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方法 本文通過對33 000例次配血標本的收集與處理和血液成分輸注護理,按照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要求,對從采集血樣到血液輸注完畢的護理操作程序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結果 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科學輸血,促使輸血的療效不斷提高,同時還要確保輸血的安全性。臨床輸血技術的發展過程由傳統的單一全血輸注到成分輸血,例如:血小板、血漿、紅細胞和冷沉淀等血液制品,可見我國臨床輸血技術在向高科技不斷發展。結論 目前,我國臨床輸血技術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越來越規范。但與臨床輸血技術相對應的護理技術,還達不到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要求。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7.135
作者單位:154007 佳木斯市中心血站
Study 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LI Zhongfa Central Blood Station of Jiamusi City,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chnology standard. Method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33 000 cases with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and blood components infusion nursing,in accordance with requirements of the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rom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blood transfusion after injection of nursing procedure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summary.
Result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scientific blood transfusion,to promote the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 continues to improve,but also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traditional single blood infusion to composition blood transfusion. For example: blood platelets,plasma,red blood cells and cold precipitation products,visible in our country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chnology to high-tech development. Conclusion At present,the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chnology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andardi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However,the technology of nursing care i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s not up to the standard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Key words】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Specifications,Techniques
臨床輸血技術在輸血醫學中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隨著我國輸血技術的不斷改革,從單一全血輸注發展到成分輸血,例如:血小板、血漿、紅細胞和冷沉淀等血液制品,根據這一改革,對輸血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為止,還沒有同臨床輸血技術發展相適應的護理技術規范。科學合理的輸血,使輸血療效得以提高,并保證患者可以安全輸血。本文針對33 000例次配血標本的收集與處理和血液成分輸注護理,并對其操作程序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具體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3年1~12月我院對33 000例次配血標本的收集與處理和血液成分輸注,其中男患者18 550例次,女患者14 450例次,年齡1~75歲;急診患者1 895例次,兒童3 885例次,外科患者13 330例次,內科患者11 000例次,燒傷患者1 580例次,整形科患者60例次,放療患者213例次,介入治療患者1037例次。在治療的過程中有23例次出現過敏反應,8例次出現發熱反應,2例次出現非免疫反應性溶血,經過采用不同方法護理后,均得到康復。在輸血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疑難配血98例次,骨髓移植15例次,冷凝集40例次,免疫抗體23例次。
2 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護理操作
2.1 配血標本要求
要求受血者的血液標本沒有污染和溶血的現象,為非輸液管道留取標本。發現有10例次受血者是從輸液管道留取的配血標本,如果血液中的分子物質使血標本中的紅細胞和血漿以及各種分子的濃度發生變化,將會導致實驗結果呈假陽性,從而使配血試驗受到干擾,這就需要重新采集配血標本。另外,在輸血中還要注意容器的要求,當用全自動配血儀器進行配血時,要求用抗凝標本。首選的配血抗凝管就是乙二胺四乙酸,因為它對細胞膜的影響非常小。現今我院已經統一用抗凝管進行配血。還要注意對受血者進行身份確認,以免輸血的血型與受血者的血型不符。本組有1例受血者出現輸血的血型與原血型不符。
2.2 血液的保存要求
在血液領取時,醫護人員要根據領血單的內容攜帶患者血型標本以及輸血同意書到輸血科取血 [1]。每次要求只領取一袋血,特殊情況除外,如1例患者有2個以上輸液通道或者是急需。取血時還需要取血人與發血人雙方一起核對;在領取血液后,在溫室中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30 min。如果不能及時輸血,要盡快送回血庫進行保存。但不能將血液在冰箱中保存,因為冰箱中的溫度并沒有根據血液保存要求嚴格控制,容易使血細胞的存活量受到影響。本組有3例受血者因血液在溫室中長時間放置導致血細胞受到破壞發生溶血現象。
2.3 血液輸注
在血液輸注時也有相應的要求,如紅細胞輸注時需注意:保存在(4±2)℃的儲血冰箱內,保存期35 d。一袋紅細胞在120 ml左右。連續輸血時,在兩袋血之間需要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輸血器至少12 h更換一次或者每輸完兩袋血更換一次,以防細菌生長或過濾網堵塞 [2]。本組有8例受血者因輸血器更換不及時導致輸血速度緩慢,通過更換輸血器后恢復正常。
2.4 血液加溫
在血液進行加溫時,將血液置于35℃~38℃水浴中,輕輕搖動血袋并不斷測試水溫,溫度控制在32℃~35℃,不能使用臨時的或不規范加溫方式對血液加溫。本組有2例受血者因對血液不規范加溫導致輸入的紅細胞中出現非免疫性溶血。
2.5 血液加藥
不可以在血液中加入藥物,如果加入藥物,一旦有不良反應,就很難判斷是由哪種原因導致 [3]。
2.6 監護輸血患者
在輸血過程中,開始的速度應控制在每分鐘輸入3 ml,在15 min之后,根據受血者自身情況調整輸血速度。對患者輸血的整個過程中進行監視,以免出現不良反應而不能及時處理。
2.7 輸血反應處理
輸血過程中要確保管道通暢,如果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對于輸血出現不良反應情況要及時填寫信息反饋單,分析不良反應發生原因,如果是疑似細菌引起的不良反應,則要對受血者及血袋同時做血培養檢查。
3 結束語
臨床輸血效果是檢驗輸血治療的一項重要指標。臨床輸血技術的操作過程較為復雜,步驟較多,護理工作在輸血過程中始終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臨床輸血技術的操作程序的實施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不僅保證了輸血護理的質量,還確保了患者的安全。本文結合臨床輸血技術的操作程序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對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護理技術的補充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