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并分析鼻內鏡下不同整形術式治療鼻中隔偏曲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就診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應用鼻中隔矯正術)和觀察組(應用改良鼻中隔矯正術),觀察兩組整形術式治療鼻中隔偏曲的療效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結論 應用改良鼻中隔矯正術治療鼻中隔偏曲的療效優于常規鼻中隔矯正術,其具有創傷小、簡便、愈合快、治愈率高等多項優勢,值得推廣使用。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056
工作單位:150700黑龍江省延壽縣延壽鎮衛生院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LI Yanchun Yanshou township hospitals of Yanshou Coun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Yanshou 150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 of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in 8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nasal septum correction)and observation group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nasal septum surgery),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surgery treatment of nasal septum devi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100% and 7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nasal septum correction effect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nasal septum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corrected operation, it has less trauma, simple, fast healing, high cure rate, a number of advantages,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Plastic surgery,Nasal endoscopy,Nasal septum deviation
近年來,在臨床醫療中普遍使用改良鼻中隔矯正術對鼻中隔偏曲患者進行治療,取得很好的療效。本文通過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共80例,探討鼻內鏡下不同整形術式治療鼻中隔偏曲的臨床療效,現將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通過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共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共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8.65±1.36)歲;觀察組共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39.46±1.0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癥情況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兩組均局部麻醉,在鼻內鏡下仔細探查偏曲的部位、范圍及形態。
對照組:應用鼻中隔矯正術進行治療,具體如下:手術過程中切口取在鼻中隔手術切口處或者鼻中隔偏離曲部分的前端,將兩側軟骨膜和骨膜進行分離,只切除偏曲部分的軟骨,盡可能保留鼻中隔不偏曲側方的軟骨。觀察組:應用改良鼻中隔矯正術進行治療,具體如下:①將常規Killian切口換成外斜“L”形;②依據鼻中隔偏曲的不同部位,選擇黏膜切口或者皮膚黏膜交界處。③選擇“V”形切口,將骨與鼻中隔軟骨連接處切開,在此過程中盡可能不全部切斷,確保鼻中隔不容易塌陷;④接著繼續分離患者兩側的犁骨膜及篩骨垂直板骨膜,同時,往下至鼻子底部;依據鼻中隔偏曲的類型對軟骨實施合理的切割減張,并且對患者偏側的犁骨及篩骨垂直板實施骨折移位或片狀去除。⑤倘若矯正中隔后鼻道依然不通暢的患者,下鼻甲可實施骨性外移或者等離子消融整形術,手術過后膨脹海綿填塞大約25~50小時,每7天復查1次,派醫護人員隨診3~4個月。
1.3 療效判斷標準
術后治愈標準以及相關臨床并發癥:①治愈:鼻中隔偏曲矯正,切口快速愈合,各種臨床癥狀顯著消失,且沒有引發并發癥;②有效:術后切口明顯愈合,依然存有鼻腔通氣不暢的情況,伴有鼻塞、頭脹、頭疼等臨床現象,沒有引發并發癥;③無效:術后效果未達到患者的要求,矯正不滿意,沒有緩解鼻腔通氣障礙情況,依然存有鼻塞、頭脹等臨床癥狀;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療效情況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 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通過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臨床治療,得出對照組中治愈15例(37.50%)、有效15例(37.5%)、無效10例(25%);觀察組中治愈33例(82.5%)、有效7例(17.5%)、無效0例;觀察組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鼻中隔偏曲是國內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其常引發多種并發癥。鼻中隔偏曲主要指鼻中隔偏離中部向兩側或者一側彎曲,或者使其局部突起,繼而阻礙了患者鼻腔內部正常通氣的功能,其臨床表現為頭疼、頭脹、流涕、耳鳴、鼻塞、鼻出血等 [1],在臨床治療中常以手術治療為主要解決方式。隨著我國鼻內鏡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鼻內鏡技術在手術過程中的應用率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在鼻內鏡的幫助下應用改良鼻中隔矯正術治療鼻中隔偏曲已漸漸成為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 [2]。依據患者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及類型,在鼻內鏡下合理選擇性地實施改良鼻中隔成整形術,不僅有效切除患者鼻腔內部較少的組織,同時,還能保留患者正常的鼻中隔解剖結構。同時,由于其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治愈率高等多項優勢,已經逐漸廣泛采用在臨床治療中。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臨床中應該積極使用改良鼻中隔矯正術治療鼻中隔偏曲患者,其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常規整形術式,能大幅度提高成功率。
綜上所述,在鼻內鏡下選擇改良鼻中隔成形術對患者進行治療,能有效治愈鼻塞、頭痛、鼻出現等臨床癥狀,具有臨床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