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應用于兒科臨床治療中的臨床不良反應及其藥理學觀察。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應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對照組應用阿奇霉素行口服,對比不良反應。結果 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觀察組26例,對照組24例。結論 加強合理用藥及藥物的了解,減少不良反應。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2.051
工作單位:123000遼寧省阜新市礦業集團總醫院
Azithromycin in Pediatric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harmacy
LI Wei Fuxin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Mining Group General Hospital,Fuxin 1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of azithromycin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nd pharmacological observa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choice in 2013 January -2014 year in Jun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30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jection of amyci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azithromycin was used for of adverse reac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of 26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2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use of drugs and drug knowledge,reduce adverse reaction.
【Key words】Azithromyci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Adverse reaction,Pharmacy observation
阿奇霉素屬十五元環大環廣譜類抗生素,因臨床各類感染中治療優良而廣泛應用。此種抗生素雖然臨床上對各類感染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但其臨床不良反應較多 [1]。近年來,因為醫院管理過于松懈或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情況呈逐年上升趨勢,所以此類藥物濫用,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6月間我院兒科所收治的6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兒年齡最大約為11歲左右,最小約為3歲左右,平均年齡約為5.5歲。上述收錄患兒均未患有嚴重急慢性疾病,根據患病類型分為呼吸系統感染25例、泌尿系統感染21例,皮膚軟組織感染14例,均于感染后7~23 d來我院進行治療。根據其臨床治療藥物方法的不同,將上述收錄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30例患兒。其中觀察組30例患兒中,男17例,女13例,患兒年齡最大約為11歲左右,最小約為3.5歲左右,平均年齡約為6歲,患兒病程最長約為23 d左右,病程最短約為8d左右,平均病程約為;對照組30例患兒中男17例,女13例,患兒年齡最大約為11歲左右,最小約為3.5歲左右,平均年齡約為6歲,患兒病程最長約為23 d左右,病程最短約為14 d。
1.2 方法
上述兩組患兒均應用阿奇霉素進行臨床治療,其中觀察組30例患兒均應用阿奇霉素10 mg~0.5 g行靜脈滴注治療,具體根據患兒臨床基本情況對用藥量進行增減,每日靜脈滴注一次;對照組30例患兒則應用阿奇霉素0.25~0.5 g進行口服治療,每日早晚各服藥1次。兩組患者均以7 d為一個治療周期,在治療期間嚴密觀察患兒的臨床情況,并做好應急措施,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用藥不良反應 [2]。
1.3 觀察指標
具體本次研究上述兩組患兒的臨床觀察指標包括胃腸道不良反應、變態反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肝毒性、查體不良反應、血液系統不良反應及其他臨床常見不良反應,對上述臨床觀察指標及對相應治療措施進行細致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兩組患兒的臨床基線資料及本次研究所有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資料及計量資料均采取卡方進行檢驗,其中臨床基線資料均以P≥0.05作為組間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即組間數據具有可比較性,臨床研究結果以P<0.05作為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具體觀察組30例患兒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有26例,出現發熱患兒6例,出現過敏性皮疹患兒2例,出現呼吸衰竭患兒1例,出現過敏性休克患兒1例,出現前庭功能障礙患兒2例,出現結膜充血患兒4例;相比較對照組30例患兒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有24例,出現發熱患兒8例,出現過敏性皮疹患兒1例,出現過敏性休克患兒2例,出現前廳功能障礙患兒3例,出現結膜充血患兒5例。經統計學軟件對上述兩組患兒的臨床用藥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計學處理,得出組間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患兒中,出現胃腸道反應患兒的臨床表現多為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出現發熱患兒則平均體溫約在38.5℃左右,出現過敏性皮疹患兒在頭面部、頸部、軀干及四肢均有紅色米粒大小皮疹,出現呼吸衰竭患兒則有急性喘息發作,結膜充血患兒則主訴眼球不適、視物不清等癥狀,過敏性休克患兒有面色蒼白、盜汗煩躁、四肢冰涼等臨床表現。以上患兒均于臨床治療時果斷停藥,嚴重患兒則進行對癥治療,并無1例患兒因臨床不良反應導致死亡。
3 討論
兒科科室屬臨床較為敏感科室之一,此科室患者多為0~18歲之間兒童,因其患者的年齡段很小,患者身體抵抗力較弱,所以更不允許錯誤的發生。隨著阿奇霉素在臨床治療中的普遍推廣,在兒科各種感染的治療中也逐漸成為主要治療藥物,但其臨床治療不良反應較多也逐漸顯露出來,臨床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中就此類藥物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進行細致觀察與記錄,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阿奇霉素的臨床應用中,以胃腸道不良反應為主,其臨床不良反應較為輕微,停藥后一段時間內即可消失,此種藥物單獨使用,則作為抗菌類藥物進行治療,其臨床不良反應較弱,但若與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合用,則可出現治療無效情況,使感染病菌具有耐藥性同時,還可加重不良反應情況發生,在與卡馬西平合用時,除降低藥效外,對患者體內肝毒性有增強作用。綜上所述,關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較多,但加強臨床醫生的合理用藥及加深此種藥物的了解,可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