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結構、經濟結構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一系列變化,人們的健康意識也發生著巨大的改變,以健康管理為主的預防醫療成為21世紀醫療服務的趨勢之一,我院健康管理科圍繞“預防醫學”,積極探索健康管理的服務模式,以人的“個性化健康需求”為目標,更加關注系統、完善、全程、連續、終身解決個人健康問題的健康管理。因此,回顧分析健康管理的概念、范圍、科學性質及其宗旨和原則,以及對健康管理的發展進行述評,從理論上能更好的指導健康管理事業科學發展與健康管理市場規范運行的實踐。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3.021
作者單位:450003 河南省鄭州市黃河中心醫院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Health Management to Build Health Management Discipline and Service System
YANG Hong Huanghe center hospital of Zhengzhou,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With a series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ocial structure,economic structure and people’s lifestyle. People’s health consciousness is also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and the consumer demand for health has been shifting from simple and single medical treatment to the type of disease prevention,health care and management gradually. Systematic,comprehensive,full,continuous and lifelong health management of personal health problems get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with the goal of “personalized health needs”. Therefore,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omment the concept,scope,science property as well as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health management,which could guid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market.
【Key words】 Health management,Personalized health needs,Service system
通過認識健康管理服務的基本特征,明確健康管理建設核心內容,根據現代化醫療服務發展趨勢,努力探索符合本院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盡量滿足不同群體的健康需求 [1]。
1 健康管理的定義與內涵
1.1 健康管理的定義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是與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并列的三大重要管理體系認證標準之一,由英國標準化組織在全球率先制定 [2]。但是迄今為止,健康管理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目前最為廣泛引用的定義是 [3]: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檢測、評價和干預的全過程,是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數字化管理技術基礎上的、基于個人健康檔案的個性化健康事物性管理服務,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實現對個人和群體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務。
1.2 健康管理概念內涵的要素
健康管理是在管理醫學理論指導下的醫學服務。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提高個體和人群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率。健康管理的大眾理念是“病前主動防,病后科學管,跟蹤服務不間斷”。健康體檢是基礎,健康評估是手段,健康干預是關鍵,健康促進是目的。健康管理的客觀體是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亞臨床人群、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風險人群)以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復人群。重點是健康風險因素的干預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管理。健康管理服務的兩大支撐點是信息技術和健康保險。
2 健康管理的原則
健康管理提供的是醫療衛生服務,應當遵循共同的醫學倫理原則。一是以人為本的原則。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標應是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改善預后。在健康管理項目的設計、實施和計價時,不能以經濟學效果作為唯一目標。二是公平性原則。健康管理服務最終目標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服務對象不應當僅局限于某一階層。三是科學性原則,健康管理設施的整個過程中,始終應以循證醫學制訂的醫學指南為指導,并且應以推廣相關指南的執行作為健康管理的中心內容。四是效益性原則。健康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率,從而有利于控制醫療費用的上漲。因此,在指定健康管理項目計劃時,應充分考慮項目的過程復雜程度,并以成本—效益分析作為評價核心內容。
3 健康管理的特征
(1)健康管理體現一、二、三級預防并舉。一級預防(預防危險因素),又參與二級預防(預防疾病的惡化和并發癥)和疾病康復,防止傷殘,提高生活質量。就此點而言,其提供的是一種臨床預防服務,是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結合。(2)傳統的臨床醫學不同,健康管理屬于一種基于群體醫學,其干預決策是通過既定的管理計劃,包括診療準則做出的。即健康管理更加強調標準化和系統化。(3)健康管理是一種綜合的服務模式,為環形運轉循環,即: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干預。服務的對象包括健康者、存在危險因素的無癥狀患者和已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患者,而傳統醫學往往只為其中一類對象服務。(4)傳統醫學主要從醫學角度評價效果,而健康管理學更注重從效率上,亦即成本—效果上對于預防措施進行評價。
4 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實施原則與策略
總結為:全員、全程、全科、個體化、互動性及制度化原則。(1)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結合,構建具有河南特色健康管理學科與產業體系;(2)堅持需求牽引與產業推動結合,以學術引領產業,以產業推動學術和學科發展;(3)堅持體系構建與功能重組結合,構建健康管理醫學服務新模式和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新體系;(4)堅持技術標準與服務規范相結合,努力規范健康管理服務流程,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 [4];(5)堅持成果規范與推廣應用相結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與成果轉化的步伐,努力滿足國人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6)堅持引進、消化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先進的健康管理經驗和技術,努力構建適宜的健康管理技術合作與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