展”,工作有特色、有亮點、有成效。
從調研情況看,河南省推廣青貯玉米工作起步早、基礎好,部署快、工作實,思路新、著力準,順應國家現代農業和現代畜牧業發展形勢,按照草牧業發展要求,以河南省農作物秸稈飼料化發展規劃(2010—2020)為指導,以建設河南現代畜牧產業和千萬噸奶跨越工程為依托,抓住飼草產業發展有利時機,加快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種植推廣和應用步伐,強化草畜配套,倡導為養而種、以種定養、種養結合,推進青貯玉米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千方百計保障牛羊產業優質粗飼料供應,推動草牧業進入高速軌道,不斷夯實該省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的基礎。主要工作表現在3個方面。
1.1 基礎工作方面,信息數據詳細扎實 信息數據詳細扎實重點表現為“2個實”,即生產基礎數據實、推廣應用效果實。從青貯玉米看,2014年,河南省全株青貯玉米總產達460萬t(鮮重),是“十二五”初的3倍,占全省青貯總量的13%,全株青貯種植面積達到100余萬畝,其中,專業青貯品種種植約占15%;從玉米秸稈看,2014年,河南省可飼用秸稈產量約8600萬t,占全國秸稈總量的1/10。其中,玉米秸2360萬t,占27%,超過秸稈總量的1/4。初步測算,“十二五”以來,包括玉米秸在內,河南省累計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到9320萬t,農民通過銷售秸稈給養殖場,每噸以100元計算,直接增加收入近百億元。另外,在發展青貯飼料方面,完成青貯秸稈3660萬t(鮮重),微貯氨化秸稈630萬t(干重),秸稈青貯、氨化、微貯數量是“十二五”初的1.3倍,該省秸稈青貯損失率由2006年的25%降低到目前的7%左右;通過微貯發酵技術,秸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提高1倍多,尤其是小麥秸稈微貯后,粗蛋白質含量達12%以上,推動秸稈飼料由粗放型應用不斷向精準型應用轉變。
1.2 框架路線方面,發展思路清晰明確 發展思路清晰明確主要體現在“3個注重”。一是注重頂層設計。河南省明確了畜牧業發展“調結構、轉方式”的總體思路,要求充分利用秸草資源和青貯等技術發展草食畜牧業,以秸草養畜換肉奶,推動節糧增收,促進可持續發展。二是注重分類指導。研究制定了 《河南省沿黃區域綠色奶業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年)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肉牛肉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意見》實施,又制定《河南省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發展規劃》(2014—2020年),確定了先飼后肥,先農后工,分類利用,循環發展的基本原則,要求要緊緊圍繞牛羊龍頭企業和產業化集群,配套完善秸稈收儲、精深加工、技術研發、推廣服務等體系,強力推動全省秸稈飼料化跨越式發展。三是注重配套互動。為實現秸草科學搭配,草畜協同發展,發展基礎母畜,該省又制定《河南省草地保護建設規劃》,以期為草牧業發展和基礎母畜養殖提供保障和參考。
1.3 具體實施方面,落實工作追實求效 落實工作追實求效突出表現在“3個強”。第一,強扶持。圍繞玉米秸等秸稈資源開發利用,一方面,積極制定扶持政策,從法規層面上解決秸稈儲存設施用地性質問題,引導重點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糧食主產區布局建設秸稈收儲中心。2014年起,該省每年選擇補貼試點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探索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新途徑和新方法。第二,強科技。(1)重視技術培訓,2014年圍繞秸稈飼料質量提升、全株青貯、秸草搭配等關鍵問題,省市縣組織相關技術培訓班160多期次,培訓人員1萬余人次;(2)建立專家服務團,組建省級秸稈養畜專家服務團,重點推廣秸稈飼料加工調制、全混合日糧技術、全株玉米青貯等秸稈養畜先進實用技術;(3)開展試驗研究,重點進行麥秸微貯、青貯二次發酵防控及肉牛肉羊飼養試驗,優化高質量秸稈微貯、秸稈青貯和飼喂技術。第三,強推廣。目前,該省秸稈飼料專業企業或合作社50余家,青貯專業服務隊130余支,秸稈經紀人上萬人,以秸稈飼料化為主的秸稈收儲網點1100余個,基本遍布全省所有縣市和重點鄉鎮。秸稈飼料產品種類豐富,有裹包青貯、秸草捆、壓塊、顆粒等,年秸稈飼料產量達到60萬t,其中裹包青貯飼料產量達到30萬t。
國家青貯玉米、秸稈利用等技術推廣應用政策實施前,河南省一直在探索開展青貯玉米、秸稈資源利用等飼草料推廣應用工作。從調研的示范養殖企業看,不論是奶牛養殖場還是肉牛養殖場,從建場時起,就已著手開展青貯玉米種植和制作工作,以保證養殖場粗飼料使用。同時,由于奶牛和肉牛養殖是畜牧業主打產業,調研的示范點所在市縣高度重視飼草料配套建設,多年來,緊抓飼草料生產指導和技術推廣,持續開展玉米青貯和黃貯、小麥秸和花生秸等秸稈利用等技術示范,使秸稈資源開發利用不斷取得新成效。從具體調研情況看,主要做法和經驗總結如下。
