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皎娣 (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418000)
地方院校旅游工藝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彭皎娣 (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418000)
旅游工藝品設計是一門創新課程,是技術、藝術與文化綜合體,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設計旅游產品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面對這樣一個急需專業人才的旅游產品市場,如何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如何開展教學模式,這是一個刻不容緩需要思考的問題。
旅游工藝禮品設計;教學改革
近些年來我國的旅游工藝品消費市場一片紅火,市場發展一度呈現“火箭式”發展,規模最大時全國共有工藝品生產企業3000余家,然而由于沒有設計的跟進,缺乏創新型的產品開發設計人才,造成了產品的“同質化”以及殘酷的“價格競爭”,行業發展瓶頸日漸突出。反觀各高校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區劃不明、培養規格類似。截止目前,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任何一所本科院校,開辦以旅游工藝產品設計為主要方向的產品設計專業,開設旅游產品設計課程的高校不超過五所。而國內旅游市場逐年擴大,旅游商品、禮品、玩具的品種和類別數量等需求巨增,在研發產品設計過程中,要先一步掌握到市場趨向,深化對社會及文化的認知與體驗,就要不斷地創新,以符合現代社會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不僅需要實用技術及功能的開發知識,還需要文化藝術與設計的知識,這使得人才更加需要。
作為一所地方性本科高校,其人才培養的首要職能就是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我校產品設計專業定位為:“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主軸,重點突出工業設計框架下的旅游產品設計以及民族工藝禮品設計的發展和研究方向;對應市場、服務基層,培養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都齊備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工業設計應用型人才。”
隨著近年來旅游開發的深入,我校產品設計專業積累了豐富的校企、校縣合作經驗,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合作機制,先后與通道侗族自治縣、沅陵縣、湖南千年湘西酒業、芷江神州工藝制品廠展開合作,開發民族特色工藝品設計及特色產品設計。作為扎根于湘西地區的地方性高校,我們不僅切身體會到現今民族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并且更直接地感受到了旅游業跨越發展中一系列不均衡的發展態勢,以及所有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這對加快提高旅游工藝禮品設計人才培養力度深度廣度,提高人才培養與市場需要的契合度上都優勢明顯。因此,通過該教改課題的研究,旨在增強地方性本科院校對旅游工藝禮品設計創新教育的重視,同時培養學生對旅游工藝禮品設計的熱情與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際動手能力,在與企業具體項目合作中得到實踐經驗。從而探索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產品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研究應用型旅游工藝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立體化構成體系,探討地方性高校旅游工藝品創新設計的形成和體現方式;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育教方法和手段的全新思考:包括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實踐方式等。著力提高旅游工藝品創新人才培養的結構體系,注重人才培養中“行”與“思”的結合。建立創新型、應用型產品設計專業教育模式,建立“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應用型旅游工藝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以企業項目研究為主導的產學研聯合培養應用型旅游工藝品專業人才的“雙導師”制和項目資助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探索應用型旅游工藝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一)旅游工藝品創新設計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
首先,創新思維的培養非常重要,對于設計人才來說,創意是設計開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進行很多的創新思維的訓練。所以開設旅游工藝品設計課程之前,會開設產品設計程序方法、產品形態語義學學等課程作為基石課程。
其次,專業素材的積累,立足于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可以在課程中設置實訓課程項目,深入周邊少數民族聚集地進行專業調研,所得到的資料是最為真實有效的,有別于網上所獲取的沒有得到求證的數據。這對于設計元素的提取更為切實客觀。
再次,除了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之外,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為什么各大高校逐漸開始重視實驗室教學這個環節,就是希望學生除了“動嘴說”,也能“動手做”。在實踐過程中才能印證理論知識的運用是否合理。
最后,“多樣性”是也是旅游工藝品設計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向。設計教育需要因地制宜,要因地域、市場等需求來發展的。是在宏觀的角度上,立足于一個基點有的放矢,做好應對于隨時變化的市場、社會需求的準備之中。因此,分層次、分類型、針對性地進行旅游工藝品設計專業教學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面向“三位一體”目標體系的課程體系以及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旅游工藝品創新設計是一門多交叉的學科,里面涵蓋了市場心理學、市場營銷學、藝術學、民俗學、環境保護等多種學科,所以旅游工藝品創新設計是一門具有多種學科交融的綜合性課程,因此需要構建更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建立面向“三位一體”目標體系的課程體系,以跨學科課程的設計和創新項目為媒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開設綜合性課程、講座等培養學生關心和領悟本專業的發展重大問題(如民族民間藝術、地域文化、產品材料、3D模式打印技術與應用)及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2.建設面向旅游工藝品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旅游工藝品設計訓練與創新中心,創建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中心;通過專業性較強的課程構建,加強系統化旅游工藝品設計專業訓練;改革畢業設計模式,結合企業產品設計專業項目的研發。
(三)加強學校與企業、公司之間的聯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探討新的教學模式
創建校企聯合培養產品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新模式:與企業共建“產品設計專業實踐教育中心”,創新產品設計專業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機制;讓學生接受學校理論知識的培養以及企業實踐性培養,培養計劃書和課程教學大綱、實訓大綱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以確保雙向實行的科學合理性,并且學生在校的課程作業以及畢業設計也應與企業具體項目緊密結合。
多方深入調研:一是深入調研旅游工藝品設計專業就業市場及近年來的就業形勢的變化,掌握第一手的資料,使專業建設有導向可依;二是深入相關用人單位、國內有悠久辦學歷史或優秀辦學經驗的兄弟院校進行走訪,借鑒一些先進理念。并分析、探索成功經驗的內核,科學定位,找準自身專業建設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和優勢。
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當前,對于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旅游工藝品設計是一個新的專業方向,其設計形式和材料選擇都有著其獨特性,因此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我們需要利用地區一些資源優勢,加強整合,從而科學合理的制定符合自己發展的路線,重點突出服務地方經濟、與地方的發展相結合教育模式和方法。
創新理論及實踐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大膽創新、科學論證,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主要倡導娛樂性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理念。建立動態的、開放的、整體但有區別的教學新模式。