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紅
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 453000
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及相關對策分析
楊世紅
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 453000
目的探討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及其相關對策。方法選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我院應用中藥治療患者50例,發生中藥不良反應患者1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發生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結果患者出現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包括:中藥中的有效成份引起、用量不當、藥物蓄積中毒、對藥物的毒性認識不足以及患者的特異體質等。結論通過研究可知,中藥的不良反應原因雜多且危害大,需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提高中藥的使用安全,保證其療效。
中藥;不良反應;原因;相關對策;安全;無毒
中藥在我國的醫學上占據了重要的比例,也是我國醫學上的特色治療[1]。中藥對于人們的影響十分重大,其中大部分是存在對其效果的肯定,然而由于信息閉塞、企業廣告的推波助瀾等原因導致普通大眾對中藥的不良反應知之甚少。有中國藥品不良反應報道,中藥與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合稱不良反應的“三大禍首”。更有數據表明,我國每年5000多萬住院患者中,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就占有270多萬,其中中藥的不良反應占據不可忽視的一部分[2]。越來越多的中藥不良反應案例為我們敲響安全用藥的警鐘。為了保障中藥的使用安全與治療效果,我院針對臨床發生中藥不良反應的15例患者進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我院應用中藥治療患者50例,發生中藥不良反應患者1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發生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颊吣挲g范圍為(6~79)歲,平均年齡為(32±2.1)歲,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其中,發生肝毒性反應的患者3例,腎毒性反應的5例,過敏反應2例,胃腸道反應的3例,循環系統癥狀的2例。
1.2 方法 針對臨床發生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作出相應的處理措施。
1.2.1 分析原因 本研究主要從中藥成份、藥物配伍、用藥方式、給藥劑型、用藥劑量以及體內代謝程序等方面查找中藥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
1.2.2.1 樹立正確的中藥治療觀念 由藥房相關研究人員制定中藥療效與毒性一覽表以及相關宣傳單,發放至臨床各個科室,要求做好醫務工作中以及患者的中藥使用態度,科學的對待中藥的藥效與毒性,尤其是患者,中藥知識缺乏,重點宣教其治療相關中藥的有用信息,消除其“中藥安全無毒”的觀念,使其認識到中藥也是一把雙刃劍,其具有藥性與毒性的雙重性。臨床醫師也應咨詢藥師相關中藥成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慎重選擇有效中藥成份。
1.2.2.2 加強中藥的管理 醫院或地方成立中藥監測相關組織,并建立中藥不良反應檢測中心,加強并規范化中藥的檢查力度。在醫院,可由藥房主力承擔,臨床醫師全員負責組成,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堅持辯證論治原則,合理規劃使用中藥。
1.2.2.3 加強中藥藥性與毒性的研究 這要求臨床各醫師,尤其是藥師對于中藥的研究,認識其藥性的同時,需要關注其毒性。重點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①收集臨床使用中藥產生不良反應的病例,關注臨床報道有損害性中藥的研究。明確其毒性以及有形成份、毒性作用劑量等,將中藥藥性與毒性的正確信息傳達給臨床醫生,從而指導其正確用藥。②追本溯源,很多中藥成份種類繁多,臨床應用產生不良反應時可因其中某一成份出現毒性作用而影響其他成份,易出現混亂。③使用毒性中藥的替代品。已明確某種中藥成份存在一定的毒性反應,但患者不可避免地應用其治療,應當尋找該藥物的代用品繼續治療。如關木通具有明確的腎毒性,可選用白木通代替,有效避免腎損害。
1.2.2.4 掌握患者體質及病情,慎重擇藥 臨床醫師治療患者時需要明確其病情與體質,對于已有明確毒性反應的中藥成份應謹慎選擇,如果必須使用,也應在相關理論支持下小劑量、短期使用,并加強各系統功能的監測力度,及早發現其不良反應,并作出相應的處理對策。如臨床上可存在少數過敏性體質或特異性遺傳患者對中藥的反應比較特殊,其出現毒性與中藥本身無關,完全由患者的自身體質所致,因而需要注意盡量避開中藥治療。
1.3 觀察指標 中藥不良反應原因 觀察分析質量合格的中藥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患者出現的與治療無關的有害反應的原因。
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 主要包括中藥有效成份引起的不良反應中藥中的有效成份引起、用量不當、藥物蓄積中毒、對藥物的毒性認識不足以及患者的特異體質等。