一是堅持為養而種、以種促養,就地解決奶牛和肉牛優質粗飼料供應。(1)在發展思路上,堅持草畜配套,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保證自有數量的青貯玉米種植土地,夯實養殖基礎。(2)在管理原則上,筆者總結,在青貯玉米生產中,實行“五統一”,即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制作、統一使用,目的明確,努力保證青貯飼料的質量,確保企業自有青貯飼料的供應。(3)在保障措施上,雙管齊下,堅持自己種植青貯玉米和對農戶引導種植相結合,讓種植促進養殖,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滿足奶牛肉、牛養殖生產需求,減緩因企業流轉土地不夠而導致的青貯飼料不足的矛盾。
二是重視科技應用、效率優先,切實保障優質青貯玉米生產和使用。調研的養殖企業,都堅持從實際生產出發,自行配置大型設施設備,把科學的方法和技術覆蓋到青貯玉米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加工、青貯制作和使用等各環節。(1)品種選用方面,堅持科學選擇。河南省地域跨度大,省域面積跨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降水、積溫等變化大,調研的幾個示范養殖企業,因地制宜,自行開展種植試驗和效果對比分析,根據所在區域土壤、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經過幾年的努力摸索,逐漸篩選出了適合本區域種植的青貯玉米品種2~3個。(2)青貯制作方面,狠抓關鍵問題解決。針對青貯制作填壓不實速度太慢的難題,調研的一個肉牛養殖企業主動加大投入,根據青貯窖體設計,量身訂制,購買適合企業的重型填壓設備,使青貯玉米制作從過去7天完成一窖(2100立方米),到現在僅需2天,工作效率提高2.5倍,同時也有效保障了玉米青貯最佳發酵效果。(3)質量保證方面,把青貯品質放在首位。為保證最佳收獲期制作出最佳的玉米青貯飼料,調研的養殖企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其中,某奶牛養殖企業引進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優質青貯制作技術,按規范按要求,快速切細,壓實,密封,搶時間抓細節保質量;另一個肉牛養殖企業,重點抓住青貯發酵環節,探索出“同步發酵”的簡便技術,在收割機上增加破碎刀片,實現玉米籽粒充分破碎,使青貯玉米秸稈和籽粒在青貯窖中發酵同步進行,大大減少青貯營養損失。
三是強化示范帶動,以點帶面,有效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開展青貯玉米種植和應用推廣是示范點的職責之一,也是政策導向。(1)表現在引導帶動上,引得好,帶得快。調研的示范養殖企業,利用自身生產優勢和良好效益,現身說法,積極引導周邊農戶,調整種植品種,實現效益增收、土地收益增值和家庭收入提升。據測算,在豫北調研的一個奶牛養殖企業,因該區域土質是沙土,種植青貯玉米比傳統種植花生和小麥畝均多增收250~300元,近3年種植青貯玉米農戶已增加40%。另外,豫南某肉牛養殖企業,青貯玉米每噸收購價300元,每畝收益達1200~1500元,同時節省勞力和田間管理費用等,超過種植小麥的收益,去年以來,周邊已有多家農戶開始種植青貯玉米,訂單式直供肉牛養殖場,種植面積同比增加1000畝以上。(2)表現在結構調整上,調得巧、調得好。目的是科學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充分發揮土地使用效力。開展青貯的養殖企業,基本都遵循“1+X”的種植方式,“1”即青貯玉米,“X”是青貯玉米種植期以外的飼草等產品,因土質不同,調研的奶牛示范點主要種植小麥、花生等輪作植物,調研的肉牛示范點主要種植甜高粱、大麥和燕麥等經濟作物,這種模式既能解決土地閑時難以利用問題,也改善了土質條件,減少土壤板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外,調研的一個肉牛養殖企業,還將青貯種植進行延伸,增加了新的產業鏈,發展“甜玉米+果蔬”模式,甜玉米一年2~3熟,加工成特色玉米食品,增加創收,土地閑置時間種植應季果蔬,甜玉米秸稈等副產品又是制作青貯飼料的原料,有利補充了專用青貯玉米“一年一熟”的限制,提高了青貯飼料的產出,也多途徑增加了土地的綜合收益,最終實現該區域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產業互促互進、協同推進、綠色健康的可持續循環發展。
3.1 生產技術有待總結和優化整合 目前,從國內看,奶牛、肉牛養殖企業越來越重視青貯玉米等粗飼料在生產中使用,特別是企業經過多年摸索,大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術操作體系和問題應對技巧,但全面總結的不多,細化成規范規程的較少,養殖企業內部靠經驗操作,現場指導和口頭傳授普遍,優化總結不夠和打包整合不足,限制了青貯玉米種植和調制好經驗好成果的總結和推廣應用。
