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牙齦瘤非手術治療,保留了罹患牙齒的新方法。方法 2002年9月~2008年9月臨床隨機選著牙齦瘤患者43例,應用平陽霉素2%利多卡因瘤體內注射,治療后30天內觀察瘤體變化及治療后的全身反應。結果 43例經平陽霉素、2%利多卡因注射后,瘤體在1月內全部消失。結論 平陽霉素、2%利多卡因聯合注射治療牙齦瘤是行之有效,即簡便、痛苦小、又保存了患牙的新方法。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1.135
作者單位: 273500鄒城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Clinic and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Pingyangmycin Combined 2 Percent Lidocaine Therapy in Epulis
SUN Dubin DU li Stomatology Department,People's Hospital in Zoucheng City,Zoucheng 273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 new way which manages epulis by no operation and preserve teeth in the epulis. Methods 43 cases from September 2002 to September 2008 were selected and jnjected pingyangmycin and 2 percent Lidocaine into epiulis .Changes of tumors and complications of drug wereobserved after 30 days. Results After injected 1~2 Amp Pingyangmycin and 2 percent Lidocaine,all tumors of 43 cases were disappeared in 30 days and did not recur after observet 5 years. Conclusion Treatment epulis with pingyangmycin and 2 percent Lidocaine,preserviny tooth and no operative distress,is a simple and utility way.
【Key words】Epulis,Pingyangmycin,Lidocaine
牙齦瘤并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來源于牙齦、牙周膜或牙槽骨膜的炎癥性和反應性增生物,具有類似腫瘤的性質 [1]。齦瘤多有蒂,所波及的牙齒需拔除。其病變區的牙周膜及牙槽骨均應徹底刮除,防止復發 [2]。臨床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口腔認識及治療要求也隨之提升,多數患者難以接受拔除牙齒。本組采用平陽霉素、2%利多卡因瘤體內注射治療牙齦瘤,即保存了患牙又治愈了疾病牙齦瘤是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以青中年女性多見。牙齦瘤并非真正腫瘤,而是來源于牙齦、牙周膜或牙槽骨骨。經3~5年隨診觀察,未見復發病例。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牙齦瘤患者43例,男13例,女30例,年齡15~50歲。牙齦瘤的類型:血管性16例,纖維型22例,肉芽腫型5例。牙齦瘤的位置:唇頰側32例,舌側4例,近遠中7例。牙齦瘤的大小:最大5 cm×5 cm×3 cm,最小0.5 cm×0.4 cm×0.4 cm。
1.2 治療方法
治療前先行齦上潔治術,進行X線胸透,血常規和腎功能檢查,檢查結果正常,無藥物過敏史者可接受治療。取平陽霉素4 mg/支或8 mg/支并加入20 g/L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或6 ml按倍數遞增的計算方法溶解酌量注射。2 ml型0.5 mm×20 mm針頭注射器入瘤體,有蒂者針應刺入蒂部注射藥物致瘤體變為蒼白色,術中避免多次刺入以防藥物流失。3周后牙齦瘤未完全消失者,可重復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平陽霉素不超過8 mg,總量不超過40 mg。
2 結果
牙齦瘤經1~2次注射治療后,瘤體完全消失,全部治愈。肉芽腫型、纖維型的牙齦瘤3天后開始縮小,2~3周消失,部分瘤體過大者可2周重復注射一次,4周達到消失。 血管型牙齦瘤對藥物較敏感注射后3天瘤體明顯縮小,多數1周內消失。腫瘤組織破壞嚴重者,出現牙齦萎縮現象,牙根部分暴露,周圍正常游離齦、附著齦未見異常。所有病例經3~5年復診,未見復發,牙齦、牙周組織附著基本正常。X線復查注射區牙槽骨無明顯新的破壞影像。全身無明顯平陽霉素注射后的不良反應 。僅有1例患者注射后有輕微發熱疲勞感。
3 討論
牙齦瘤具有腫瘤的外形及易復發的生物學行為,并伴隨著腫瘤的生長破壞牙槽骨,引起牙齒的松動,移位。臨床上治療牙齦瘤的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破壞牙列的完整性及患者的咬合功能。我們采用非手術的方法即保留了患牙,又使瘤體得以消失,患者能夠接受。3~5年隨診未見復發。取得了臨床良好治療效果。
平陽霉素是一種廣譜的抗癌抗生素,它能抑制細胞胸腺嘧啶苷參入DNA,而藥物本身與DNA結合,使細胞合成破壞并分解,作用于細胞代謝的分解期(S期)從分子水平上抑制腫瘤細胞的合成與分裂 [3]。朱甄慧等 [4]對平陽霉素治療后的腫瘤細胞和亞細胞結構變化的觀察表明,其治療機制為血管瘤的實質部分,腫瘤間質及周圍結締組織均有萎縮變性,從而導致血管功能減弱乃至消失。2%利多卡因稀釋平陽霉素幾乎可達到無痛狀態,患者易于接受。
平陽霉素不良反應小,很少抑制骨髓及肝腎功能,也不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臨床上成人使用劑量超過300 mg才會引起肺炎和肺纖維化,因此小劑量局部注射用于治療牙齦瘤是安全的,雖然有1例患者出現了低熱和胃腸道反應,均較輕微不影響正常生活。該方法最大可能的保留了患牙及牙列頜骨的完整形態,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