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行手術治療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的治療體會。方法 回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結果 對比分析入院前與行手術治療后的患者恢復狀況,手術治療后評估分明顯低于入院前,P<0.05,有統計差異。討論 行手術治療對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臨床具有顯著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1.059
作者單位:155600 黑龍江省寶清縣人民醫院
The Clinically Surgical Treatmen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MA Xiangshan People’s Hospital in Bao Qing County Shuangyashan,155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to be investigated. Methods Analyzing the treatment data selected from 1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 Results Compare the patients’ health condi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pectively The post~surgical evaluation is rather lower than pre~surgical one (P<0.05) with statistic differentiation. Conclusi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chieves favorable and desirable effect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patients to be recovery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soon.
【Key words】Acute subdural hematoma,Surgery
外傷后由于出血來源的不同又分為復合型硬腦膜下血腫與單純型硬腦膜下血腫,硬膜下血腫與腦內血腫相融合,硬腦膜下血腫是顱腦損傷常見的繼發損害,發生率約為5%,占顱內血腫的40%左右。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16例,對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37歲,入院前緩和瞳孔異常改變。伴有腦挫裂傷患者傷后即有相應局灶體征。
1.2 方法
對于最大厚度小于10 mm,中線移位小于5 mm的昏迷的硬膜下血腫病人(GCS<9分),應行手術治療。清除硬膜下血腫有方法有多種,有些創傷中心對硬膜下血腫全部去骨瓣減壓,而另外一些僅僅需要清除血腫,骨瓣復位即可。
1.3 統計分析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建立數據資料庫,對所得臨床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加標準差表示,資料采用t檢驗,P <0.05,差異具有統計意義,效果顯著。
2 結果
行手術治療患者入院前后瞳孔收縮情況評估對比,以50分為評分標準,入院前評估37.27±3.42,入院后評估為28.9±2.25,對比分析手術治療后評估分明顯低于入院前,P<0.05,有統計差異,臨床效果顯著。
3 討論
急性硬膜下血腫是由于腦組織裂傷、皮層小血管撕裂或橋靜脈的撕裂出血所致。最明顯的腦損傷的位置位于額葉下部和顳葉。為了手術能達到中線部位,同時達到額、顳、項部,建議采用大皮瓣的方法來治療急性硬膜下血腫。發瓣切口是一個標準的問號切口,起自顴弓的耳前部,弧形向后跨過耳朵至中線,然后沿中線下行至額部發際內1 cm處。如果病情惡化迅速,先通過小的顱骨鉆孔進行快速的顳部減壓。這樣可以減少對腦干的擠壓,使小腦幕切跡疝回納和預防腦疝形成。當完成快速顳部減壓后,繼續進行其余部分的手術。中線部分的顱骨鉆孔應離開中線1.5 cm左右,以避免損傷上矢狀竇、靜脈竇或引流靜脈 [1]。同時,打開的骨瓣范圍應讓術者容易地看到主要的引流靜脈,并能夠顯露靠近中線處的靜脈撕裂。骨瓣前端的范圍依據CT掃描上顯示的額葉損傷程度和血腫范圍而定。顳下開顱有利于減壓。確實,在所有其他治療都無效時,采用大范圍的顳下開顱減壓可較容易地控制顱內壓增高。
硬膜下血腫出血多為靜脈性,或為大的靜脈竇破裂所致。硬膜下血腫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腦挫裂傷,其形成機理包括由腦挫裂傷出血引起血腫和顱骨骨折累及大血管或靜脈竇出血。加速性損傷所致腦挫裂傷,血腫多在同側;而減速性損傷所引起的對沖性腦挫裂傷出血常在對側:一側枕部著力的患者,在對側額、顥部前份發生復合型硬膜下血腫,甚至伴有腦內血腫的發生;枕部中線著力可導致雙側額極、顳尖部血腫;當頭顱側方受到打擊時,可導致復合型硬膜下血腫;頭顱側方碰撞跌傷時,同側多出現復合性硬膜下血腫或硬膜外血腫,對側可致單純性及(或)復合型硬膜下血腫。
鉆孔沖洗引流術主要適用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時間上不允許行開顱手術,或患者自身機體狀態較差,不能承受手術。經CT掃描后判斷血腫具體部位,然后根據具體部位鉆孔引流,或按致傷機理及著力點,結合患者臨床表現作出準確定位,然后按序鉆孔 [2]。
顳肌下減壓術急性硬腦膜下血腫伴有嚴重腦挫裂傷腦水腫或并發腦腫脹時,雖經徹底清除血腫及挫裂的腦組織之后,顱內壓仍不能有效緩解,腦組織依然膨隆時,則需行顳肌下減壓或去骨瓣減壓,必要時尚需將受累的額肌和顳肌切除,作為內減壓措施。一般多行單側減壓,如有必要亦可行雙側顳肌下減壓。
臨床治療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最常用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當患者出現急性或特急性顱內血腫,并伴有嚴重腦挫裂傷及(或)腦水腫,術前已形成腦疝者,血腫清除后病人顱內壓未得到緩解,又無其他殘留血腫時;彌散性腦損傷,嚴重腦水腫,腦疝形成,但無局限性大血腫可予排除時;術前瞳孔散大、去腦強直,經手術清除血腫后顱內壓趨于好轉,但不久后又逐漸升高者。當有以上癥狀時均可行大骨瓣減壓術。經臨床分析證明外傷大骨瓣開顱術[12×(12~15)cm]比經典骨瓣[(6~8)×(8~10)cm]療效好。而且經改良后可用于雙側硬腦膜下血腫腦挫裂傷患者 [3]。
經診斷有手術指征的患者都應盡快手術治療,經手術治療后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