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湖北經濟學院 430205)
數字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網絡動畫教學改革研究
陳婷婷 (湖北經濟學院 430205)
在數字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網絡動畫的需求,已從僅僅滿足于讓圖像動起來,轉變為在短時間里以最輕松、最生動有趣的方式,體驗前所未有的視覺、聽覺和感觀,以及完美的交互式體驗。因此,如何改革網絡動畫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過程設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技術學習和藝術修養,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職業意識,都決定著我們培養的人才所創作出來的作品能否滿足人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數字媒體時代;網絡動畫;教學改革
數字媒體是信息傳輸媒介革命的一種新興產物,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有時也被稱為新媒體。它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交互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在數字技術、計算機和移動設備不斷發展和快速普及的條件下,人類社會快速步入到全新的數字媒體時代。
在數字化信息傳輸的數字媒體時代,當人們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后,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已成為必須,于是微博、微信、交互式游戲、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等等這些新的信息傳播形式和途徑便以雨后春筍般的速度涌現出來,并被人們普遍接受和快速推廣。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數字媒體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網絡動畫依其形式靈活多樣、制作方便快捷、涉及領域廣泛等特點,日益成為主流文化之一。
較之國外發達地區,我國在網絡動畫相關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屬于較新的研究課題。新課題的建設和改革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是其機遇遠遠大于問題,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當前,基于傳統動畫技術和數字化表現手段的網絡動畫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廣闊,其中包括動畫游戲制作、網絡廣告設計、網站交互設計、移動媒體設計等。因此,市場網絡動畫及其相關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此外,優秀的網絡動畫具有極高的商業效應和社會文化效應。一方面,企事業單位利用其生動、全面、動態和交互的表現形式,提高自身的親和力,美化和宣傳品牌形象;另一方面,網絡動畫可以使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利用電腦、手機、ipad等網絡終端平臺,以個性化定制的方式在網絡上輕易地瀏覽到最新、最快的商業動態和各種資訊,并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輕松、最生動有趣的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聽覺和感觀的新享受,以及完美的交互式體驗,同時,這也可以極大的豐富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而這也正是任何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數字媒體時代的優勢之一。因此,在技術、藝術和社會共同進步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數字媒體環境下的網絡動畫將會在更多的平臺上和相關產業領域中大放異彩。
然而,當下不盡人意的現實是,相比國外,國內的網絡動畫相關的優秀作品卻少之又少,多數作品尚處在于只最求商業利益的粗制濫造、模式化制作階段,原創性網絡動畫太少,仿制的倒是比比皆是。在網絡動畫相關產業上在國家大力扶持文化產業和數字媒體時代的環境下,出現這樣的局面,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還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素養出了問題?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基于上述觀點,網絡動畫要想不斷的推陳出新,使其更好的適應數字媒體時代的市場需求,滿足人們對社會文化的需求,那么,與其相關的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且非常急迫。此外,在區域環境上,以武漢為中心的中南地區,相比沿海發達地區,在人才資源的選擇和儲備上是有強大的優勢的,因為武漢擁有眾多開設動畫、數字媒體或其他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高等學校。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我們中南地區并沒有高效的運用這種優勢。從長遠發展看,本次課題的研究是其他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的必經之路,課題的研究成果也能為這些院校提供參考價值。
1.樹立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符合當前普通高校職業教育轉型的理念。確立應用型的培養目標,對課程內容的確立、教學方式的轉變和知識結構的完善具有指導意義。我們將堅“持技有所長、學有所用”的教學導向,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培養出能夠切實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新型人才。
2.建設適合學生學習和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完備的、適合的教學內容是培養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前提條件。課題組將通過市場調研、與企業和學生一起深入交流、考察學習等形式,并在充分把握網絡動畫的發展動向后,認真梳理、革新和充實教學內容。
3.以實踐性課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意識
實踐性課題練習是以實際或虛擬項目為題,采用完成訂單作品的形式,先由教師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并做出適當的示范,引導學生模擬進入崗位角色,然后讓學生分組圍繞各自負責的工程項目進行討論,最后以共同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崗位角色意識、服務意識、社會責任感,以及思考與動手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這一環節是對實踐性課題任務的深化和延伸,在與企業交流時,我們發現多數學生踏入職場后,不能很快的轉換角色,溝通能力較弱,團隊協作意識淡薄,不利于企業項目任務的開展。因此,我們在實踐性課題環節中會加大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5.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課題組經常探討和交流教學方法,強調課前準備、過程設計和實效檢驗。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模式,積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保持其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教學手段上,大力推進多媒體教學、上機操作,采取理論講授、實例演示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生動、全面地向學生展示學習知識,并輔以相應的成果,讓學生直觀的體會到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6.強調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著重強化學生在運用數字媒體技術的基礎上,要很好的融入藝術元素和適合的表現手法,積極探尋藝術與技術的切合點,同時注意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為服務社會文化作出努力。
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線教師,與其去糾結那些大的、概念化的問題,倒不如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去設計好課堂教學,首先從教學環節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課堂教學才是一切問題的落腳點;值得提出的是,教育部有關部分高校轉型政策和職業教育理念的出臺的前提下,如果我們的教學依然還是固守陳規的秉承著“老一套”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那么,由我們培養出的學生所做出的網絡動畫作品也就很難有創新與活力,這不僅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業和個人發展,還會影響到社會文化的發展進程。因此,如何改革網絡動畫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過程設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技術學習和藝術修養,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職業意識,是數字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動畫教學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