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偉,張東亮,胡祥超,趙詠梅
(西北核技術研究所,西安 710024)
CO(一氧化碳)是一種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的無色、無臭氣體,大量吸入會出現頭痛、惡心、頭暈等感覺,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在部分工業生產、科研實驗等場所,可能會產生或泄漏一定量的CO,對現場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因此對CO濃度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對保證人員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常規的CO濃度監測方法,一是使用手持式監測儀進行監測,這種方法不適用于多點、大范圍使用。二是利用CO傳感器和數據采集儀等進行有線數據傳輸,只滿足部分應用場合。本文應用中傳感器布點位置較為分散,且有其他條件限制,測量現場不宜鋪設數據傳輸及供電電纜,故采用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完成CO在線監測,并擴展了通信距離,獲取了有效數據。
ZigBee是一種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絡技術,通信效率非常高。其物理層和MAC層協議為IEEE802.15.4協議標準,網絡層由ZigBee聯盟制定,應用層可根據用戶自己的項目需要,對其進行開發利用[1-2]。與其他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相比,ZigBee具有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網絡容量大等優點。在工業控制、物聯網、智能建筑、環境監測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CO監測現場區域較大,監測點多且相對分散,傳統的有線測量方式就存在線路布設復雜、接線繁瑣、供電困難、后期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因此在本系統中采用ZigBee無線通信方式。根據現場特點,通信網絡采用星型結構。另外,由于場地有一定起伏,監測前端與監控中心之間有山坡阻隔,無法直接通視,故系統中增加路由節點,起到中繼作用。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圖Fig.1 Topology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系統由3部分組成,即終端節點(end device)、路由節點(router)和協調器(coordinator)。 其中,終端節點配置CO傳感器,負責數據采集并向路由節點發送數據。路由節點負責通信轉發,在本系統中實際起到中繼作用。協調器作為網關,是網絡的核心,負責建立整個無線網絡,且與監控主機相連,將主機的指令轉發給前端傳感器節點,并將接收到的監測數據通過串口交與主機處理。
系統硬件設計主要包括終端節點、路由節點、協調器等的設計。其中,路由節點和協調器功能一致,硬件完全相同,只是在軟件設計中有所區別。
CO監測終端節點即工作在測量現場的傳感器節點,完成CO氣體濃度采集與通信功能,工作環境相對惡劣。節點中的CO采集選用英國Alphasense生產的小型帶過濾膜的CO-AF型傳感器,該型傳感器采用電化學原理,靈敏度好(55~90 nA/ppm),響應時間短(<25 s),過載能力強(200%),適用于工業現場等環境。
節點的無線通信模塊選用TI公司的CC2530F256芯片,該芯片采用2.4 GHz頻率,IEEE 802.15.4標準,ZigBee技術具有極高的接收靈敏度和抗干擾性能,能夠以非常低的材料成本建立強大的網絡節點[3-4]。同時,CC2530F256內部集成工業標準增強型8051 MCU,以及8通道輸入可配置12位AD轉換器,可完成CO傳感器的數據采集及轉換。
CC2530芯片的射頻信號的收發是采用差分方式來實現的,這種平衡電路的實現方式不僅能夠減少信號的散射、抑制噪聲的干擾,也能夠使電路中電流所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而不會對外界產生干擾。但在本系統中,由于通信距離相對較遠,達到上千米,所以需要增大發射功率,以滿足遠距離通信需求。系統中選用TI公司推出的功率放大芯片CC2591,它的工作頻率為2.4 GHz,面向低功耗與低電壓應用,具有集成度很高的射頻前端[5]。其內部集成的功率放大器增益為22 dB,最大發射功率為+22 dBm,接收部分內部集成的低噪聲放大器分高低接收增益分別為11 dBm、1 dBm,相較于CC2530-97 dBm的接收靈敏度,CC2591可以將接收靈敏度改善6 dB。同時,選用CC2591,則無需采用平衡/非平衡轉換電路實現雙-單端口信號轉換的巴倫電路,降低了電路設計的復雜度。CC2591芯片內置了轉換電路,使其RF信號可通過ANT單端口輸出,通過匹配電路直接連接到天線。CO監測終端節點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終端節點結構框圖Fig.2 Structure diagram of end device
協調器為系統中的無線信號接收端,負責前端傳感器與監控主機之間的信號轉換。無線通信網絡需要維護雙向的通信通道,系統中的數據大部分都是上行數據,即由傳感器節點發往監控中心,只有當監控中心發送采集數據等控制指令時,才有數據的下行傳輸。同樣,協調器無線通信模塊仍然采用CC2530F256芯片,與傳感器節點的區別是無數據采集模塊,而是增加了與監控主機連接的串口通信模塊,由MAX3232完成RS232電平與TTL電平之間的轉換,將收到的數據通過此串口傳輸至監控主機[5-7]。協調器節點主要電路如圖3所示。

圖3 協調器節點主要電路Fig.3 Hardware circuit of coordinator
