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石 琳 馮裕良 (黃山學院 245041)
基于道德意識形態下的設計思考
孫 偉 石 琳 馮裕良 (黃山學院 245041)
道德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之一,對人類的行為有著規范和約束作用。設計是一種行為活動,在設計改善生存環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設計道德意識的缺失。因此設計需要堅持與道德的結合,謀求人與人、人與自然及人與社會的和諧。文章首先闡述了道德的內涵,然后分別通過社會道德、文化道德及環境道德和設計關聯,訴求設計中進行道德的思考,彰顯道德的光芒,進一步的為大眾設計服務,創造生態的、合理的設計文明。
設計思考;道德精神;設計文明
隨著設計專業的快速發展,設計在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比較大的一門學科。它不僅給我們人類了帶來了舒適的生活感受,也對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及生活質量進行了改善。然而,在設計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違背了道德準則,引起了設計中道德精神的喪失,導致了設計的不成熟和過度泛濫。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給社會制造出大量的廢棄物。設計作為調節人類生產關系的重要力量,需要加強和道德的聯系性,讓設計發揮道德的作用,從而改善人與人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彰顯設計的力量。
道德是社會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是人類本能的體現。它是后天養成的一種合乎行為的規范或者準則,對人類的行為有著規范和約束作用。道德不僅調解社會矛盾,還能夠平衡人與自然的矛盾。設計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和規劃。設計不是單純的設計物品本身,而是更多的注重過程和服務。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在設計中堅持與道德結合,是設計良性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文章通過社會道德與設計、文化道德與設計、環境道德與設計的關系來研究設計和道德關聯,倡導設計與道德的結合,從而指導設計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的人類社會。
1.社會道德與設計
社會道德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道德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由于設計和市場有著密切的聯系,面對著復雜的市場環境,設計人員表現出了浮躁的狀態,在設計中追求急功近利,追求過度設計和不充分設計,將利益最大化,導致了盲目的市場競爭,違背了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面對著市場中的商業誘惑,設計表現出了滿足個體利益的特征,沒有從整體大局著眼,忽視了集體的利益,喪失了社會公德。例如手機設計。當代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手機設計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變換著各種樣式。我們發現一些手機的設計是不符合人的使用習慣的,還有在手機的設計中沒有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導致只是給一小部分人做設計。今天使用的手機大部分都是觸屏滑動式的,對于年輕人來講是迎合了年輕人的行為方式和使用方式,那么對于老年人來講,使用是非常不便的,很多老年人對于觸屏手機的使用方式比較茫然,甚至了怎么打開也不清楚。對于這樣的手機無疑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們知道現代主義設計是為大眾的設計,是最大限度的為大眾服務的,這樣的手機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對社會道德標準的違背,沒有體現集體主義,沒有做到人人平等的原則。因此,在設計中要堅持與社會道德的結合,用社會道德來約束我們的設計行為,建立健全社會道德機制。同時,需要設計師和制造商在社會道德標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設計的引導作用,為人類提供合理,健康的引導。
2.文化道德與設計
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類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及生活方式。文化道德訴求的是尊重不同文化的特性,提倡不同地域多元化文化的存在。例如,在我國有著多種語言,漢語、粵語和閩南語等。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語言文化。文化道德對于語言來講是保持多種語言,尊重不同地域的多元化語言存在,不能將某種語言刪除,維持語言文化的狀態。設計是一種文化,也一種創造文化的重要方式。設計是為了提升人類的幸福度,自然需要加強與文化道德的結合。在設計中如何彰顯文化道德是其關鍵所在。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我們應針對不同的地域設計不同的產品。通過不同的設計迎合本土地域不同的消費者需求。比如,南方竹子較多,適合做一些竹雕或者設計一些竹工藝品,這樣既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契合了不同地域的生活習慣,同時實現了設計和文化道德的契合,促使了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產品,創造了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了,詮釋出了設計與文化道德契合的重要性。文化道德是設計研究參考的重要依據,也是設計創新的動力,有利于促進人類設計文明的良性、健康發展。
3.環境道德與設計
環境道德是社會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下,由環境價值影響、約束人們環境行為的思想規范。近些年來,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環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環境的持續惡化,大氣嚴重污染,資源的日趨枯竭使人類的生存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設計理應是一種大設計觀,最大限度地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及生態的平衡,積極推進可持續設計。面對著當今的設計發展趨勢,需要不斷地對設計模式進行調整,用環境道德來規范設計行為,實現設計產品符合環境道德的要求。另外,設計師個體也要積極的從自身做起,用行動去引導更多的人實現低碳消費、低碳生活及低碳生產,給人類營造和諧的生態環境。
道德是一種行為規范或者準則,成為衡量設計好壞的重要標準。在全球化的今天,設計要堅持與道德的結合,防止設計帶來的功利化,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設計需要堅持真善美的統一。在設計實踐中尊重客觀規律,加強對道德的理解和認識,秉承道德精神,參照美的設計表現形式,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同時,設計師要樹立良好的設計風氣,實時對設計進行道德的思考,從而有效發揮設計的作用,彰顯設計中道德的光芒,創造合理的、和諧的人-社會—環境系統。
[1]張道一.設計觀念—設計藝術思考之十八[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1983(04).
[2]詹秦川,楊曉燕,王偉偉.設計藝術的道德觀[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7(07).
[3]趙彩菊.試論設計的道德精神[J].美術大觀,2001.
孫偉(1987—),性別:男,民族:漢,山東人, 碩士研究生,黃山學院藝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石琳,黃山學院教師。馮裕良,黃山學院教師。
1.2015年度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項目立項:徽州傳統家具中“禮”的設計思想研究(SKHS2015B02)階段性成果;2.2014年安徽省黃山學院校級項目:徽州民間傳說資源對動畫創作的價值研究項目(2014xsk0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