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前、后及治療中的護理。方法 對無抽搐電痙攣治療40例的護理方法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抑郁癥3例,急性精神病性障礙4例,神經癥1例,有效率均達到100%;精神分裂癥30例,治療有效28例。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 積極的臨床護理工作,可提高治療的成功率,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3.182
作者單位:15005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
Nursing Analysis on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CHEN Ying LIU Guihua CHU Fengyan Harbin first hospital, Harbin 150056,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before, after and during treatment care. Methods Nursing data about modified convulsion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were analyzed in 40 cases . Results Depression in three cases, four cases of acute psychotic disorders, neurosis in one case , the effective rate reached to 100% , 3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in 28 case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clinical car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 Key words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spasm , Treatment, Nursing
對于某些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可酌情選用電痙攣治療。國內外許多國家均已對傳統電痙攣治療進行改良,即在電痙攣治療前從靜脈加用肌肉松弛劑和麻醉劑,使患者在治療中抽搐明顯減輕和無恐懼感 [1]。由于其適應證廣、安全性高、并發癥少,因此已作為標準治療,對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無抽搐電痙攣治療40例的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40例精神科患者,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齡16~57歲,平均(42±3)歲。病程25天~23年,平均12年。經臨床診斷精神分裂癥30例,抑郁癥3例,急性精神病性障礙4例,神經癥1例。
1.2 方法
患者仰臥治療臺上,用25%葡萄糖液開通靜脈緩慢維持注射,同時在前額兩側固定好電極和其他相關電極,接通氧氣,戴好氧氣面罩,靜脈推注阿托品0.5 mg,然后根據患者體重緩慢靜脈推注麻醉劑,同時觀察至睫毛發射消失,最后根據體重快速靜脈推注肌松藥,把牙托放入口腔牙齒之間,并托住下頜,在推注肌松藥后3分鐘內完成通電治療。
1.3 結果
抑郁癥3例,急性精神病性障礙4例,神經癥1例,有效率均達到100%;精神分裂癥30例,治療有效28例。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2 護理
2.1 治療前的護理
2.1.1 治療室及設施的準備 治療室應分為治療等待室、操作室和觀察室三部分。等待治療的患者由專人陪伴在此等候。備有治療床以及無抽搐電痙攣治療機、氧氣、人工呼吸機或簡易呼吸器、多功能監護儀、搶救車及常規搶救藥品等基本設施。觀察室設有觀察床,供專人對剛結束治療的患者進行觀察。治療環境應清潔安靜、寬敞明亮、溫度適宜。
2.1.2 治療前患者的準備 詳細查體,完備必要的理化檢查,包括心電圖、腦電圖、胸片等,以幫助確定有無禁忌證。家屬及患者的知情同意,協助醫生向家屬及患者交代該項治療的必要性、目的、療效、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取得家屬及患者的配合。特別是向患者解釋,以解除其緊張恐懼的心理,爭取合作 [2]。首次治療前測量體重并記錄,用以確定麻醉劑用量。每次治療前測量生命體征并記錄。治療前6小時內禁食禁水。治療開始前先排空大小便,取下活動義齒、發卡、眼鏡、解開領扣及腰帶。保持頭發清潔,防止影響導電。檢查指甲有無涂指甲油,若有則清除,以免影響血氧檢測儀的靈敏性。
2.2 治療中的護理
2.2.1 護理與觀察 讓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四肢自然伸直,排空大、小便,取下活動義齒、眼鏡,松開腰帶和領扣。將血氧檢測儀挾于示指上,協助患者用上、下臼齒咬住牙墊。牙墊放置時應注意位置正確,囑患者用上、下臼齒咬緊,以防治療時咬傷舌頭或損傷牙齦。由治療護士按醫囑給患者靜脈緩慢推注各種治療用藥,另一名護土在另一側協助。治療過程中護士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治療反應。
2.2.2 治療過程 為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后,護士遵醫囑先給患者靜脈注射阿托品1 mg以減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防止通電時引起的迷走神經興奮造成心臟驟停。緩慢推注麻醉劑,例如臨床常用2.5%硫噴妥鈉9~10 ml靜脈注射,靜脈注射速度前6 ml以后2 ml/min,到患者睫毛反射遲鈍或消失,呼之不應為止。硫噴妥鈉靜注7.5~9 ml(約為全量2/3)時給氧氣吸入。取下注射麻醉劑的注射器,接著推注0.9%氯化鈉注射液5~10 ml,以防硫噴妥鈉與肌肉松劑如氯化琥珀酰膽堿混合發生沉淀。換另一支注射器,給患者緩慢注射肌肉松弛劑如氯化琥珀酰膽堿1 ml(5 mg)稀釋后快速靜注。當患者肌肉完全松弛后停止注射。當患者肌纖維震顫基本消失、腱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此時是通電的最佳時間。麻醉后期,醫生將涂有導電膠的電極片緊貼于患者頭部兩顳側。停止氧氣吸入。醫生用手托緊患者下頜通電治療。根據不同的治療機確定通電參數,如用交流電療機一般為90~110~130 mA,通電時間為3~4秒。當患者面部和四肢之短抽搐將結束時,加壓給氧約5分鐘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復。護士應對患者治療的整個過程認真觀察。治療一般為每日一次,連續3~6次,療程視患者病情而定。
2.3 治療后的護理
治療后,一部分患者意識恢復較好,安靜合作,讓患者適時休息并繼續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意識恢復情況。另一部分患者意識模糊,興奮不安,應專人護理防止意外。檢查患者有無牙齦損傷、舌咬傷、牙齦出血等不適,酌情報告醫生處理。待患者意識恢復,能正確回答問題,能夠自己行動時,在專人看護下協助患者進食進水。食物以軟食為主,以免因患者吞咽功能未完全恢復進食時引起噎食 [3]。觀察患者治療后反應,必要時通知醫生,做好心理護理。認真記錄無抽搐電痙攣治療術后的護理記錄。
3 討論
電痙攣治療是一種快速、安全、有效的精神病治療方法,醫護人員應認真做好治療前的常規準備工作,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治療中與醫生密切配合,正確執行治療,做好監護,提高護理水平,從而確保治療的安全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