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星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201209)
中國古典園林數字博物館建設初探
閆 星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201209)
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建筑藝術瑰寶,但因客觀和人為原因,許多園林遭到了毀滅性的損壞,將中國園林更完善的保護并令其古典之美傳承與發揚是當下我們勢在必行的責任和義務。中國古典園林數字博物館建設集園林保存、宣傳、研究、教育為一體,利用先進技術彌補了實體園林面臨的問題,極大促進了我國文物保護尤其是園林建筑保護的發展,同時集展示、教育、研究的綜合管理,將極大促進學術的交流與創新。
園林;數字;博物館;虛擬現實
數字博物館是采用現在信息技術,集文化、教育、信息為一體的信息產物。它可以將文化遺產,包括圖像、文字、聲音、影像等科學數據資源進行收集、儲存、加工并處理,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微電子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為技術平臺,對文物進行永久的數字化保存,同時兼有展示、研究和教育功能。因此,在當今信息共享與交流成為世界發展主題之一形勢下,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是解決其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利途徑。全球信息科技大國紛紛重視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建立并推廣數字博物館。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把數字化博物館和圖書館列為重要組成成分,大力進行研究和發展。加拿大遺產信息網絡通過與博物館的合作,把其豐富的資源整合到加拿大虛擬博物館,作為其文化在線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的盧浮宮和大英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也將其藏品進行數字化處理和多媒體演示。除此之外,日本、埃及等一批國家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數字博物館,使其文化得以進行數字化保存并對后續學者的研究和教育提供方便的資料查詢。反觀國內,對此方向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對于數字博物館個概念的闡述和分析,相關課題有《數字博物館的開發與教育應用研究》《數字博物館模型研究及應用開發》等等,除此之外,一些發達地區也開始嘗試將本地文化以數字博物館的形式保存和展示,具體研究成果有《故宮博物院的信息系統建設》《太原太山數字博物館研究》《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數字化的構想》等等。把數字博物館技術應用于各個領域的研究,進行學科交叉,正是目前國內對于文物的保護與研究的趨勢。
中國古典園林是具有獨特東方情調的珍貴的文化遺產,它是由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建筑造園師們創造出來的自然山水園林精品,它包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傳統和內涵,集文化、藝術、生態為一體,是當今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和人文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貴參考資料。然而,園林都有自身的保存期限,即便是進行大力的維護和補救,風雨的侵蝕總會令其在時間面前黯然失色。而數字博物館以其自身保存長久的特點恰恰彌補了現實園林的缺點。因此,建立中國古代園林數字博物館可以有效的保持園林的原貌,使觀賞和研究者能夠在園林保持其完整的情況下進行游覽和研究。其次,園林有其地域的局限性,如果想要考察園林,就必須到達園林所在地,這其中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數字博物館也同時解決了這一資源浪費,游覽者或者研究人員可以足不出戶就身臨其境地飽覽園林的特色或進行相應的研究。同時,數字博物館還可以增加相關的研究性內容,把園林中的書法、國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后人的研究成果相關聯,令受眾在游覽的同時增加相關的知識鏈接,使得研究人員不必額外花費時間精力去圖書館或網絡查找文獻。此外,在數字博物館中,通過程序的設定,游客可隨時調節園林的時間、季節等外觀設置,使得觀賞與研究并不止停留在單個層面,而是可以多角度多時空的游覽和研究。因此,建設中國古典園林數字博物館對于中國古典園林的保護、文化傳播、教育等方面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建設中國古典園林數字博物館目的是借用虛擬現實技術使游客通過屏幕互動、或借助傳感頭盔、數據手套等專業設備,實現人對虛擬中國古典園林跨時間、歷史、空間的感官體驗。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技術,它利用計算機生成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借助專業設備,讓用戶進入虛擬空間,實時感知和操作虛擬世界中的各種對象,從而通過視覺、觸覺和聽覺等獲得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诮ㄔO中國古典園林的復雜性,作者認為對于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分為三個層次:
1.收集資料,考察目標對象園林信息
首先對目標園林進行實地考察研究,收集相關數據,為數據模型的構建打好基礎。對園林的考察與收集包括園林的環境、規模、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構造、具體尺寸數據等等。同時,對園林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書畫、雕塑、以及樹木花草等也需詳實的記錄存檔。資料的搜集不僅包括實物本身,還應搜集相關文獻記載及研究成果,以便在后期建模期能夠完整的再現園林的原貌,將其蘊含的深層次內涵體現出來。
2.實體信息數據化,構建虛擬現實模型
第二步是將園林信息進行數字化改造與呈現。數字化園林信息在還原園林本體面貌的同時,將園林的信息歸類整合,便于用戶檢索。通過對園林考察數據的分析整理,設計者能夠制定出數字模型的建設計劃,借用計算機編程技術、三維動畫制作技術、后期特效處理技術等構建出園林的虛擬現實模型,盡可能高度還原園林全貌,營造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以此實現數字博物館數據的存儲、展示和教育三位一體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對園林在不同節氣下的狀態進行搜集整理與分析,設定氣候變化程序,使用戶可以通過自主設定,體驗不同氣候條件下園林的風貌。
3.拓展研究
拓展研究指的是以研究和教育為目的的研究成果鏈接。中國古典園林及其附屬文化產物因其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一直是專家學者以及設計師們研究學習的對象。因此,對于這部分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并在虛擬空間內對應位置產生相關鏈接,也成為構建中國古典園林數字博物館的重要部分。例如,在游覽到園林某處題詞,可以設置選擇將此題詞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一并呈現,促使游覽并不只停留在游玩與娛樂的層面,更成為一次文化之旅。拓展研究的設定使得數字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研究不在單一,而是把研究成果整合在同一時空內,用戶在體驗園林的同時,可以產生多維的思維鏈接,迸發新的思想與創意。
構建中國古典園林數字博物館目前主要難點在于資料的搜集整理和數字模型的構建。因此,作者認為主要的實施策略也相應的分三步進行。首先對古典園林數字博物館的需求量及用戶期望值進行調研。以受眾對數字博物館的認識及期待度為前提,更加明確本課題的意義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第二對古典園林實際考察。通過文獻法,了解園林的歷史、人文文化內涵,收集整理相關文字圖片資料。擬采用的途徑包括圖書館資料查閱,網絡搜集相關研究成果。其次田野考察法,考察建筑具體數據,拍攝圖片,對目標園林的規模、環境、建筑風格、建筑形式,造園理念、布局等實際數據進行詳實的記錄和搜集,為構建后期數據庫與數字博物館三維模型的建立做好基礎。第三,借用訪問調查法,訪問相關學者及園林工作人員,了解園林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并建立相關的拓展研究。可采用的方法有面對面訪談和電話、網絡郵件訪談等形式。通過一系列調研方法獲得真實、準確的數據信息,進而對所得到的有效數據進行整理、歸納,采取集中分段、反饋——調整——再反饋的設計研究方法,生成表格、直觀圖,通過專家指點,總結分析,尋找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解決方案。在數據分析整理完成后,進行數字化模型的建設,這一過程需要幾方面專業人員共同完成:相關文博人員對整理出來的資料首先進行詳細的陳述與闡釋,確保能夠令數據庫建設的技術人員了解園林的構造、設施、規模等等,為下一步具體實施打好基礎。接下來需要數字媒體專業技術人員對園林進行實際的編程和建模,之中涉及專業領域包括計算機編程、三維建筑模型制作、美工和后期特效處理等。最后專業調試人員進行用戶體驗檢測和調試,完成數字博物館的審核工作。
中國古典園林因其建筑特性中不易保存、不可移動性造成其研究與參觀的局限,數字博物館的建立彌補了其建筑實體的缺陷,從而,大眾可以足不出戶領略到中國古典園林的風采與魅力,解決了園林的時空局限性。同時,拓展研究的增加,解決了研究人員需要將實際考察與文獻搜索分開進行的困難。通過在程序中的相關數字鏈接,用戶可以實時查看與被考察文物的相關研究成果和創新設計應用,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此外,在對文物保護的同時,采用數字技術將會極大提高其傳播效率,進而令中國廣大的古典園林可以為更多人們所接觸,其觀賞、研究、教育等價值將被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1]陳剛.《數字博物館概念、特征及其發展模式分析》.博物館信息化.
[2]楊向明.《數字博物館及其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06(1).
[3]陳皓磊,鄒湘軍,陳燕,劉天湖.《虛擬現實技術的最新發展與展望》.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年1月,第六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