3.2 推廣應用關鍵技術亟需研究解決 調研中,養殖企業對青貯玉米制作原料和成品營養成分不清,對干物質、纖維素、能量、粗蛋白質含量等多憑經驗判斷,一定程度影響飼喂和日糧平衡。對青貯玉米的質量和安全性評價工作做得不深。同時,養殖場缺乏青貯玉米現場快速評價技術,導致玉米籽實破碎不完全等極大影響青貯效果的問題。
3.3 青貯玉米需求量大,產量不足 現代畜牧養殖企業特別是大型奶牛、肉牛養殖場,對青貯玉米的需求量大,除自給一部分外,缺口仍難填補。以河南省一個奶牛養殖示范點為例,存欄4500頭奶牛,按照不同階段不同青貯玉米用量,年需青貯玉米5萬t左右,而實際制作使用的青貯僅有2.6萬t,還有近一半的缺口。從河南全省估算,牛羊等草食動物對青貯飼料的需求約12000萬t(鮮重),青貯專用玉米的需求按20%計算,需2400萬t,現有青貯玉米的生產量還不足總需求量的20%,生產缺口大,供需矛盾仍較突出。
3.4 青貯玉米收貯設施設備配套亟待提升 調研發現,規模化發展青貯玉米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機械設備跟不上。青貯玉米從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制作、開窖取用等環節都需要大型設施設備輔助,比如播種機、收割機、噴灌機、裹包打捆機、碾壓機等,這些機械設備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國外產品比國內價格更高,比如,德國青貯收割機1臺200多萬,挪威產青貯包裝機1臺近300萬,包裝機1臺將近百萬,養殖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置設備,造成較大資金壓力,很大程度影響了發展青貯玉米的積極性。
另外,青貯玉米種植土地不連片問題也較突出,特別是引導和發展農戶種植青貯玉米,一家一戶種植,受地塊小、散的限制,極大影響田間設施化操作和大型機械的運行。
當前,青貯玉米在國家草牧業發展中,特別是在牛羊產業中作用日益明顯,需求更加迫切。我國是世界玉米生產大國之一,推廣種植青貯玉米有一定基礎,對畜牧業生產具有重要作用 (張曉慶等,2013)。因此,要在國家建設現代農業和現代畜牧業大環境下,抓住發展草牧業的新機遇,深入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重點發展青貯玉米,以開展青貯玉米推廣應用為切入點,夯實規模養殖的物質基礎,提高我國牛羊產業綜合生產能力,結合調研情況,提出國內發展青貯玉米4點建議。
一是加大支持牛羊產業企業土地流轉種植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力度,保障“需能所種,種有所需”,真正實現草畜配套。一方面,在國家政策規定范圍內,積極研究破解養殖業發展配套飼草料基地土地流轉難、流轉費用高的問題,保證養殖業合理使用土地。另一方面,參照糧食種植補貼的模式,加快研究出臺青貯玉米種植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農戶種植青貯玉米的積極性,加快填補牛羊產業青貯飼料供給的缺口,緩解青貯玉米供應緊張的局面。
二是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使補貼向青貯玉米所需機械傾斜,提高產業水平和生產效率。青貯玉米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時間短,季節性強,又具有糧食生產屬性,對人力和物力要求高,推廣青貯玉米離不開機械化,建議逐漸擴大青貯玉米機械的補貼范圍,特別是提高收割環節的青貯玉米收割機的補貼標準。同時,進行對同類產品國外進口設備的比較研究,在不違反市場競爭條件下,適時適當出臺對引進設備的補貼。
三是研究“青貯玉米+”新模式,加大青貯玉米土地使用效率,最大化可持續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組織力量,以示范點為切入點,研究青貯玉米土地輪播、混種、交叉種植等方式,利用植物生長特點和營養需求,因地制宜探索推廣 “青貯玉米+小麥、甜高粱、大麥、燕麥等”飼草料發展模式,“甜玉米+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輪種技術,科學指導和推廣青貯玉米,提高經濟收益。
四是制定相關操作規范,加大青貯玉米推廣技術和示范指導,提高青貯玉米質量,實施優質青貯玉米行動。組織編制青貯玉米種植、管理、收獲、制作等操作規程,特別對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不同品種等提出不同青貯解決方案。引導有條件的地區,成立青貯玉米專業服務隊,市場化運作,高效解決青貯技術推廣問題。另外,從國家層面應研究建立我國優質青貯玉米系列標準,嚴格要求操作流程,在逐步推進青貯玉米產業過程中,堅持生產優質的青貯玉米為目標,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
[1]李新一.草牧業跨越式發展[J].中國畜牧獸醫報,2015,8(2):5.
[2]任繼周.我對“草牧業”一詞的初步理解[J].草業科學,2015,32(5):710.
[3]張曉慶,穆懷彬,侯向陽,等.我國青貯玉米種植及其產量與品質研究進展[J].畜牧飼料與科學,2013,34(1):54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