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真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545616)
試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對中國畫創作的意義
何定真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545616)
在商品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畫的創作困難重重,在尋求諸多的國畫創作道路中,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對中國畫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或許會在中國畫的創作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中國畫創作
縱觀“西方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的學術成就,最主要的是體現在文藝、美學理論方面。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是西方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美學家,他們把自己的主要聰明才智傾注在藝術和美學上。一般認為,盧卡奇的現實主義美學理論、薩特的存在主義美學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的浪漫主義美學理論和英美威廉斯、伊格爾頓、詹姆遜等人的文藝、美學理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
盧卡奇的現實主義美學理論指認為文藝作品是對外部世界的反映;薩特提出“文學是形象的哲學”,他認為,文藝的美感教育作用能把“存在的總體歸還給人”,克服人的異化,實現人性復歸,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命題:“每幅畫、每本書都是對整個存在的復原。”而法蘭克福學派提出藝術的性質與功能就是對現實的否定與超越的觀點,其浪漫主義美學理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論中最有創意和代表性的,對20世紀的美學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威廉斯提出的“文化唯物主義”的美學原則,注重文化中表現的人類創造本質;本杰明提出了“藝術生產論”,他認為,藝術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藝術創作就是生產”是他的著名命題。
當然,藝術的改革和解放,并不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獨創,從遠的來說,康德與席勒就曾對藝術的批判功能作過經典性的表述,從近的來說,現代派文藝理論家也強調藝術是創造性行為,其手段是表現,而不是再現,也推祟懷疑精神和否定精神,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注重反映個人與社會的對立。
1.參與人數多,創作人數少
90年代后,藝術市場的繁榮導致中國畫專業人才的緊缺,各級畫院、美協和藝術院校都培養出了大批的中國畫專業人士,加速了中國藝術市場的迅猛發展。而市場的需求導致大量的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都在進行著中國畫等藝術的創作工作,甚至由于中國畫創作與經營引發了一系列如畫廊、美術館、藝術團體、拍賣行、藝術雜志等的興起,畫家、收藏家、理論批評家、經紀人等“藝術生態鏈”也充分形成,這些都體現了參與中國畫創作的人員數量的龐大。市場導致了中國畫的角色從文人陶冶情操的活動變成了“商品”,而其中的利潤吸引了大部分專業及非專業的人士進行模仿、炒作等,導致了真正從事中國畫創作的人員少之又少。
2.中國畫的創作從單一化向多樣化乃至多元化發展
早期的中國繪畫受政治影響多以表現正面形象為主的主題,而隨著國門的打開,受西方藝術的沖擊,出現了積極探索新的形式的時期,帶動了思想的解放與學術的爭鳴,尤其是理論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甚至直接參與藝術活動的策劃和展覽,確立了其批評家和理論家的地位并表現出了新的活動形式,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術爭鳴的深度與廣度的提高。這時期也建立起了策展人機制,藝術市場的社會化運作也應運而生。可以說,這一時期給美術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礎。
隨著80年代末一股反新潮的力量出現,中國畫開始形成了新的回歸傳統的思潮,反映在中國畫領域是對中國畫寫意傳統和筆墨的關注。也預示著人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開始討論傳統文人畫的價值及其意義,開始反省反傳統觀點,也預示著美術實踐將要出現新的方向。
如今,藝術家之間審美追求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藝術創作隨著民主與法制逐步走向健全完善而變得更加自由。人們對藝術的不同需求,不僅會在品種、樣式上體現出來,而且還會反映在藝術觀念上。在這樣的政治經濟條件下,艷俗藝術、政治波普等各門各派如雨后春筍紛紛出現,中國美術多元化局面可以說正式的形成。
3.中國畫潛在的危機
首先,市場和社會的發展在高度注重經濟的時候,許多畫家只關注畫作本身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價值,忽略了作品的深度。而一旦某畫作成就了一個畫家,那么該畫作也就成了畫家賺錢的工具被不斷地重復和模仿,嚴重缺乏創造性的思維。其次,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淺薄,導致畫作平淡無奇,毫無底蘊文化可言。要知道,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畫的根基,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越深刻,對中國畫的創作才能更具吸引力。
縱觀解放初期的美術,畫家們單純的創作激情與真誠難能可貴。中國畫的大膽探索和嘗試、思想的解放和后繪畫流派的影響對中國畫的創作意義重大。而傳統領域里也有著一批感情豐富、有思想、有深度的畫作成為這個時代的風向標,也一直影響著后人。
當前,激進時代已然過去,更多的當代畫家以回歸的姿態默默的進行著嘗試和探索,延續著“傳統、生活”的探索方式,以尋求中國藝術新的突破口。但一味的守舊、模仿的現象也層出不窮,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畫創作前進的腳步。
我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在中國畫的創作當中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首先,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給中國畫創作形成了思想的引導。盧卡奇的現實主義美學理論,對中國畫創作中偏于寫實派就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法蘭克福學派的浪漫主義美學理論給中國畫創作者無限的思考;薩特的存在主義美學理論與英美威廉斯、伊格爾頓、詹姆遜等人的文藝、美學理論對中國畫創作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其次,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在近代以來一直都是中國乃至世界學習的典范,并不是典范就是好的,但其能作為一種前進的方向去探討并且引導中國畫的創作。科學的認識現實與虛無的存在,科學的反映無論是底層抑或是高層人士的生活狀態,那都是一種高尚的藝術創作實踐。實踐就是美。這在很大程度上強調的是勞動人民的美,這是一種贊揚,是一種熱愛,也是一種心理表達的過程。
再次,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給中國畫的創作指明了方向。無論是現實的或反現實的、真實的或虛幻的,我們都能從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中得到充分的理解并產生聯想,其實這個過程也是一種國畫創作構思的過程,當我們的毛筆落在紙上的時候,這種高尚的表達或許會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人品、自身修養、文化沉淀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相結合,是否又是另一個方向呢?中國畫的創作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代表亂來。從事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我們首先得有某方面知識或者傳統的沉淀,當我們的沉淀達到凝固狀態后,用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那一把火點燃,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創作潛在力量,其指導意義在現在、將來,都會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黃應全.西方馬克思主義藝術觀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韓宏斌.我對中國畫創新的認識[D].西安美術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