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157400 黑龍江省寧安市中醫院
【摘要】目的 對中藥治療痛風的療效展開系統評價。方法 對已發表的中藥治療痛風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檢索,并采用RevMan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共有20個隨機對照試驗,1400例患者符合納入的標準。相比于西藥組,中藥組的有效率合并檢驗分級結果具體為:P<0.00001,Z為4.71,合并后RR值為1.07,95%的可信區間為(1.03,1.09);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檢驗結果具體為:P<0.00001,Z為11.41,合并后OR值為0.04,95%的可信區間為(0.04,0.09)。結論 與西藥治療痛風相比,采用中藥治療的療效更為顯著,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0.199
Meta Analysis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Gout
PEI Yanqiu Ning’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Ning’an 157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Methods Published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on treatment of gout of Chinese medicine.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4.0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2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including 1400 patients.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Chinese medicine group with the efficiency of insp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P<0.00001,Z=4.71,the combined RR value was 1.07,95%CI (1.03,1.09);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to compare test results: P<0.00001,Z=11.41,the OR after the merger 0.04,95%CI (0.04,0.09).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s more obvious an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Gou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a analysis
痛風為人體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發的一組疾病,具有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關節畸形、痛風性慢性關節炎等臨床特點,通常還會累及腎臟,形成尿酸性尿路結石及慢性間質性腎炎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腎功能不全,并毀損致殘關節 [1]。中藥治療痛風的歷史悠久,且取得了獨特的效果。然而,由于尚未系統評價這些臨床研究的療效,因此對研究結論的質量及推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基于此,本文根據循證醫學原理,對中藥治療痛風的療效展開Meta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文獻納入標準
資料研究對象必須確診為痛風;試驗的設計必須為隨機對照試驗(即RCT);僅給予對照組常規的西藥治療,治療組則僅接受西藥治療;對照組及治療組均具備明確的療程;試驗需具備規范、標準的療效評價指標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RevMan4.0軟件對納入的研究資料進行Meta分析。采用Z(u)對合并統計量進行檢驗,小概率事件以比值比(OR)為效應量,計數資料則以相對危險度(RR)作為效應量,均用95%的可信區間表示。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
共有20個隨機對照試驗,1400例患者符合納入的標準。其中,721例為中藥治療組,679例為西藥治療組,結果為陽性的有678例及591例,分別占各組總數的94.0%、87.0%。相比于西藥組,中藥組的有效率合并檢驗分級結果具體為:P值<0.00001,Z為4.71,合并后RR值為1.07,95%的可信區間為(1.03,1.09),組間具備統計學差異,說明中藥治療組的有效率高于西藥對照組。
2.2 不良反應比較
共有985例樣本納入不良反應中,其中503例為中藥組,11例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482例為西藥組,179例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1%。其綜合檢驗結果具體為:P<0.00001,Z為11.41,合并后OR值為0.04,95%的可信區間為(0.04,0.09),說明中藥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率低于西藥對照組。
3 結論
在中醫學中,痛風性關節炎屬于痹癥的范疇,與古代的白虎、歷節等存在一定的關聯。中醫藥主張辨證論治及整體觀念,不斷有效緩解炎癥發作時患者受到的痛苦,而且還可對機體內在平衡進行調節,從而達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關于中藥治療痛風的文獻報道非常多,但大多數為經驗型用藥,缺乏規范的研究設計及可信度,因而難以被現代醫學廣泛認可及接受 [3]。本文為客觀、系統評價中藥治療痛風的療效,根據循證醫學原理,對1996 ~2013年間先關文獻進行全面檢索,并嚴格遵循相關納入標準,對選入的文獻展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共有20個隨機對照試驗,1400例患者符合納入的標準。相比于西藥組,中藥組的有效率合并檢驗分級結果具體為:P<0.00001,合并后RR值為1.07,95%的可信區間為(1.03,1.09);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檢驗結果具體為:P<0.00001,合并后OR值為0.04,95%的可信區間為(0.04,0.09)。這些數據表明與西藥治療痛風相比,采用中藥治療的療效更為顯著,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提示應加大對中藥治療痛風的重視力度。
此外,本系統評價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納入研究的文獻質量普遍偏低,屬于低質量試驗;其二,這些隨機實驗對研究設計、隨機化的方法及分配方案的描述不多,大多數的隨機試驗知識提高根據隨機原則進行分組,但對隨機的方法是否恰當尚未提供詳細的判斷信息;其三,倒漏斗圖分析結果顯示左右存在不對稱情況,其主要原因即為文章發表出現偏倚以及采用了質量不高的方法學,表明可能還未發表陰性結果的相關試驗,實際上,臨床研究人員需重視陰性結果,其同樣可起到指導臨床決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