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參考。方法 對麻疹發病資料進行描述流行病學分析。結果 哈爾濱市2004年~2013年共報告麻疹病例4554例,年平均發病率為4.60/10萬;散發病例占73.25%;發病集中在4~6月份,發病時間提前,高峰過后有拖尾現象;<8月齡和>15歲的麻疹病人占18.18%和39.39%。結論 我市麻疹流行特征發生變化,發病模式以散發為主;年齡分布呈現明顯雙向移位,提示要加強基礎免疫工作,尤其是要加強8月齡兒童初免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適時開展15歲以上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種工作,進一步提高該人群的免疫水平。【關鍵詞】麻疹;流行病學特征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004
工作單位:150056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Harbin
JIANG Likun HU Linan FAN Chenlu YAN Mingyu LI Yan XU Hong Department of Immunization Programme,Harbi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Heilongjiang,Harbin 15005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mak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n measles. 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was used on measles epidemic data in Harbin. Results A total of 4554 cases of measles were reported during 2004-2013,with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4.60 /100 000.Sporadic cases accounted for 73.25%. The measles cases in Harbin peaked in April to June, The attack time became early and after the peak there was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of time. Patients with measles less than 8-month-old and adults more than 15-year-old accounted for 18.18% and 39.3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hanges i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Harbin,Sporadic was the main incidence mode. The age distribution was obvious bidirectional shift help us to know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immunization, improve timely vaccination rates, carry out measles vaccine immunization in older group in time and improve the immune level of populations.
【Key words】 Measles,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為國家法定乙類傳染病。了解本地麻疹病例發病情況,為制定我市的麻疹防控策略提供參考。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來源
麻疹發病資料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和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監測資料。
1.2 統計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數據用Excel 2007進行統計處理。
1.3 麻疹暴發定義
根據《全國麻疹監測方案》(2008年),現階段麻疹暴發是指以村、居委會、學校或其他集體機構為單位,在10天內發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鄉、鎮、社區、街道為單位10天內發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 結果
2.1 麻疹流行病學特征
2004年~2013年我市共報告麻疹病例4554例,年平均發病率為4.60/10萬,死亡1例(2009年),年平均死亡率為0.001/10萬。發病率2010年最高為19.52/10萬,2012年最低為0.04/10萬。
2.1.1 時間分布 麻疹發病在我市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每年以4 ~6月為發病高峰,四季都有發病。發病月份較往年提前,2009年以后,1月開始麻疹病例數快速增多,7月后病例不斷,發病明顯后移。
2.1.2 地區分布 2004年~2013年我市年平均發病率為4.60/10萬,年平均發病率居前三位的區、縣依次是通河縣(10.21/10萬)、木蘭縣(7.61/10萬)和延壽縣(6.77/10萬)。居后三位的依次是平房區(2.97/10萬)、方正縣(2.71/10萬)和阿城區(2.22/10萬)。超過全市年平均發病率水平的區、縣有8個(6縣、2區),占區、縣總數的44.44%。
2.1.3 人群分布 2004年~2013年我市共報告麻疹病例4554例,其中男性2632例,女性1922例,男女性別比為1.37:1。發病率以小年齡組為主,0歲~組發病率最高,2010年為553.88/10萬。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下降,但15歲以后又有所上升,20~34 歲有一發病小高峰,以后發病率下降。全部病例中,<8月齡兒童和>15歲人群分別占總病例數的18.18%和39.39%。
2004年~2013年散居兒童總數2087例,占45.83%,其次為農民(11.07%)和學生(15.61%),家務及待業和幼托兒童分別占7.22%和5.95%。
2.2 麻疹暴發情況
2004年~2013年全市共發生麻疹暴發122起,病例1216例,除2004年、2007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無麻疹暴發外,其它年份均有暴發,尤其是2006年(64起)和2010年(31起)麻疹暴發居多。主要集中在4~6月份,分布在全市17個區、縣(平房區除外),雙城市(12起)、香坊區(11起)和延壽縣(10起)最多,其他區縣均在10起以下。人數超過20例的有15起,占12.30%。暴發疫情中有14所大、中、小學校。2006年暴發人數最多,占暴發病例總數的66.20%。
3 討論
哈爾濱市自1982年實施計劃免疫以后,哈爾濱市麻疹發病率大幅下降,2000年發病率(0.02/10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自2005年開始東部地區麻疹疫情回升,2006年東北三省上升幅度較大 [1],哈爾濱市2010年發病率創新高(19.52/10萬),但近三年下降至較低水平,2012年發病率僅為0.04/10萬。我市麻疹流行特征發生變化。
我市麻疹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4~6月為發病高峰,以往低發的區、縣近年高發,麻疹發病以散發為主,總數為3338例,占73.30%,尤其是近三年均為散發病例。局部暴發人數超過20例的有15起,提示我們不但要加強疫點、疫區的綜合措施的落實,尤其是薄弱地區的防控,還要做好散發疫情的處理,應急接種工作的開展,要確保其及時性、有效性,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近年來麻疹起病逐年提前,發病明顯后移,年齡分布呈現明顯雙向移位。<8月齡兒童和>15歲人群分別占總病例數的18.18% 和39.39%。表明麻疹病毒仍在小年齡組人群中發生傳播,成人也占有相當的比重。免疫接種是全面實施免疫規劃、控制乃至消滅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2-3],我們要搶先抓早,在4~6月份高發季節來臨前后重點做好2歲以下兒童和>15歲成人的免疫接種及防控工作,采取措施確保8月齡及18~24月齡兒童及時、有效接種;根據WHO的經驗,只有人群免疫力達到>95%,才能阻斷麻疹病毒傳播,實現消除麻疹目標 [4],還需繼續加大15歲以上人群接種工作力度,提高人群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