RF信號經CC2530的RF_N和RF_P端口出來,經過差分信號阻抗匹配、濾波后送入CC2591進行功率放大,后通過CC2591的ANT口與天線相連。協調器中利用CC2530的P0口對CC2591的HGM、EN、PAEN進行邏輯控制,使其正常工作。另外由于CC2591工作高電壓為1.8 V,CC2530端口電壓為2.0 V~3.6 V,所以二者之間需要增加分壓電路。
路由節點與協調器硬件設計完全相同,但是不啟用串口功能,只是在軟件上進行調整,將獲取的前端數據轉發給協調器,或將協調器的控制指令轉發給傳感器節點。
軟件設計是整個監測系統的重要部分,包括傳感器節點、協調器及監控主機的軟件設計[8-9]。傳感器節點和協調器部分的代碼由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來實現,并以TI公司CC2530支持的ZStack協議棧為基礎進行開發。監控主機部分的代碼由Delphi2010實現。下面主要介紹傳感器節點和協調器的工作流程。
傳感器節點的主要功能為根據監控主機控制指令獲取現場CO氣體濃度,并向協調器發送此數據。其工作流程為上電后首先進行初始化,使能MCU和RF收發器,然后向協調器發送入網請求,成功后則等待控制指令。接收到監測的控制指令后,啟動A/D,進行取樣,獲取CO傳感器的數據,并發送數據,然后繼續等待下一條控制指令。程序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傳感器節點流程圖Fig.4 Flow chart of sensor nodes program
協調器作為整個網絡的核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實現網絡的組建、管理、數據的收發等。其工作流程為上電后首先進行初始化,與傳感器節點一致,然后掃描頻段內的信道,組建網絡,接著按預設地址以“點名”的方式獲取各傳感器節點信息,成功后等待監控主機從串口發來的控制指令。收到指令后立即向傳感器節點轉發指令,并等待傳感器節點傳回的測量數據,然后向主機發送數據。協調器節點程序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協調器流程圖Fig.5 Flow chart of coordinator program
協調器通過串口進行數據通信時,發送數據以幀的形式在網絡層進行傳輸,表1為部分數據幀的定義。

表1 部分數據幀定義Tab.1 Some data frames definition
現場的CO氣體濃度為相對緩變信號,對采集頻率要求不高,但現場空間分布較廣,對信號傳輸距離有一定要求。本文設計的基于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的CO在線監測系統經過實驗室測試,在通視條件下,傳輸距離可達1.5 km,且信號傳輸穩定。在現場,布設了約30個傳感器節點。由于與監控中心之間有山坡阻隔,無法通視,故增加了中繼路由節點。系統采用蓄電池供電。同時,為進一步增強信號強度,采用高增益吸盤天線,架設高度約2 m。監測結果表明,在1min內可完成1輪所有傳感器節點的數據獲取,且系統工作穩定可靠,信號傳輸距離滿足要求,抗干擾能力強,有效保證了現場CO濃度監測。
基于ZigBee協議設計了CO無線監測系統,通過采用CC2530與CC2591相結合的方式,擴展了通信距離,做到了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的無線傳輸,采用星型結構,實現了多點、大范圍CO在線監測。系統結構相對簡單,易于擴展,在實際應用中可快速獲取現場CO濃度值,對保證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紀晴,段培永,李連防,等.基于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智能家居系統[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29(12):3064-3067.
[2]E S Nadimi,H T Sogaad.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Monitoring Animal Presence and Pasture time in a Strip of New Grass[J].Computures and Electronics in Agrculture 6I,2008:79-87.
[3]Texas Instrument.CC253x system-on-ship solution for 2.4GHz IEEE 802.15.4 and ZigBee applications[R].Texas: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2009.
[4]崔文龍,鄒虹.基于ZigBee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設計[J].山西電子技術,2013,1(2):18-20.
[5]趙小宣.基于ZigBee技術的家居環境信息管理系統[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3:18-21.
[6]武仁杰.基于ZigBee的礦井監測節能系統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2,20(7):1818-1820.
[7]騰志軍,李國強,何建強.基于ZigBee的礦井環境監測與定位系統[J].自動化與儀表,2013,28(1):22-25.
[8]王雅薈,楊雷鵬,范蟠果.基于ZigBee技術的油田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3,21(2):374-376.
[9]莊華勇,伍川輝.基于ZigBee的高速動車組車內溫濕度監測系統設計[J].中國測試,2013,39(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