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選取于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4例患者(60顆牙),隨機分為兩組進行對照組研究,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修復方法治療,治療組患者給予口腔種植修復方法治療,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組患者對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語言功能、舒適度、美觀度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分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治療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效果顯著,能夠改善牙齒美觀,對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治療滿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038
工作單位:150001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
Study on Oral Implantology Repair Efficacy of Dentition Defect
JIANG Wei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linical effect of oral implantology repair for dentition defect is to be studied. Methods Choose 44 patients (60 teeth) of dentition defect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and separate them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re given conventional repair treatment and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are given oral implantology repair treatment, then compare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to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ssessment scores in terms of chewing function, retention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comfort and appearance in study group are much higher; besides, treatment efficacy in study group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re is a treatment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s statistic value (P<0.05). Conclusion Oral implantology repair is of efficacy for dentition defect;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dental appearance and it is significant to increase patients’ chewing function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Thus, such a treatment method is quite worthwhile to be applied widespread.
【Key words】Oral implantology,Repair,Dentition defect
牙列缺損指的是由于部分牙齒缺失而導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咀嚼以及生活質量,還對發音和美觀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1]。為研究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于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4例患者(60顆牙)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進行對照研究,同時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4例患者(60顆牙)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列缺損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22例患者(30顆牙)中有男性患者12例(18顆牙),女性患者10例(12顆牙);年齡21 ~61歲,平均年齡(36.7±6.6)歲;牙列缺損原因:牙尖周病變及齲病造成牙體硬組織缺損的患者有7例,外傷脫落的患者有4例,牙周病致使牙齒松動或脫落的患者有9例,其他原因患者有2例。治療組22例患者(30顆牙)中有男性患者13例(16顆牙),女性患者9例(14顆牙);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37.1±6.3)歲;牙列缺損原因:牙尖周病變及齲病造成牙體硬組織缺損的患者有8例,外傷脫落的患者有3例,牙周病致使牙齒松動或脫落的患者有8例,其他原因患者有3例。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的一般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修復方法治療:對患者的口腔周圍皮膚與口腔組織進行嚴格消毒,并給予局部麻醉;對患者的患牙殘留體進行清除,然后備牙并讓患者佩戴患牙模型。
1.2.2 治療組 治療組患者給予口腔種植修復方法治療: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血液系統檢查,進行消毒和麻醉后,作L形或H形切口于牙槽嵴項,充分暴露牙槽骨并且在為其定位后先鋒鉆導向,對D1、2類骨質進行攻絲后植入種植體,采用螺絲進行封閉或者安放愈合基臺,并將軟組織進行縫合 [2]。
1.3 療效標準
兩組患者對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語言功能、舒適度、美觀度的滿意度情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并比較,每一項的總分均為10分。臨床療效:顯效:患者的牙列缺損得到完全修復,咀嚼功能恢復,與正常牙的外觀相比無明顯差異;有效:患者的牙列缺損得到基本修復,與正常牙的外觀相比差異較小;無效:患者的牙列缺損沒有修復,與正常牙的外觀相比差異較大。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患者例數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 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對咀嚼功能的滿意度評分為(6.8±1.1)分,固位功能的滿意度評分為(5.8±1.5)分,語言功能的滿意度評分為(7.8±1.4)分,舒適度的滿意度評分為(7.1±1.2)分,美觀度的滿意度評分為(7.3±1.1)分;治療組患者對咀嚼功能的滿意度評分為(8.8±1.6)分,固位功能的滿意度評分為(7.2±1.8)分,語言功能的滿意度評分為(9.8±0.8)分,舒適度的滿意度評分為(9.6±2.1)分,美觀度的滿意度評分為(9.3±2.0)分。則治療組患者對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語言功能、舒適度、美觀度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不同方式的治療后,對照組患者中例患者顯效,例患者有效,例患者無效,則治療總有效率為;治療組患者中例患者顯效,例患者有效,例患者無效,則治療總有效率為。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牙齦病、牙周病、外傷、其他頜骨疾患、發育障礙等因素都有可能誘發牙列缺損,臨床上過去經常使用常規修復方式進行治療,但是美觀度以及舒適度等有限 [3]。口腔種植與常規修復方法比較能夠最大限度的對健康牙齒進行保留,并且其義牙具有逼真、美觀、衛生、穩定等諸多優點,目前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牙列缺損的首選方法之一。在本次研究中,將我院收治的44例牙列缺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進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對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語言功能、舒適度、美觀度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分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治療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效果顯著,能夠改善牙齒美觀,對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治療滿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治療牙列缺損的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