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產后大出血的護理預防措施及效果。方法 將156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分別采用預防性護理干預和一般常規護理措施,統計大出血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大出血發生率(23.1%)低于對照組(42.3%)(P<0.05)。觀察組24小時平均出血量為(263.9±23.7ml),對照組為(437.6±31.2)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預防和減少產后大出血的發生率。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6.163
工作單位:474350河南省內鄉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Precautions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CHANG Yuping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Neixiang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Neixiang 4743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ysi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nursing precautions and effect. Methods The 156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78 cases,respectively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usual care measures in general,Statistical hemorrhage happen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major bleeding observation group (23.1%) than the control group (42.3%) (P<0.05).24 hours observation group average blood loss was (263.9±23.7ml),the control group (437.6±31.2)m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reventive care interventions can significant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Key words】Postpartum Hemorrhage,Preventive Care
產后大出血是指產婦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失血量超過500 ml,剖宮產時失血量超過1000 ml [1],是產婦分娩后最嚴重的并發癥。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危機產婦生命,嚴重時會造成產婦死亡。因此,在分娩前后對產婦采取有效的預防監測手段及嚴密護里預防措施,對防止產后大出血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產婦,在產房分娩時陰道時血量較多(大于200 ml)的患者156例做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8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6.9±3.3)歲。對照組平均年齡(26.4±3.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及產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而對照組只實施一般常規護理。兩組作比較。
1.2.1 分娩前護理 首先詳細了解入院產婦的病史,是否存在有出血傾向和凝血功能障礙的疾病,詢問經產婦是否有產后出血病史。對子宮畸形、前置胎盤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孕產婦要加強分娩前檢查,講解分娩過程,增強自信心。
1.2.2 分娩期護理
1.2.2.1 第一產程 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宮縮,安慰產婦保持輕松的心情,宮縮時不可過早用力,宮縮過強時合理使用鎮靜劑和縮宮藥物,以防止產程延長,引起產后子宮收縮乏力。
1.2.2.2 第二產程 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正確應用腹力和呼吸方式,正確調節腹壓,宮縮時不可用力過快過猛,以防軟產道撕裂傷。對產前篩查高危出血人群在活躍期就給與靜脈留置針,以便快速補液。
1.2.2.3 第三產程 應正確處理胎盤娩出。胎盤娩出后查看胎盤胎膜剝離是否完整,及時清理殘留在宮腔內的胎盤、胎膜和血塊等,有利于促進子宮收縮。
1.2.2.4 第四產程 即產后2小時。產婦產后必須在產房嚴密觀察2小時,每隔15分鐘—30分鐘按壓宮底一次,觀察陰道出血量及宮底下降位置、查看會陰部有無血腫,及早發現有無大出血和休克先兆。
1.2.3 分娩后護理 產婦離開產房回病房,24小時內仍需觀察陰道出血狀況及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出血的原因并統計大出血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 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大出血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大出血發生率為23.1%(產后宮縮乏力2.6%、精神過度緊張2.6%、產程延長2.6%、前置胎盤1.3%、胎盤早剝1.3%、妊高癥1.3%、巨大胎兒2.6%、雙胎妊娠1.3%、軟產道裂傷2.6%、凝血功能障礙1.3%、胎盤粘連1.3%、胎盤部分殘留1.3%、胎盤植入1.3%),對照組出血發生率為42.3%(產后宮縮乏力7.7%、精神過度緊張3.8%、產程延長3.8%、前置胎盤1.3%、胎盤早剝1.3%、妊高癥2.6%、巨大胎兒2.6%、雙胎妊娠1.3%、軟產道裂傷7.7%、凝血功能障礙1.3%、胎盤粘連1.3%、胎盤部分殘留5.1%、胎盤植入1.3%、羊水過多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2=3.754,P<0.05)。
2.2 兩組患者24小時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24小時平均出血量為(263.9±23.7)ml,對照組為(437.6±31.2)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78,P<0.05)。
3 討論
產后出血作為產科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通常發病較快,失血量也隨著分娩的復雜性而上升,以往護理中大多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做好預防監測,同時為孕產婦做好產前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危及產婦生命 [2]。因此,尋找和發現出血原因就顯得非常重要。一般來講,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宮縮乏力,胎盤滯留、植入、部分殘留,軟產道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等。宮縮乏力時,盡可能縮短產程,胎兒娩出后可按摩子宮,用縮宮劑,必要宮腔填塞紗布;軟產道損傷,應立即進行有效縫合;凝血功能障礙,應排除宮縮乏力,胎盤滯留、植入、部分殘留,軟產道損傷等因素,盡快輸血、補充凝血因子。因此,只有在產前,產時、產后三個階段處處細心監測,早發現,早處理、早預防是處理產后大出血的關鍵 [3]??傊l生產后大出血時只要搶救正確得力,就能很快止血,保證孕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