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齊苗苗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716000)
黃河邊上的藝術
——延川布堆畫
張 勇 齊苗苗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716000)
延川,處于黃河中游陜北黃土高原的腹地,從隋開皇三年設縣至今,延川縣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在這樣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滋養下,使延川成為黃河邊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凌空俯視,黃河流經延川境內68公里,天造地設的形成了5道大灣,給人呈現不同的空間感受,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里獨特的地理風貌塑造了延川人民獨特的生活習慣和心理文化,反映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極具當地色彩的民間藝術,而布堆畫正是這種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它悠遠、深邃、古樸,不僅是是黃河文化與黃土文化相互交融的體現,更是延川人民心靈手巧,勤勞勇敢的表現。
延川布堆畫;民間;藝術
由于延川環境偏僻,經濟閉塞,交通不便,人們終日為生計忙碌,所以勤儉節約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困苦的生活并沒有磨滅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陜北的婆姨們別出心裁,在給衣服打補丁時運用剩余的布頭為材料,用染料染出多種顏色,并有意的剪成一定的圖形,再用針線將其縫制、補綴、刺繡而成,形成既實用又美觀,極具民族特色的圖案,這就是布堆畫。
布堆畫,又叫布貼畫,摞花或撥花,早期的縫縫補補是布堆畫形成的雛形,之后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文化的進步,婦女們從這些縫縫補補中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期盼、對人生的感悟、對未來的想象以及對人們的祝福。這種做法和思想,不斷傳播,逐漸應用于衣肩、衣兜、披肩、鞋頭、褲腳,形成一種裝飾新招數,于是不再局限于補破洞,而且圖案花樣也變多。延川布堆畫,既有廣泛的群眾性又有獨特的地域性,很受當地居民的喜愛。布堆畫運用的原料是陜北農村土布,常染以青、赤、黃、白、黑色,畫面喜慶艷麗,如刺繡般,有的采用多層重疊方式,給人以一種凹凸的浮雕感,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造型稚拙大方,粗獷淳樸,夸張變形,想象奇特,特別是在人物設計上,大都身軀短,體態豐滿,眼睛大而有神,吸取了剪紙藝術的手法,并且散發出濃郁的黃土地的生活氣息,表現了延川人民艱辛拼搏、頑強奮斗的精神,反映了華夏民族社會史和習俗風尚。
延川布堆畫的主題突出,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多以民間傳說、戲劇人物、民俗生活、花鳥禽獸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為創作題材,最大程度地拉近了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陜北的婆姨們不僅給孩子做老虎帽、獅子鞋,而且選用各種吉祥喜慶圖案,給新婚男女做布堆畫枕頭頂,有《魚戲蓮》《石榴見子》《胖娃娃》等,蘊藏著恩愛和睦、生育稱心之意;也有做成《孫悟空》《小老虎》《小狗》,當作禮物送人,表示友誼和慶賀。這些布堆畫表達了他們崇尚生殖繁衍、祁求神靈庇佑、追求美好人生的思想和意志,體現了人們強烈的尋根意識,揭示了現實生活的壓抑,展示了人類精神層面的豐富和活力。布堆畫不僅汲取了宗教祭祀文化,迎春禮儀文化,行軍布陣文化,宗教圖騰文化,偶像崇拜文化,史巫寫實文化,民俗婚嫁文化等多種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延川民間布堆畫的藝術特色;既有多層次的表現方法,又有全方位的思想內含。
一是古今相融合的產物。延川布堆畫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是歷史悠久,古老,可是也具有現代的審美樣式,即傳統的圖騰形象,抽象思維理念與現代技術的方法和顏色搭配相協調,耐人尋味,趣味無窮,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二是本土與真實的結合。延川布堆畫采用自家織的土布制作而成,給人一種原汁原味的土藝術與表現延川人民真實情景的有機結合。
三是善與美的有機結合。延川布堆畫的構圖大多數為吉祥如意圖案,這些吉祥圖案表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祝福與追求。
四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結合。延川布堆畫的形象有復雜多變,但理念都是借助他物反映人世間的生產、生活習俗觀念、是一種擬人化的藝術思維。
五是實用性和審美性的有機結合。延川布堆畫最講究的是實用性,它的根是實用性,花是審美性。
六是手法粗糙和創意細膩的有機結合。延川現代民間布堆畫是粗人干細活,形粗神不粗,別看其表象精糙干烈猶如作畫者手腳一樣粗皮皺肉,但畫面意境卻如同作者心境高遠細膩一樣,是明鏡可鑒。這些藝術風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一種集體的智慧結晶。
延川布堆畫,就是在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基礎上,延續性地發展變化出來的民間美術作品,創造者都是極普通的農民,它的產生和發展就在當代,這是傳統手工藝創新與發展的典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快餐文化充斥著整個社會,人們在繁鬧的都市中越來越渴望返璞歸真的美,傳統藝術也更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更多的人對它進行保護和搶救,整理和研究,改革和創新,繼承和發揚。延川布堆畫是陜北地區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在布堆畫的挖掘整理改造過程中,也出現了大批民間藝術家對它進行傳承與保護。如讓延川布堆畫真正登上藝術殿堂的民間藝術大師馮山云,他率先搜集、整理、研究民間廣為流傳的布堆畫藝術,在此基礎上立求創新,使這朵生根民間、隱居野外的珍異奇葩,大放光彩,引人注目。他也被稱為是延川現代布堆畫的奠基人。表現黃河兒女精神寫照的藝術家郭如林,將剪紙藝術運用到布堆畫中的剪紙大師高鳳蓮,還有在延川堆畫創作的后起之秀中有高河曉、郭如林、劉潔瓊、劉曉娟等人。他們將民間藝術經過改造后,凝煉并發揚光大為現代文化藝術形式。特別是1986年,延川布堆畫作品在西安展出,高鳳蓮和馮玉英等幾位農民布堆畫能手進行現場表演,引起了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由于布堆畫的盛名,延川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美術畫鄉”的榮譽稱號。這些藝術家為布堆畫藝術的發展起到積極而巨大的作用,使布堆畫由“下里巴人”變為“陽春白雪”,登上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典雅大堂,這是古為今用的一大改造。這一改造使延川布堆畫煥發了新的生機,也讓人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它的內容之豐富,色彩之飽滿,寓意之深刻都是傳統藝術非常寶貴的藝術特性。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大瑰寶。
[1]梁福誓.延安黃河文化旅游縱覽[M].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9.
[2]王寶瑩.伏羲故里—延川縣[M].朝華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