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中藥組成部分,在臨床醫學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3]。中藥上,將臨床使用中藥治療導致患者發生與治療無關的且不利于患者的作用稱為中藥的不良反應。大部分人都有著中藥安全無毒的錯誤觀念,甚至有人認為,中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效果,因而盲目選擇中藥,致使其忽略了中藥的不良反應,從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后果[4-5]。事實上,有關中藥不良反應,我國很早就有意識。明朝張景岳書有記載“無藥無毒”的說法。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對于中藥不良反應的關注度日益漸增。臨床上大量經驗證明,中藥的不良反應不僅來自于中藥本身的毒性,也可由于用藥不當、錯誤用藥等因素造成[6]。近年來,關于中藥的研究明顯增加,因而其毒性的相關研究也是增多,已經引起廣泛的重視。有相關報道表明,中藥不良反應可包括過敏反應、致癌作用、致突變作用、致畸作用、依賴性以及后遺癥等[7]。臨床表現也是輕重不一,有神經系統損害、循環和呼吸系統損害,以及消化道系統、泌尿系統和血液系統的毒性反應等,嚴重威脅患者的康復,甚至影響其生命安全。
關于中藥的不良反應有很多種,導致其發生的原因也較繁多[8]。如①中藥劑量過大,這是導致中藥不良反應的常見原因。臨床有報道證明,如關木通的中毒事件,用量多超過常用量的數倍或數十倍。②蓄積中毒:某些中藥成份如朱砂,因其排泄較慢,即使小劑量治療長期使用也會導致蓄積性腎損害。患者因心悸選擇服用朱砂治療,每次1~1.5g,一天2次,30天后便會出現劇烈腹痛、腹瀉、嘔吐、消化道出血,嚴重者發生腎功能衰竭等。③對中藥的認識不夠:醫生或藥師對于中藥的毒性反應不明確,誤用有毒中藥,或患者本身缺乏相關知識,聽信他人或商業廣告,擅自使用中藥,也會引發中藥的不良反應。④患者特異性體質:少數患者由于自身體質特異決定,使用中藥后產生與中藥毒性無關的毒性反應,如潤喉片胖大海本身無毒,卻存在患者服用后出現血尿癥狀等。⑤中藥污染:指一種中藥成份本身無毒性,但遇到其他有效成份的摻和,便存在一種毒性,損害人體。如蜂蜜無毒,但蜜蜂在采集雷公藤等植物花粉所釀的蜜時,則會引起腎毒性損害。分析中藥不良反應的相關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如樹立正確的中藥治療觀念、加強中藥的管理、加強中藥藥性與毒性的研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體質等,可明顯提高中藥的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分析中藥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可顯著提高中藥使用安全性,使其更好地為患者的健康服務。
[1] 邱偉虹.淺析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及預防措施[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5):234.
[2] 張家卓.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分析及控制對策[J].中醫臨床研究,2014,6(8):53-55.
[3] 李嬈嬈,張志杰,王祝舉.近60年中藥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5):142-143.
[4] 梁志齊,毛璐.中藥湯劑不良反應分析及其評價[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9):153-154.
[5] 高暢.淺析中藥的不良反應現狀及原因[J].中醫藥信息,201,11,(4):79-80.
[6] 郭翠軍.中藥湯劑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使用建議[J].中醫藥信息,2013,(3):49-50.
[7] 王 琳,安學鋒.中藥不良反應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6):102-103.
[8] 黃光,唐煜,王俊芳,等.山豆根中毒致蒼白球損害和全身扭轉肌張力障礙2例[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9,5(7):23.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Shihong
Xinx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453000
causes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from 2012 March to 2014 April in our hospital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15 cas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cluding the reasons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he cause, improper dosage, drug poiso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toxicity of the drugs in patients with specific physical deficiency and.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s,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lex causes great harm,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 ensure its curative ef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 reason;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 safety; non-toxic
R 285
A
1672-5654(2015)02(c)-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