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的實踐價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期間診治的400例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200例)與對照組(2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急診科常規監護,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合格率、搶救物品完好率及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在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6.017
工作單位:277500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Safety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mments on the Practical Value of Emergency
CHEN Xiaomei LI Min Tengzhou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Tengzhou 277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safet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practice value. Method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2 December~2014 year in October dur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400 cases of emergency patients as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20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00 case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routine emergency department care,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contras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defects in test group patients (P<0.05),nursing qualification rate,the intact rate of goods rescu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Nursing risk management,Emergency,Safety management,Practical value
護理風險事件是醫院日常診療過程中的常見意外情況,尤其是對于急診患者而言,也是導致投訴事件和醫患糾紛的重要因素 [1]。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至關重要。本文旨在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的實踐價值,特收集我院的400例急診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的400例急診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200例)與對照組(200例),試驗組中男116例,女84例,年齡4歲~ 87歲,平均年齡(44.62±13.26)歲,患者的受傷原因包括:交通事故105例,毆打傷34例,重物砸傷20例,摔傷15例,其它26例;對照組中男115例,女85例,年齡5~86歲,平均年齡(45.15±13.72)歲,患者的受傷原因包括:交通事故102例,毆打傷35例,重物砸傷22例,摔傷19例,其它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急診科常規監護,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首先是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醫院領導及科室領導需根據風險管理的要求并充分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案,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制定的風險管理方案進行,在各項操作前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前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操作的目的、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等等,征求患者的同意,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綜合減少護理糾紛發生,另外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突發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并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確保護理工作安全有序的開展;其次是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可通過集中講座、現場演示等方式為急診護士講解相關急救設備操作、急救藥品使用等方面知識的培訓;每周或者每季度開展一次交流活動,讓護理人員發表意見,提出急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并互相討論,總結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找出護理操作中的薄弱環節;及時修訂急救操作的流程,讓護理人員熟練的掌握醫療事故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注意護理文件記錄的規范,為護理人員講解急診護理文件的重要性,提高護理人員對認真書寫護理文書的認識和重視,要求護理人員在書寫文書過程中必須遵循及時、客觀和準確的原則,特別是對于年級較輕或者剛入職不久的護理人員;護理人員書寫的文書要留檔檢查,對于出現低級錯誤的護理人員予以懲罰,對書寫優秀的護理人員予以獎勵,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另外是重視對搶救儀器、藥品等日常管理的重視,科室應安排專門的人員對所有搶救物品和儀器進行日常管理,嚴格按照規范做好各儀器的日常清潔和保養,每日應由專班護士負責清點、檢查儀器,一旦出現異常則需及時匯報,檢查問題所在,及時采取措施將故障排除;最后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護理過程中應充分融入人性化護理、優質護理的理念,護理人員應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同情患者,盡可能的幫助患者,對于出現急躁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積極給予關心,并要注意保持耐心、細心的態度,加強患者的溝通交流,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問,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盡可能的避免沖突發生。
1.3 效果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合格率、搶救物品完好率及患者滿意度 [2]進行分析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8.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χ 2檢驗統計計數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中有5例護理缺陷,護理缺陷發生率為2.5%,對照組中有26例護理缺陷,護理缺陷發生率為13.0%,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試驗組護理合格率、搶救物品完好率、滿意率分別為97.5%,100.0%、98.5%,對照組護理合格率、搶救物品完好率、滿意率分別為90.0%,91.0%、90.5%,試驗組護理合格率、搶救物品完好率及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如今,臨床護理在醫療工作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于病情危急的急診患者,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提高患者搶救效果和預后的關鍵 [3]。同時,急診護理也是醫院護患糾紛、醫療糾紛的高發區域,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急診患者病情往往較急,患者及其家屬由于對病情的擔心,情緒不穩定,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或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很容易將不滿情緒轉移至臨床人員身上;(2)部分護理人員缺乏對患者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視,或者缺乏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在護理過程中不夠謹慎,容易出現護理差錯,進而引起患者不滿,并可能引發護理糾紛 [4-5]。
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通過預先分析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并及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從而扼殺各種可能引起護理差錯及護理糾紛的因素,最終減少護理風險事件,提高護理質量 [6-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風險管理的試驗組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管理的對照組(P<0.05),護理合格率、搶救物品完好率及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在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護理缺陷發生率 [9-10],提高其護理合格率、搶救物品完好率及患者滿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